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帶打着“靖難”的旗號,攻下了南京城,一片混亂中,建文帝朱允炆不知所蹤。在正史記載中,朱棣攻下南京城後,皇宮化作一片大火,這片熊熊大火在當時史學家筆下,只用了“帝自焚”三個字一帶而過,如此輕描淡寫的描述,自然也引起了後人諸多猜測……

在發生靖康之役600年以後,南京一位姓“讓”的老人帶着族中的“家譜”出現在了文史專家面前,他自稱是建文帝第十五世孫,在他隨身攜帶的家譜中記載了一個令人目瞪口呆的故事:當初南京城破的時候,建文帝並沒有自焚而死,而是由地道逃出宮外,隨後改名讓鸞,隱居在了湖南一帶。

我們姑且不去考證這位讓姓老人所說真假,其實,關於建文帝的下落之謎,逃亡一說古已有之,根據明代史學家潘羣研究發現,在《明史》中的一段記載,就透露出了某些端倪。據記載,在萬曆二年,明神宗問當朝宰相張居正”建文帝到底是怎麼回事?“,張居正回答說相傳是跑掉了,並沒有死在宮中。潘羣認爲,皇帝和宰相討論這樣一個嚴肅的事情,並被正史記錄下來,想必張居正是不敢故意說假話來欺君的。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建文帝沒有被燒死而是逃出宮外,那麼他到底去了哪裏?有的人說建文帝逃到了西南,有的人說建文帝逃到了武昌,甚至還有人說建文帝逃到了海外,朱棣派鄭和七下西洋的目的就是尋找建文帝的下落。但是這種種說法都缺乏完整的歷史依據,所以,儘管一時間衆說紛紜,建文帝下落之謎也是毫無結果。

直到2008年,福建寧德上金貝村一座古墓的發現,又給建文帝的去向之謎,增添了一條新的可能。經過6天的探查,考古專家們認定這座古墓建造於明初,距今約有600多年的歷史,那麼這座位於人跡罕至的深山中的古墓,究竟有哪些奇怪之處呢?

首先,這座古墓的形制令人感到不可思議,在這座古墓之前,矗立着一座舍利塔,顯示墓主人應該是一位高僧。但是按照佛門規定,佛家弟子去世後只建塔,不修墓。而這座古墓除了舍利塔,還修建有俗人才有的拜亭,一座古墓竟然同時出現了僧人墓和俗人墓的雙重特徵,實在是令人費解。

其次,這座古墓精緻奢華,從結構和規制上來看,彷彿就是一個縮小版的皇家陵墓。在精緻奢華的墓地周圍,還發現了只有皇室才能使用的蓮花座和火龍珠。這些超乎常理的形制規格,更加讓人感覺到這絕不是一座普通人才能擁有的墓穴,墓主人的身份一定十分尊貴。而從墓穴規格上來看,甚至超過了當時的一品大員,而在那個時代,唯一符合這個身份的只有建文帝。

第三,這座墓的墓刻落款,也是促使專家們認定建文帝埋身於此的重要證據。這座墓的墓刻落款爲"御賜金襴佛圓明大師第三代滄海珠大師之塔"。專家們認爲,“圓明”意爲“明朝和功德圓滿之意”,而能夠當得起如此殊榮的,就只有開國皇帝朱元璋一人。”第三代“意爲輩分,正好契合了建文帝是朱元璋孫子的這一事實。”滄海珠“則意爲滄海遺珠,或是暗指流落在民間的朱姓皇族,而至於墓刻上朝代和紀年的空失,專家們認爲是墓主人有意爲之,藉以掩蓋自己不爲人知的祕密身世。

基於以上三種猜測,專家們大膽斷言,這座古墓,就是消失了600年之久的建文帝的陵墓。如果這個猜想證實正確的話,那麼困擾史學界600餘年的建文帝失蹤之謎將被解開,但是遺憾的是,因爲這座墓葬在歷史上曾遭遇過數次盜掘,如今墓中早已是空空如也,那麼這個墓葬究竟是不是建文帝的埋骨之地,還需要專家們進一步的考證才能夠得出答案。

各位親愛的讀者,你們又是怎麼看待的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