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項目位於以色列境內的沙漠中,是該國家最新的一座國際機場,極具未來主義。機場融入漫無邊際的永恆的自然環境中,緊鄰紅海(Red Sea),成爲了以色列的新大門。以色列境內兩家處於行業尖端的建築事務所Amir Mann-Ami Shinar Architects and Planners與建築事務所Moshe Zur Architects合作設計了這座新機場,並宣佈這座名爲Ilan and Asaf Ramon的國際機場將於近日投入運行,爲紅海海濱的度假城市埃拉特(Eilat)和周邊地區提供交通運輸服務。受以色列機場管理局(IAA)的委託,設計經理——建築師Amir Mann擔任了本項目的建築設計師,通過周密的調研和設計,最終出色地完成了國際機場的設計。值得一提的是,本機場位於以色列的Timna市,也是該國家首個在未開發地區從零開始建造的民用機場。

▼機場鳥瞰圖

該機場佔地1,250英畝,在設計風格上將極簡主義和未來主義融合在了一起,坐落於內蓋夫沙漠(Negev Desert)中部,全部使用同一種建築語言打造而成。本項目的建築師兼任項目設計經理,帶領着超過45家諮詢公司、幾乎所有以色列當地的工程師,以及ARUP倫敦分部的航天建築技術團隊,完成了本項目的設計。本國際機場位於埃拉特以北18公里處,將爲以色列、約旦和埃及西奈沙漠(Sinai Desert)的本土和國際旅遊業作出首屈一指的貢獻。

▼機場鳥瞰圖,坐落於內蓋夫沙漠中部

Ilan and Asaf Ramon國際機場的落成具有重大的意義,首先,它將施工和運營的開銷完全控制在了預算之內,要知道,當今,在全球,類似的項目中有一半都面臨着資金不足的窘境;其次,它能夠在非常緊迫的時間內按照原計劃開放;第三,它是在一片完全未經開發過的基地上建成的,這裏沒有任何可以利用的基礎設施,包括先進的導航、着陸和行李處理系統、跑道和控制中心大樓等在內的一切設施都是在本項目中設計並高質量完成的,與此同時,還保留了周邊現有的自然環境;以上,所有的一切設計都在建築師們的領導下一一完成,實現了這個國際機場的壯舉,最終,整個機場都由同一種獨特的建築設計語言打造而成,同時,也將內蓋夫沙漠中迷人的山景引入了機場的景觀視野之中。

▼機場鳥瞰圖,建在一片完全未經開發過的基地上,同時將沙漠中的山景納入了機場的景觀視野中

Ilan and Asaf Ramon國際機場的開通意味着目前位於埃拉特市中心的J. Hozman埃拉特機場的關閉。隨着城市的發展,這座原先位於市中心的舊機場已經不再能夠爲城市帶去便利,反而逐漸變成了城市發展的阻礙。而隨着舊機場的廢除,埃拉特的城市結構能夠重新統一起來,激發出其發展和再生的潛力。Ilan and Asaf Ramon國際機場將作爲以色列國家的新南門,預計每年將接待225萬名乘客,而這一數字預計將在第二年增長至425萬。

該機場擁有一座建築面積45,000平方米的航站樓、總長3,600米的飛機跑道和滑行道以及40個停機坪,確保了國內和國際的交通和運輸。航站樓的南北兩側分別有一座輔助性服務建築,這兩座輔助性服務建築共計36,210平方米,此外,還設有一座45米高的飛航管制塔臺。

▼機場鳥瞰圖,國際機場由一座航站樓、跑道、停機坪、兩座輔助性服務建築和一座飛航管制塔臺構成

在本項目中,受到未來航空領域和一望無垠的沙漠環境的影響,建築師使用並發展了一種獨特而極簡的設計語言。IAA決定讓建築師擔任設計經理,全權負責本案的預算、功能設置和進程安排表等,從而使建築師能夠毫無障礙地進行整個機場項目的設計,從大尺度的一系列不同的大樓,到小尺度的單獨的值機櫃臺,建築師都以同一種建築語言進行設計,將機場各處統一爲一個整體,完美地與其周圍引人注目的空曠環境相互呼應。這一點表現在,建築師通過在有限的材料中選擇合適的材料來打造建築外觀的表皮,從而實現了雕刻般的幾何造型的大設計概念。

