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哥说:1958年3月5日,整整60年前,广西省改为“广西僮(中国少数民族壮族的“壮”的原字,1965年改“僮”为“壮”)族自治区”——提到广西,你可能会想到桂林阳朔的山山水水、“绿都”南宁的清新空气、河池巴马的清流涌动......但你知道崇左吗?这座与越南接壤的“中国糖都”委实深藏不露。


崇左,地处广西西南部,与越南接壤,是广西边境线陆路最长的地级市。对于这座边境城市的名字,很多人会感到陌生,但是如果提起“亚洲第一大跨国瀑布”——德天瀑布、世界文化遗产——左江岩画、“中国九大名关”之一——友谊关,或许能唤起关于这座“广西最年轻地级市”的一丝印象。

中国糖都

崇左处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良好的气候条件为甘蔗生长提供了便利,甘蔗产量在广西“三分天下有其一”,在全国“五分天下有其一”。崇左市人均蔗糖产量连续14年居全国第一,因而在2010年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与中国糖业协会联合授予“中国糖都”荣誉称号。

崇左甘蔗

(供图:扶绥县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黄文静、卢文斐)

近年来,崇左市积极推进建设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潮流,打造了以扶绥县为代表的“甜蜜之光”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

扶绥县“甜蜜之光”甘蔗产业核心示范区

每逢盛夏季节,郁郁葱葱的甘蔗林一眼望不到边,紫红色的茎节亭亭玉立,青葱的蔗叶如利剑般在晚风中拂动。到了甘蔗收获的季节,挑上几根最受当地人青睐的竹蔗,它皮薄茎细,轻咬一口,甘甜的蔗汁溢满舌尖,直沁心脾。

农业喷洒无人机在进行农药喷洒作业

(供图:扶绥县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黄文静、卢文斐)

机械化甘蔗收割极大提高了效率

(供图:扶绥县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黄文静、卢文斐)

归龙斜塔——世界八大斜塔之一

往崇左市区东北方向驱车2公里,举目眺望,便可看到急湾激流的左江中有一石岛,立于岛上的五层八角面体砖塔,便是远近闻名的“归龙斜塔”。穿过新建成的斜塔公园,有两条路可近距离观赏斜塔。我选择了沿江而建的观景栈道,拾级而下来到江边,斜塔在江面上的倒影,直挺挺立在眼前。

冷峻的归龙斜塔在左江里静静伫立

归龙斜塔由明朝知府李有梅始建于天启年间(1621年),除了清康熙三十五年(1692年)加建两层外,几乎没有大规模的修葺。这座罕见的斜塔虽屡遭洪水冲刷,日晒风吹雨打,仍然屹立不倒,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建筑技术。

从空中俯瞰斜塔

大新——追寻花千骨的千古之恋

大新这座曾经鲜有名气的边陲小城,近几年随着边关旅游的兴起,渐渐声名鹊起,其中最为人知的当属“亚洲第一大跨国瀑布”——德天瀑布。德天瀑布与桂林山水一道,成为宣传广西秀美风光最靓丽的名片,给无数人留下深刻印象。

清明前后小家碧玉的德天瀑布

德天瀑布距离大新县城约57公里,中越边境53号界碑便在其辖区内,是不折不扣的跨国瀑布。肖复兴老先生曾在《德天瀑布》一文中写道:“我们知道贵州的黄果树瀑布,知道黄河上的壶口瀑布,知道因李白诗句闻名的庐山瀑布,甚至知道横跨美国加拿大两国的尼亚加拉大瀑布……但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一点也不比它们差的德天瀑布。”

石碑正面是中国,背面即是越南。

德天瀑布源于一条名为“归春河”的界河。归春河本属左江的一条支流,上游静静的流向越南,而后又折回广西,最终在硕龙这个边陲小镇,寂静许久的力量忽然爆发,浩浩荡荡的归春河水从北面喷涌而来,流经浦汤岛的时候,河水冲破了断崖绿树的阻挡,一泻千里,划开了中越两国的边界,形成了举世闻名的跨国瀑布奇观。

德天瀑布

河水从60多米高的山崖跌宕而下,经过三级跌落拍打在坚石上,浪花四溅,水雾弥漫。它与越南的板约瀑布连为一体,仿佛一对亲密的姐妹。

越南板约瀑布

瀑布的下游黑水河亦是热闹非凡,游人们兴高采烈的乘着竹筏。对岸的越南边民也没有闲着,他们皮肤黝黑,头戴笠帽,手脚麻利地撑着桨,沿途兜售香烟、咖啡、红木制品等越南特产,这也是近年中越边贸兴盛的一个缩影。

划竹筏的越南边民

人在其中,如画中游,心无旁骛,更无纤尘。寻一处绿草茵茵、碧流潺潺之所在,耕田,栽树,酿酒,在那木棉挂满枝头之时,与二三友人为伴,赏花,吟诗,饮酒,唱山歌,畅谈古今,是何等痛快逍遥!

