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丹江口老人王文凱家中,收藏了一套清代丹江口市(原均州)的《蘭心詩鈔》,距今已有187年的歷史。儘管年代久遠,但它體現了當時的時代特色,不僅反映了那個年代的民風、民俗、民生,還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等,對於研究古均州歷史文化、風土人情等有重要作用。

不可多得的文獻史料

《蘭心詩鈔》的作者共有9

《蘭心詩鈔》由丹江口市年過七旬的老人王文凱收藏,爲祖傳所得,是清代道光年間均州(現丹江口市)文學社壇“蘭心詩墅”成員所作詩、詞、文、賦作品集,爲清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由“含茹齋”木刻印刷,收錄了王和齋、沈吉庵等9位作者359篇作品,其中聯句12組。

該書高25.2釐米,寬15釐米;分上下兩冊,兩冊頁碼相互銜接,頁面加有框邊,爲雙面合頁;中縫嵌有書名“蘭心詩鈔”和頁碼號;全冊以王和齋的《蘭心詩墅勵規四則》開篇,以王麗川的七言律《中秋漫興》收結。全書共有78頁,每頁18行,約22600多字;書中《蘭心詩墅勵規四則》落款處蓋有作者王和齋的字、號陰、陽篆刻印章各一枚;《蘭心別墅賦(有序)》的落款處也留有作者沈吉庵的字、號陰、陽篆刻印章各一枚。《蘭心詩鈔》不論從內容、體裁、創作形式、創作風格上,還是從作者構成上看,都有其鮮明的特點。

文體以律詩爲主,兼有詞、賦、絕句、遊記。其中律詩231首,絕句95首,詞12首,跋、賦等文章9篇。另有賈品三的駢文《蘭心別墅頌》三章。

儘管它的封面已嚴重破損,但正文完整清晰,是迄今發現的丹江口市本土作者文學作品集中,現存最久遠、保存最完整的詩集。它是古代均州厚重文化的積澱,對研究地方歷史、古代文學、民風、民俗、民生、宗教和當時政治、經濟、文化等均有重要作用,是研究古均州文化等不可多得的文獻史料。

詩社成員風格相互融合

詩文風格各異

從作者構成上看,《蘭心詩鈔》的作者共有9人,其中,均州官紳5人,武當山羽士4人,均爲均州“蘭心詩社”的成員。

蘭心詩墅成立於清道光九年元旦,社址初選在滄浪亭畔,後移至周府庵(詩社成員葉問梅的住所),詩社裏羽士比較集中。他們中有王和齋、沈吉庵、王麗川、賈品三和相育堂等地方文人、畫家、官員5人,武當羽士有善琴的張印槎(宗源),善棋的徐貴玉(輝山),善於文辭的周復泰(蓮齋)、葉問梅(雪齋)。《蘭心詩鈔》收錄了1829年元月至當年秋,蘭心詩社成員的作品。

從創作形式上看,作品多爲同題詩。即多爲一吟衆和之作,一人擬一題,衆人以同題作詩、填詞。蘭心詩墅成立日爲大清道光九年正月初一,這天正好也是立春之日,爲慶賀這個良辰吉日,正文開篇便是王和齋擬的“已醜元旦立春”,此題有7人相和,作同題詩11首;賈品三以描寫當時春天的景色擬題《紅杏枝頭春意鬧》,和者3人,有同題詩7首。《蘭心詩鈔》中收有王和齋擬題10個;同題詩39首;沈吉庵擬題5個,同題詩14首;賈品三擬題6個,同題詩30首;王麗川擬題4個,同題詩20首。《蘭心詩鈔》中不乏各位詩人獨處之時,由感而發的獨題之作。如王和齋的《春風狂似虎》;張印槎的《謝張少尉》;徐輝山的《多竹夏生寒》;沈吉庵的《訪問梅不遇》、《螢》;賈品三的《蟬》等。《蘭心詩鈔》中12組“聯句”的創作,是其創作形式的一大特色。這些聯句是蘭心詩墅成員相聚時,在席間酌酒、品茶,行詩令,你一句我兩句,共同創作完成的律詩。此外,還記錄了詩墅成員10次相聚的人員、地點、場景和他們的經歷及心境。

