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与不贴新手标签的人相比,人们会更包容新手吗。被讨厌的对象五花八门,但是,多数驾驶者都会对一类人轻视鄙夷——驾驶新手。

大家经常认为:驾驶新手=马路杀手?尤其是在开车的路上看到前方有一个贴着新手标签的车,可能就要忍不住抱怨了,“啊,我得赶紧超过他!”

就像“在办公室里总有那么一两个同事是你讨厌的人”一样,所有的驾驶者都有自己中意的抨击对象:中年人最烦开着金杯车的“愣头青”,暴躁男最讨厌慢吞吞的女司机,跑车男最憎恶开得四平八稳的“老爷车”,开本地车的看不上开外地车的,开豪华车的看不上开普通小轿车的,开普通小轿车的看不上开奇瑞QQ的……被讨厌的对象五花八门,但是,多数驾驶者都会对一类人轻视鄙夷——驾驶新手。

在拥挤的公路上,你很容易就会发现谁是新手。刚会开车的新手多少有些战战兢兢,对于开车技术不熟练,会在车玻璃上贴着“新手”“实习”的标签。新手贴标签的本意是希望路上的熟手对他笨拙的开车技术多多包涵,但是往往事与愿违。

曾经有一项实验:在一个路口设置一辆汽车,车上贴着“新手上路”的标签,在路灯变绿后有意地静止不动。然后观察后续驶过的车辆会有什么反应。

与不贴新手标签的人相比,人们会更包容新手吗?不!人们往往更没有耐心,对他鸣笛的司机反而更多。这是因为大部分人对驾驶新手形成了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是指个人受个人经验或者社会影响而对某些事物持稳定不变的看法。简单而言,就是固定的成见。在天桥下,看见穿着破烂的,你会认为他是流浪汉,而不是富翁;在医院里,看见穿白大褂的,你会认为他是医生,而不是患者;在商场里,看见穿制服的,你会认为他是导购,而不是顾客。我们是“懒惰”的信息收集者,通常不会收集很多信息,而是根据一两条线索就要立刻下结论。

那么,人们对驾驶新手的刻板印象是什么?笨拙、慢吞吞、不认路的笨蛋……当驾驶者在路上看到一辆崭新的车开得慢慢腾腾,他很可能会嗤笑地说:“嘿!瞧那个笨蛋,十有八九是位新手。”有人甚至会愤愤地说:“就是新手,才让严重的交通事故如此频发!”

事实上确实如此。调查显示,全国每年发生的交通事故一半以上是驾龄不足三年的新手,发生死亡事故的驾龄不足三年的新手占到67%。

另据一家保险公司的统计,新手开新车的出险率极高,新手出的状况更是五花八门,撞电线杆、花坛、大门、大树的单方事故占到出险率的50%以上。难怪很多人把驾驶新手称作“马路杀手”。

当然,我们讨厌新手有上述的客观原因,但是,对于许多开车不频繁的人们来说,新手并没有给他们的生活造成太大的麻烦。为什么他们也会讨厌新手呢?这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

我们在生活中会给不同的人贴上标签。标签可以是有关地域的——北京人、南京人、上海人;可以是有关职业的——医生、教师、编辑、教授;也可以是有关身体特征的——男人、女人、胖子、瘦子;还可以是关于性格的——温吞人、愣头青、急性子等等。

你会给自己贴上标签,比如“上海人”“男性”“工程师”。如果你对“上海人”的标签认同度比较高时,通常自豪地说“阿拉上海人”,你也会对上海人持有友好的态度,甚至在出差时,你可能与车厢里偶遇的上海人相见甚欢,对其他地方的人就没有那么深的感情。这就是所谓的标签效应。( 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这种现象是由于贴上标签后面引起的,故称为“标签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贝科尔认为:“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心理学家在招募的一批行为不良、纪律散漫、不听指挥的新士兵中做了如下实验:让他们每人每月向家人写一封说自己在前线如何遵守纪律 、听从指挥、奋勇杀敌、立功受奖等内容的信。结果,半年后这些士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真的像信上所说的那样去努力了。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

标签效应

心理学认为,之所以会出现“标签效应”,主要是因为“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无论是“好”是“坏”,它对一个人的“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都有强烈的影响作用。给一个人“贴标签”的结果,往往是使其向“标签”所喻示的方向发展。

标签一般可分为中性、消极、积极。“新手”这一标签带有消极的意义。你碰上一个开车特慢的驾驶者,冲着他喊:“开这么慢,行不行啊,是不是新手啊!”足以表达你对他的反感。而对方被标记上新手,亦不会感到愉快。新手与新手一般不会存在互相歧视的现象。这是因为标签把新手与熟手划分成两个群体,新手与新手同属于一个群体,而熟手与熟手同属于一个群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