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美術館坐落在深圳寶安區全至科技創新園二號樓內。作爲聯繫園區內不同公共空間的媒介,至美術館也連接着人與人之間工作和生活的關係,營造具有人文社區的工作場所。至美術館除了展廳功能,還包含了多功能廳和工作坊。通過展覽、培訓、講座和論壇等方式,至美術館以此來推動藝術文化與公衆生活的聯繫,建立多元藝術與多元文化的交流平臺。

▼外立面

與大部分美術館不同,至美術館不是一個獨立的建築,它是由一棟普通混凝土廠房的局部兩層空間改造而成的。在九百多平米的廠房空間裏,我們通過空間節奏的變化、自然光影的引入和材料肌理的運用,爲至美術館創造豐富和有趣的觀展體驗。

▼美術館由普通廠房的局部兩層空間改造而成

美術館分爲兩層,一層的主要功能是門廳及多功能廳,二層是展廳和工作坊。美術館外立面的鋼板利用氟碳透明漆保留了天然的不勻稱紋理,這種真實而自然的不勻稱呼應了美術館的藝術氣質。徐步走進館內,隨着美術館外立面界面由豎向隔柵轉換成喇叭形的玻璃視窗,狹長的入口前廳從秩序空間過渡成觀景空間。前廳過後便是兩層通高的中庭空間,狹長空間與高挑空間的轉換,讓人感覺豁然開朗。

▼門廳和中庭

▼從多功能廳入口望向中庭

▼多功能廳室內

中庭空間的樓梯與坡道聯繫着一層與二層。行走在樓梯與坡道像是一段“藝術薰陶之旅”,讓觀衆在觀展之前,先感受與體驗建築空間的美學與趣味。樓梯與坡道這兩種形式的更替使觀衆可以在行走中體驗不同的節奏和速度。黑色的樓梯、白色的牆以及木紋肌理的混凝土牆面共同創造出素雅純淨的意境。與常規梁式樓梯不同,樓梯的踏步與側板形成完整的鋼板樓梯結構體系,樓梯的形式也因此呈現出結構美學。

▼樓梯剖透視圖

▼前臺與中庭樓梯

▼中庭交錯的樓梯

▼樓梯細部

中庭的二樓一側利用大面積的落地玻璃將更多的自然光線引入通高空間,觀展者在步行而上時空間會逐漸明亮。而當步行到二層時,回頭一望,觀展者便欣賞到窗外綠意悠悠的小葉欖仁景色。曲折的路徑、豐富的材質、變化的光線,讓中庭空間的行走變成一種有趣的遊走體驗,而這個過程中,人們不時地相望、凝視、跟隨、打趣等也建立起人與人之間的聯繫。

▼從二樓中庭望向室外

▼二層展廳入口

二層展廳根據柱子的位置和展覽功能需求劃分爲幾個大小尺寸不同的展廳。這些展廳並不全是封閉不透光的室內空間,一些靠外牆的展廳大膽地保留了玻璃幕牆,一方面我們可以通過遮光簾靈活地實現布展的各種暗房間的要求,另一方面除了讓室外自然景色融進展覽空間,藝術家也可利用自然光線進行空間布展,爲觀展者提供不一樣的觀展體驗。

▼主展廳

▼臨時展廳

▼工作坊

▼一層平面圖

▼二層平面圖

項目名稱:至美術館

設計方:墨照建築設計事務所

主持建築師:曾冠生

設計團隊:羅文國 麥梓韻 吳炳福 | 王志明 鄒映華

項目地址:深圳市寶安區全至科技創新園

建築面積:1090㎡

攝影:張超

業主:深圳市佳領域有限公司

主要材料:金剛砂、拉板網、木模混凝土、白橡木、鋼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