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指出,唱歌找不着调也是一种病,被称为"失歌症(amusia)"

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的比尔·汤普森教授对失歌症进行的一项新研究表明,有4%的人患有这种唱歌不着调的毛病。此外,失歌症患者可能还存在沟通障碍,如辨别不出对方语言中传达的表示生气、害怕或讽刺等情绪。他们经常会遗漏对方通过语调表达的"弦外之音"。但他们仍可以感受到讲话者大喜大悲等明显情感。

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召开的国际音乐交流科学大会上,汤普森教授表示,音乐通过音高、音量、速度或音质的改变而传情达意,这与讲话时通过语音语调交流情感的方式不谋而合。语调可以改变句子的意思,但失歌症患者不能辨别语调,而只能依靠情景或肢体语言识别说话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失歌症与遗传和早期发育都有一定关系,其中一些人可以通过发音训练得到纠正,还有一些人需要进一步的治疗。

那究竟为什么会患上“失歌症”呢?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袁勇贵分析,出现"失歌症"状况的患者在认知情况上存在一定的问题,除了和遗传因素有关系外,患者自身的表现欲也是"加剧"失歌症的原因之一。

袁勇贵主任建议,如果想要缓解"失歌症"的情况,应该先从纠正患者过强的表现欲开始。比方说可以采用将"失歌症"患者的歌曲录下来,让他自己听一听的方法。

为此也进行了一些研究

1、正常的音乐认知可能与脑部掌握语言声调的回路有关。另外失歌症患者的空间处理能力比较差。例如给他们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建筑物照片,他们分辨不出照片上是同一幢建筑。研究人员推测这可能与他们的右脑发育有关。

2、珀利兹的研究小组对失歌症患者脑部进行了扫描,目前他们已经发现失歌症患者的一个大脑区域的脑白质与普通人有细微的不同,这个区域与辨别音高和记忆旋律有关。研究人员还在寻找导致失歌症具有遗传性的基因。

但也有专家指出,严格地说,这还不能称为一种病态,这需要和自己前后对照相比,有的人生下来就对音乐不"敏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是有个体差异的,就好比很多人对于空间差异的感知也是有差异的,很多女性自称没有开车的天赋,她们的空间感和方向感就没有男性强。

失歌症已成为科学家了解脑部如何处理音乐奥秘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随着研究逐渐深入那些不能正常享受音乐的人有可能重新获得音乐带来的乐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