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巴不該減少,反而要增加線路和班次水巴不該減少,反而要增加線路和班次水巴不該減少,反而要增加線路和班次

日前,南都記者及廣州市政協委員共同組成調研組,調研廣州水上巴士及珠江日遊服務,並對水巴班次減少、珠江遊服務有待提升進行報道,引起了市民廣泛關注,客輪公司、旅遊主管部門積極回應熱點問題,並將進行專項研究。

參與調研的廣州市政協委員譚國戩向南都記者表示,將就水上巴士及珠江遊品質提升等問題撰寫提案,計劃下月提交廣州市政協。他強調“水巴不該減,反而要增”,合理規劃水巴與珠江遊航線和班次,以水上交通串聯廣州多個歷史、文化、旅遊項目,實現廣州旅遊的品質提升。

●關於水巴班次

客輪公司:靈活調度班次,且水巴通勤效率不及地鐵

廣州公交集團客輪有限公司(以下稱客輪公司)公告顯示,1月31日S2線水巴(芳村碼頭往返廣州塔碼頭、海心沙碼頭)只保留7點和8點的航次。該不該減少公交性質的水巴班次,是讀者和網友重點關注的。

針對熱議話題,南都記者昨日瞭解到,客輪公司高度重視並第一時間召開了專題會議研究相關措施。客輪公司方面強調,水上巴士總體是以解決市民通勤需要爲主要職能在運營,目前的水上巴士一共14條航線,其中包含了聯通南北點對點的過江航線;時間從早上5:45到晚上24:00,各航線根據客流情況不同,首、尾班船時間有所區別,班次間隔也基於實際情況從幾分鐘到一個小時不等。

對於公衆關注的水上巴士班次減少,客輪公司方面表示水巴採取的是靈活調度的方式,在日常客流較爲穩定的情況下,大體上是按照既定的航班安排開行,如遇節假日等特殊時間節點,客流出現激增等情況會採取臨時加航的方式及時輸運乘客。對於備受關注的S2航線,客輪公司強調,目前公交和地鐵等線路已經完全覆蓋航線途經站點,在通勤效率上這條航線已經不及周邊公共交通,如乘坐地鐵從黃沙到海心沙附近,預計半個小時左右可達,而乘坐水上巴士預計一個小時。

廣州市交通運輸研究所副所長魏廣奇表示,減少水巴個別線路並不意味市民選擇權被“剝奪”了,如果在高峯時段之外的其他時間客流較少,爲了避免資源浪費,關鍵是需要靈活調整。運營企業在不影響市民出行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資源、緩解財政壓力,做出相關調整,也是順應市場需求的表現。

有評論提到了香港天星渡輪與水巴S2航線的比較,客輪公司表示,香港天星渡輪的模式其實更接近於目前珠江上聯通南北點對點的過江航線,而在這方面航線的運營上,不論是航線數、航班數,還是開行密度,或者營運時間、票價等,廣州水上巴士均優於香港天星渡輪。

●關於碼頭標識

旅遊局:設置新導視牌月底完成整改

針對調研組提出的指引標識問題,當前客輪公司正在全面梳理轄內的指引標識,將對不清晰、不明確、不規範的指引進行全面清理更新。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方面也針對這一話題向南都記者表示,廣州的旅遊指引標識優化工作正在進行,如海珠區文化廣電旅遊局近期對原有錯誤的標識牌進行拆除,3月10起在廣州塔周邊(含廣州塔碼頭、廣州塔財富碼頭)共10個交通點上設置了新導視牌,目前正在進行驗收調整中,預計本月底完成整改。譚國戩建議,指示標識的設置要更人性化,從遊客、市民的視角來設置。

●關於江遊服務

客輪公司:將優化服務提升乘客體驗

早在2008年前後,客輪公司就開始珠江日遊產品的開發和探索,這也將是今後主要的發展方向之一,除了現在已有的都薈風情遊、西關風情遊、廣府文化主題航班和定製化一日遊主題產品外,客輪公司還將繼續增加對珠江日遊的投入,一方面優化服務措施,提升乘客體驗,另一方面還將向市場提供更多更新的日遊產品。

針對調研提出的提升服務建議,客輪公司方面表示,船和碼頭等硬件服務設施會不斷完善,優化乘船購票方式、優化候乘空間佈局,同時不斷加強服務人員隊伍培訓。客輪公司還將邀請第三方機構對水巴和珠江遊的乘客滿意度開展調研。

