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研究人員指出,唱歌找不着調也是一種病,被稱爲"失歌症(amusia)"

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的比爾·湯普森教授對失歌症進行的一項新研究表明,有4%的人患有這種唱歌不着調的毛病。此外,失歌症患者可能還存在溝通障礙,如辨別不出對方語言中傳達的表示生氣、害怕或諷刺等情緒。他們經常會遺漏對方通過語調錶達的"弦外之音"。但他們仍可以感受到講話者大喜大悲等明顯情感。

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召開的國際音樂交流科學大會上,湯普森教授表示,音樂通過音高、音量、速度或音質的改變而傳情達意,這與講話時通過語音語調交流情感的方式不謀而合。語調可以改變句子的意思,但失歌症患者不能辨別語調,而只能依靠情景或肢體語言識別說話者想要表達的意思。失歌症與遺傳和早期發育都有一定關係,其中一些人可以通過發音訓練得到糾正,還有一些人需要進一步的治療。

那究竟爲什麼會患上“失歌症”呢?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理精神科主任袁勇貴分析,出現"失歌症"狀況的患者在認知情況上存在一定的問題,除了和遺傳因素有關係外,患者自身的表現欲也是"加劇"失歌症的原因之一。

袁勇貴主任建議,如果想要緩解"失歌症"的情況,應該先從糾正患者過強的表現欲開始。比方說可以採用將"失歌症"患者的歌曲錄下來,讓他自己聽一聽的方法。

爲此也進行了一些研究

1、正常的音樂認知可能與腦部掌握語言聲調的迴路有關。另外失歌症患者的空間處理能力比較差。例如給他們從不同角度拍攝的建築物照片,他們分辨不出照片上是同一幢建築。研究人員推測這可能與他們的右腦發育有關。

2、珀利茲的研究小組對失歌症患者腦部進行了掃描,目前他們已經發現失歌症患者的一個大腦區域的腦白質與普通人有細微的不同,這個區域與辨別音高和記憶旋律有關。研究人員還在尋找導致失歌症具有遺傳性的基因。

但也有專家指出,嚴格地說,這還不能稱爲一種病態,這需要和自己前後對照相比,有的人生下來就對音樂不"敏感"。對音樂的感悟能力是有個體差異的,就好比很多人對於空間差異的感知也是有差異的,很多女性自稱沒有開車的天賦,她們的空間感和方向感就沒有男性強。

失歌症已成爲科學家瞭解腦部如何處理音樂奧祕的主要研究課題之一,隨着研究逐漸深入那些不能正常享受音樂的人有可能重新獲得音樂帶來的樂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