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年前的1945年8月6日清晨,發動機的轟鳴聲打破了提尼安島上的安靜。美軍一架B-29轟炸機騰空而起,刺向靜寂的夜空。

機長蒂貝茨摸了摸從不離身的幾隻雪茄和菸斗,細心查看了上衣口袋裏祕藏的14顆氰化鉀後,向機組人員宣佈了終究一道指令:“堅持無線電靜默”。

他的機艙裏靜靜地躺着“小男孩”原子彈,他要帶領14名機組成員去履行一項在人類戰役史上,具有劃時代含義的使命——轟炸日本城市廣島。

(前往日本的美國轟炸機)

8時10分,廣島已是一片喧囂。早上的人們自始自終地繁忙着,晨練、早餐、買菜、預備上班。在他們頭頂的萬米高空,機長蒂貝茨正在用機艙通話體系提示機組成員,穿上防護服,戴上護目鏡。由於飛機下方的廣島現已反常明晰地映入了蒂貝茨的眼皮。

8時14分,B-29的彈倉緩緩翻開,“小男孩”在空中翻了一個跟斗,高雅的撲向了它的方針——廣島市中心。

45秒後,廣島的上空宣佈一團反常耀眼的白光,烈焰升騰,一個炙熱的大火球騰空而起,直衝雲霄,一朵巨大的蘑菇雲隨之升起。爆破中心的全部物體化爲齏粉,正在乘坐電車的人羣隨即和電車融爲一體。三公里外的一隊戰士面部被消融,分不清正反面。爆破中心10公里的範圍內被夷爲平地。

在原子彈爆破的瞬間,飛機遭到了微弱的衝擊波,劇烈搖晃,震感激烈,簡直無法掌控,但好在有驚無險,未受損害。

那麼,投進原子彈的飛機爲什麼能毫髮無損呢?

(原子彈大爆破)

一、飛機的逃生間隔和道路通過了準確的核算。

通過專家的核算,原子彈的爆破點被定在550米的高度。它脫離彈倉後,從萬米高空下落到550米處時,大約需求45秒的時刻,這個時刻滿足飛翔員做出逃生的全部操作。

飛機和原子彈爆破中心的安全間隔被定在8英里以外,也就是大約13公里,只需飛機能在短短的45秒之內,再成功飛出4公里,就比較安全了。關於最大時速能抵達近600公里的B-29來說,這並不困難。

並且,美國科學家還爲飛機規劃了最佳逃離道路,那就是在投出原子彈後,B-29有必要立刻轉向155度,近乎於反方向飛翔。

之所以挑選這個視點,一是能夠保證飛機轉向的時刻最少,丟失的速度也最少,仍然能夠保證逃離的速度;二是還能夠保證原子彈的衝擊波首要抵達的是飛機的尾部,不至於損害機頭或許發動機。

(保羅·蒂貝茨及他的飛翔小夥伴)

二、機組人員通過了長時刻而嚴厲的練習。

在導彈專家覈算出投彈時刻及逃跑線路後,空軍通過慎重考慮,將這一艱鉅的使命終究交給了飛翔員保羅·蒂貝茨。

蒂貝茨1937年入伍,一年後提升少尉軍銜,曾駕馭美國有名的轟炸機B-17屢次參與歐洲和地中海戰區的轟炸舉動,具有豐厚的作戰經驗和突發事端處置技巧,被譽爲其時美軍最優異的飛翔員。

蒂貝茨在拿到飛翔方案後,帶領機組人員進行了嚴厲和艱苦的練習,總算在1945年7月底抵達了專家的要求。

其實,蒂貝茨也做好了最壞的計劃,他帶在身上的14顆氰化鉀就是爲14名機組人員預備的,一起,他還將這架B—29轟炸機命名爲“艾諾拉·蓋伊”,由於那是他母親的姓名。

三、B-29轟炸機功能傑出。

其時的B-29聲稱“超級空中堡壘”,他不但是二戰時期全世界最大的飛機,一起也是其時最具科技成果、最先進的飛機。

關於B-29的超強功能,二戰時期還撒播一個故事。

一架B-29轟炸機在履行使命時出了毛病,飛翔員無法掃除,只好跳傘逃生,B-29則依託自動駕馭功能在高空巡航。美國爲防止這架飛機落入敵手,出動戰機想把它打下來。成果戰機飛翔員打光了全部炮彈,才導致B-29的發動機起火,掉落下來。

廣島核爆三天後,另一架B-29“伯克之車”,向日本城市長崎投下了第二顆原子彈“胖子”後,相同安全回來。

閱讀原文: www.cj910.cn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