明仕河上的船队

领略了德天瀑布的雄浑壮阔,小家碧玉的明仕田园也不容错过,它曾经代表桂南喀斯特地貌,入选了国家邮政局庆祝建国55周年而发行的《祖国边陲风光》系列邮票。

烟波浩渺的大新乔苗水库

明仕田园风光主要集中在明仕河流经明仕至拔浪一段。在上游乘竹筏顺流而下,你会看到碧江竹影,凤尾潇潇,山水之间皆是稻田,目光所及尽是绿海。柔波荡漾的明仕河似绸带般,将温婉的碧峰衔接在一起。两岸的壮族村落古风犹存,运气好的时候还能听到壮族阿嚒引吭高歌,尤其是在壮乡,每个人都能唱上几嗓子。

明仕田园风光

2015年破了无数收视纪录的电视剧《花千骨》热播期间,人们惊奇的发现该剧竟是在德天瀑布及明仕田园取景,于是掀起了一阵《花千骨》取景地的游览热潮。

壮寨日落

大新黑水河的黄昏

世界文化遗产——左江花山岩画

2016年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的“第40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成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是广西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中国第一个岩画类世界文化遗产。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位于崇左市宁明县、龙州县及江州区和扶绥县境内。宁明县的花山岩画因其规模宏大、场面壮观、图像众多而闻名于世,是左江流域岩画的典型代表。

明江岸边出现的第一处较密集的岩画

早春的明江还有丝丝凉意,搭乘一艘双层游轮逆流而上,沿岸形态各异的嶙峋怪石如幻灯片般切换,大约过了一小时,位于明江东岸崖壁上的大片壁画即映入眼帘。下船登岸,便可近距离观看这些绘制于2000多年前的壁画,这是当地壮族骆越先民祭祀的遗迹。采用赭红色的赤铁矿粉作为颜料,用草把或鸟羽直接刷绘在天然崖壁上。

目前规模最大的左江岩画远眺

(本图摄影:杨昶)

画法也是相当粗犷,单一色调平涂,只展示轮廓,并无细节描绘。虽然画风朴实,但再现了几千年前壮族祖先的真实生活场景。壁画上有屈膝半蹲的人形,身佩长刀;也有侧身的狗,作小跑状;而器物图像中出现最多的就是铜鼓,这也侧面证实了广西源远流长的铜鼓文化。

栩栩如生的壁画细节

(壁画细节摄影:杨昶)

南疆国门第一站——友谊关

友谊关位于崇左凭祥市西南端,是中国九大名关中唯一的边关。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朝,这里便已设关,最初叫“雍鸡关”,明朝时称为“镇南关”,上世纪60年代改名为“友谊关”,并沿用至今。

庄严古朴的友谊关城楼

友谊关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见证者。1884年,法国侵略军取道越南进犯中国,清末爱国将领冯子材在关外大败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这是中国近代史抵抗外来侵略取得的一次伟大胜利。1907年孙中山先生在此领导镇南关起义,沉重打击了腐朽的清政府;1939年日军入侵中越边境,友谊关毁于炮火,日军甚至将拓印的“镇南关”三个大字寄奉日本天皇请功,那是关楼近代史上最屈辱的一页。

友谊关拱门山麓上的炮台

关楼辅山上废弃的战争掩体

建国后友谊关在原址重建,周恩来总理曾在此会晤胡志明主席,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友谊关又成为前线,再次见证了中华民族不畏外来侵略,保家卫国的决心。

广西最大的陆路口岸——友谊关口岸

直至今日,友谊关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是中国通往越南的重要陆路通道,还是国家一类口岸、广西最大的陆路口岸,为中越边贸的来往和人员交流保驾护航。

位于南宁市郊的左右江汇合处——三江口

崇左的秀美风光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而这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崇左的母亲河——左江,是左江水养育了崇左这方水土。

那么,出发吧!

去看炊烟升起,去看星空大地,去看左江的岩画,去看德天的飞瀑;或者,去听清晨的鸟鸣,去听溶洞的水滴,去听壮寨的歌谣,去听竹林的风声;亦或干脆停下脚步,去发发呆,去忘掉时间,去发现另一个自己......

去崇左吧,

或者就待在崇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