對於今後珠江遊與文旅項目整合、廣州城市旅遊融合發展,客輪公司方面表示將加快與各大旅遊景區、景點的聯動和合作,進一步促進珠江日遊的發展。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相關負責人也明確,在落實機構改革的基礎上加緊跟各相關部門溝通,共同推動廣州旅遊的融合發展。

委員建言

增加航線解決西南部出行需求

“水巴不該減少,反而要增加班次和航線。”市政協委員譚國戩認爲,只保留7點和8點兩個航班太少,廣州早高峯是7-9點、晚高峯是17-19點,“要真正緩解陸上交通壓力、滿足通勤需求,就要在高峯時段加密水巴班次。”

有網友也表示,水巴乘客少並不代表市民不願意選擇水巴出行,而是“可選擇性太少”。譚國戩調研瞭解到,廣州西部的金沙洲、南部番禺大石和市橋聚集大批通勤族、新廣州人,每天往返於中心城區越秀、天河等地上班。從目前的水巴航線來看,S1航線金沙洲到西堤、S13航線南浦島到黃沙,與天字碼頭、廣州塔碼頭等核心線路缺乏直接的水巴航線連接,滿足不了通勤需求。但如果航線佈局合理、班次足夠多,市民選擇水巴出行就會多,“上班族可能不會去擠三號線、六號線”。

他同時談到,老廣州人歷史以來都有坐珠江輪渡的習慣,但新廣州人對水上交通了解不多,交通部門在2013年9月推出水巴服務以來都存在宣傳力度不足的問題,建議有針對性地加強宣傳,讓水巴真正起到緩解陸上交通壓力的作用。

以珠江遊串聯陸上文旅項目

珠江遊是廣州特色旅遊項目,如何合理安排水巴和珠江遊航線和班次,提升珠江遊服務水平,也是本次調研和網友關注的焦點。

據悉,在珠江遊與其他旅遊項目融合方面,廣州目前只有珠江遊與廣州塔聯合推出套票,由廣州塔旗下的廣州城港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經營“江塔聯遊”,既節省了遊客購票時間,又節約了遊客消費支出。譚國戩認爲,珠江遊要加快與其他旅遊項目的融合發展。

“發展全域旅遊,壯大旅遊產業”被寫入了2019年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到推進商旅文融合發展,建設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珠江遊與陸上文化旅遊項目的融合,正是廣州對文旅融合和全域旅遊發展很好的詮釋,“既有水上交通,也有陸上文旅項目,能實現1+1>2的疊加效應。”譚國戩強調。目前的珠江遊主要在金沙洲、黃沙碼頭、天字碼頭、廣州塔碼頭、海心沙碼頭之間運行,廣州的沙面、大元帥府、黃埔軍校、南海神廟等都是近現代史的重要地標,部分有遊船線路,但比較分散,希望能以珠江日遊串聯文化旅遊景點,“珠江夜遊看兩岸燈光,珠江日遊看歷史文化”,整體打造出廣州歷史文化名城和城市旅遊目的地的品牌。

民調

超七成網友不贊成減少水巴班次

昨日,南都NDX實驗室發起“減少2元水巴班次,增加30元珠江遊,你怎麼看?”的民意調查。截至昨晚9時,參加投票的網友735人,超七成不贊成“減少公交性質的水巴班次,增加珠江日遊班次”。

在具體的調查選項中,76.9%的網友“不支持”這一調整,認爲這會給市民出行造成不便,支持的僅佔2.6%。還有20.5%的網友選擇“無所謂,水巴或珠江遊都不會坐”。超過六成網友認爲出行會受到水巴班次減少的影響,其中選擇“影響大”的網友佔25.6%,選擇“有影響但影響不大”的佔38 .5%,認爲“沒影響”的網友佔35.9%。在調整水巴班次後是否影響遊客選擇遊覽珠江的問題上,五成的網友認爲“選擇乘船遊覽珠江的遊客會不變”;認爲調整後會導致遊客“減少”或“增加”的分別佔28.3%和23.1%。

01/08版

採寫:南都記者 蔣臻 趙安然 實習生 聶佩文

攝影:南都記者 譚慶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