從《蘭心詩鈔》的創作風格來看,敘事寫景,以寫實爲主;言志抒懷,既有閒適恬靜的田園情調,又不乏雄渾豪放的浪漫之作。作者間相互交流,風格相互融合,但各有所長。

詩社成立初址五建五毀

詩社成立初選址滄浪亭,是古均州八大景之一,它在歷史上文化地位很高。

據《續輯均州志》卷十二記載,在宋朝就已經有三處石刻,刻在滄浪亭處山崖石之上,分別是:北宋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滄浪亭處石壁題刻判官景況書,有90個刻字;北宋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正月,陸愷……武當宰相張彥自滄浪亭泛舟東沿江岸,因留題石壁間,巡檢劉軫尉張況同至,有63個刻字;南宋嘉定丁丑年(公元1217年)後清明三日,郡太守應謙之亨甫……題於滄浪亭,有99個刻字。

據此可知,均州滄浪亭在北宋時期的治平元年前就已經存在了。那麼,它究竟歷經了多少興衰磨難呢?

丹江口市滄浪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祕書長王永國研究發現,均州滄浪亭在明隆慶三年(公元1569年)前,已經毀掉了。就在這一年,滄浪亭開始了第二次修建。

俄國考察團1874年所攝的均州滄浪亭影像

清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均州志》記載:均州學正王欽命《初過滄浪亭》題中記:“予丙午秋經過,荒榛罥途,僅存亭址感賦。”又《再過滄浪亭》題中記:“已酉再過滄浪亭,已悄然復新。”由此可見,到了康熙丙午,即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前滄浪亭又一次被毀;康熙已酉,即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滄浪亭第三次修建。

王永國從民國 《續修大嶽太和山志》中發現,均州滄浪亭在清咸豐六年(公元1859年)前第三次被毀;就在這一年,第四次修建。

三十一年後的光緒十六年(公元1890年)春,均州滄浪亭第四次被毀。這一次是遭了火災!

到光緒三十三年至三十四年(公元1907年—1908年),均州滄浪亭第五次修建。

1958年9月1日丹江口水利工程始建,1967年丹江口大壩開始下閘蓄水,均州滄浪亭沉入水中。

187年前詩鈔特點鮮明

從《蘭心詩鈔》內容上看,總體上共分兩大部分,不僅反映當時的民間習俗,還有百姓生活等。

其中,第一部分是上冊前1至8頁,內容是與蘭心詩墅成立相關的詩文。開篇是《蘭心詩墅勵規四則》,明確了以詩言志、以詩顯品格、以君子之胸懷切磋詩技、以詩交友而長才學的創作要求,確立了成立“蘭心詩墅”的動機、目的;《蘭心別墅跋》,記述了蘭心詩墅選址、定名的過程;《蘭心別墅賦》是沈吉庵爲《蘭心詩鈔》撰寫的序。文中記述了別墅周圍草木山水秀色如“陶淵明之慄裏如臨”;介紹了蘭心詩墅成員的特長愛好;抒發了聚會時友人對弈、作畫、書法、賦詩、填詞的歡樂情景,也描寫了分別時依依不捨的心情。

第二部分是《蘭心詩鈔》正文。即蘭心詩墅成立後,全體成員創作的339篇詩、詞、文章,其中聯句12組。《蘭心詩鈔》中的作品有懷古言志的,有紀念道教節日和反映民間習俗的,有反映百姓現實生活的,有反映羽士生活的,有懷念友人,寄託思念的,寫景狀物的。總之,作品多爲“吟風嘯月,隨時賦景”的寫實之作。作品生動地描寫了當時的民風、民俗和民生狀況,從不同側面反映了當時的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社會現象。

此外,詩人們或藉端陽節、寒食節之機,緬懷屈原、岳飛等忠臣義士,或借詠物寫景之時,抒發自己立志報國和憂國憂民的情懷。

作爲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道教對我國民間風俗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該詩鈔也有很多體現,作品中有大量以紀念元旦、上元、中元、寒食、花朝、清明、端陽、七夕等道教節日的作品,同時也體現了均州的民俗民風。

該書還集中反映百姓現實生活。其中,以《簫聲吹暖買糖天》爲題的組詩,集中反映了當時禁止吸食鴉片活動中,均州小商販,乘着晴日沿街叫賣戒菸糖的情景。

檔案專家認爲,187年前的《蘭心詩鈔》時代特色非常鮮明。

作者單位/圖片提供:十堰市檔案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