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美味咖啡”,你的腦海裏面可能第一時間聯想到這種畫面:青山綠水鳥語花香裏,和諧而清新的大自然裏深藏的精緻咖啡豆;留着時髦鬍鬚的咖啡師像化學家一樣,專注狂熱地在實驗室裏翩翩起舞,依靠各種精密儀器準確地萃取衝煮;牛奶與咖啡液在慢鏡頭下,如現代舞蹈藝術般相互交融;手捧一杯熱氣騰騰的咖啡,各類羣體的消費者低頭深嗅一口新鮮製作的香濃咖啡,臉上浮起蜜汁滿足的笑容。

是的,你能夠被準確地猜中,因爲這些都是歷來咖啡行業裏,最俗套最刻板的廣告主題。近日,麥當勞在最新廣告中致(mo)敬(fang)了其他咖啡廣告,嘲笑了現如今咖啡行業種種”複雜“的套路。

咖啡豆生長在深邃神祕的大自然裏,標榜咖啡豆的“優質”、“有機”;家庭夫婦、讀書的男孩甚至是剛剛游完泳的男人,都會因爲嗅了一口香濃的咖啡味,露出蜜汁滿足,甚至刻板標準的笑容;以及慢鏡頭播放像流星撞擊地球一般的咖啡豆,處處彰顯着咖啡的力量,專注得甚至近似瘋魔的咖啡師像科學實驗一樣探索風味;用華麗的現代舞蹈象徵着咖啡和牛奶的混合,甚至是編撰、套用“史詩級大片”的背景,在自身的咖啡產品套上各種光環,來彰顯咖啡的高貴與傳奇……

夠了!麥咖啡在廣告的最後纔打出自己的極簡主題:我們只是使用新鮮的阿拉比卡咖啡豆和有機牛奶,McCafe裏沒有那麼多花俏和離奇的故事!

事實上,這並不是麥咖啡第一次嘲諷吐槽各種自命不凡的咖啡文化。

早在 2017 年麥咖啡就推出了一部廣告片,展示各種精品咖啡店裏一言難盡的點單情況,各種浮誇而滑稽的神操作,卻偏偏忽略了顧客需要的只是一杯“好喝的咖啡”這個簡單的要求。(傳送門:麥咖啡不爽!專門拍了一條廣告,吐槽精品咖啡 !)

以及去年的時候,麥咖啡延續這種風格,透過廣告讓觀衆來看看,不同店員是如何解釋 “Flat White 咖啡”。有的人選擇抽象的專業術語,解釋完顧客還是一頭霧水,而有的人則乾脆自己也說不清。

麥咖啡最終給出了通俗清晰的介紹,品牌核心營銷主題依然是突出“簡單”。

這次廣告來自麥咖啡長期合作的創意代理商 Leo Burnett ,Leo Burnett倫敦首席創意官Chaka Sobhani認爲,咖啡行業爲了推銷自己,在產品之外附加了太多的內涵與光環,這實際上遠遠超過了消費者原本的需求。麥咖啡則要剝離各種戲劇性和複雜的“瘋狂”元素,真正想要一杯“簡單”的好咖啡而已。“消費者們都希望得到一杯高品質的咖啡,但不見得都會喜歡其中的‘光環’”。

還有一件有趣的事,Leo Burnett 還“欲蓋擬彰”一本正經地宣佈了:這次McCafe廣告絕對不是對漢堡王King Coffee的還擊!

哈哈!可是啊,上週五,漢堡王纔剛剛在美國官網宣佈開始推出“咖啡包月”的新服務。據介紹,開通這一服務的消費者每月僅需交5美元(現約合人民幣34元)就可在繳費月份獲得每日咖啡券,每天都可以憑券到店兌換一份小杯熱咖啡。而爲了推銷這次“咖啡包月”服務,漢堡王剛剛拍了一部“咖啡紀錄片”,講述了自家咖啡豆從種植培育、到採摘處理,烘焙研磨,萃取銷售,真正的“從種子到杯子”的流程。這部宣傳片旨在宣傳King Coffee的“100%阿拉比卡咖啡豆”的品質,並在裏面“不着痕跡”地插入漢堡王的國王形象。

漢堡王的宣傳片

漢堡王這部咖啡宣傳片,乍一看毫無問題,基本沿用了精品咖啡裏的高端概念與賣點——精細耕作、可持續發展,可追溯性,新鮮烘焙、新鮮研磨……但是,在麥咖啡的一輪“陳腔濫調”的廣告套路諷刺之後,漢堡王的咖啡廣告便變得呆板而模式化,毫無出彩吸引之處。

不得不說,麥咖啡這波操作“幹得漂亮”!

怎麼?你們還不知道嗎?麥當勞和漢堡王可是“相親相殺”、“互懟60年”的一對老冤家了!

在漢堡界了,“懟精”漢堡王一直各種“碰瓷”麥當勞:拍廣告故意讓麥當勞叔叔“客串”,暗諷連麥當勞叔叔都被漢堡王吸引,喬裝打扮來買漢堡;賤兮兮的直接拉了一個炭火爐送去麥當勞門店的門口,嘲諷麥當勞沒有進步,還在使用油炸漢堡而不是真火炭烤技術。

當然,麥當勞也不是捱打不還手的人,面對漢堡王的挑釁,麥當勞曾推出一則廣告:在公路旁豎起一座牌子,上面寫着前方麥當勞5公里,並在旁邊豎起一座指示牌表明距漢堡王256公里。漢堡王卻只回應了一個夾着56層肉餅的巨型皇堡,旁邊是個被比得小到不能再小的麥當勞漢堡……

這對CP相親相愛的操作真教人羨慕。

不過很明顯,這一次麥當勞略勝一籌了。原因自然是,這次的麥咖啡廣告是直接勇敢地向大部分的咖啡業同行開了地圖炮:不是……不要誤會,我不是針對漢堡王,我是說在座的各位……

咳咳,迴歸正題。其實麥咖啡最近兩年一直在進行品牌重塑,除了一直主打“低價”的營銷策略,麥咖啡還計劃在 2020 年前把所有產品原料更換成可持續的咖啡豆。此外,店內會安裝新的升級版咖啡機,使常駐菜單增加更多口味、推出更多優惠活動和季節性飲品,以及像其它大型連鎖咖啡店一樣實施獎勵計劃……

說到底,近年來麥咖啡很多活動策劃與營銷方案,大都爲了逆轉消費者對其“快餐型咖啡=劣質咖啡”的僵化形象,畢竟麥咖啡的全球門店數量僅次於星巴克,但其品牌的影響力與市場佔有率卻依然大大不如星巴克。

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有沒有喝過麥咖啡的咖啡呢?

圖片來源:網絡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網站部分內容如圖片、我們會尊重原作版權註明出處,但因數量龐大,會有個別圖文未來得及註明,請見諒。若原作者有任何爭議均可與網站聯繫處理,一旦覈實我們將立即糾正,由“咖啡工房”整理編輯,轉載請註明,本文意在傳播咖啡文化,若侵權請告知刪除,謝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