▼航站樓鳥瞰圖,外表皮使用同一種建築語言

在以色列的Timna國家公園(National Timna Park)中發現的蘑菇狀岩層爲航站大樓的初始幾何造型提供了靈感,建築師決定將航站樓建築打造爲一個可以實現自我遮陽的體量。正如岩石是由風和水的“自然運動”所塑造的一樣,航站樓的不透明體量則是由機場出入口、出發和到達層之間、以及登記手續辦理處和候機大廳處之間的客運的“自然運動”雕刻而成的。建築師在上文所提到的客運集散地處插入玻璃幕牆,並用玻璃幕牆圍合出一系列庭院,將天然的沙漠景觀引入建築的內部。這些庭院可以作爲採光井,將自然光線引入航站樓室內深處。值得一提的是,在本項目中,建築師並沒有採用通常情況下會使用的天窗來進行自然採光,因爲它並不適應沙漠環境的天氣和氣候條件。

▼設計概念

▼航站樓爆炸軸測圖

▼航站樓外觀和飛機跑道局部

▼航站樓外觀,航站樓的外觀造型可以實現自我遮陽

▼航站樓外觀,玻璃幕牆立面保證了景觀視野

航站樓的外表皮採用鋼和混凝土構成的結構骨架,並以絕緣鋁製三角形面板覆蓋着外立面和屋頂,從而在視覺效果上形成了一個統一的建築體量。乾淨的白色三角形面板能夠反射光線和紫外線波,從而進一步降低建築表皮的溫度。而在建築內部空間中,則採用與外表皮形成鮮明對比的竹木飾面,將天花板和牆面打造成一個連續的空間。

▼航站樓外觀局部,外表皮採用鋼和混凝土構成的結構骨架,並以絕緣鋁製三角形面板覆蓋着外立面和屋頂

▼飛航管制塔臺外觀局部,外表皮也採用鋁製三角形面板

▼飛航管制塔臺外觀局部,白色鋁製外表皮可反射光線和紫外線波

航站樓內部空間採用極簡主義風格,大廳的天花板很高,但在空間組織和佈局上卻十分緊湊,同時使用低矮的傢俱和觀景庭院作爲空間分隔。包括行李處理系統、安全檢查過程和其他的許多技術操作空間和系統在內,其所有的技術設施都被隱藏在下層空間中,這一舉措使得建築的屋頂不需要設置任何的技術性設備,從而變成航站樓室內空間的第五立面,同時,確保了所有的乘客活動都可以在一個統一的平面上高效地進行。最終,建築師將室內打造成了一個密斯式的空間,除了被沙漠景觀平臺打斷的空間外,所有的乘客活動都是清晰可見的。此外,在登機口區域,建築師還在外表皮上設置了一片高達20米的玻璃幕牆,將室內空間變成了一座以沙漠爲背景的“航天劇院”。

▼航站樓內的流線分析圖

▼航站樓內的沙漠景觀庭院分析圖

▼航站樓內的圍合空間分析圖

▼航站樓密斯式的室內空間,天花板採用竹木飾面,與牆面形成統一的表面

▼航站樓室內

景觀設計的靈感來源於現有的由山洪衝入沙漠山谷而形成的扇形三角洲地帶。因此,建築師將停車場的道路和景觀小徑沿着自然溪流的形狀設置,創造出一種蜿蜒曲折的視覺效果。建築師希望本項目的景觀能夠與其周邊環境融爲一體,同時最大限度地利用現有的當地材料,故而施工現場內所有被挖掘出來的沙子和岩石都被用作飛機跑道、硬質停機坪和道路的填充物。爲此,該項目還建立了一個研磨加工廠,以便將鵝卵石碾碎,從而作爲道路的鋪面材料。同時,挖掘過程中所收集到的土地原料也被用於項目完工後的路面鋪面,以便將景觀與自然環境無縫結合。此外,在施工現場所收集到的當地植物的種子也被小心地保存了下來,在建造期間,建築師將其置於溫室中讓其生根發芽並逐漸長大,待到項目完成後,這些植物便被移植到原先的地方,作爲機場景觀設計中的沙漠植被元素。

▼景觀設計分析圖,遵循沙漠中扇形三角洲地帶的形成因素,創造出蜿蜒曲折的道路和適應環境的景觀

▼機場夜景局部

▼輔助性服務建築爆炸軸測圖

▼首層平面圖

▼-1層平面圖

▼剖面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