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告诉她,妈妈会死的,但不是现在。还是告诉她,死了的人去了天上,变成了星星,会远远地继续爱她,她抬头就可以看见。

睡前,关了灯。

不一会儿,眼睛适应了黑暗。房间里淡淡的蓝色,是从窗帘透进来的月光。

“妈妈,你会死吗?”五岁的女儿虽然偶尔会问起这个问题,但这次在睡前悄悄话中听到,我心底不由咯噔了一下。

真不知道如何回答。

不想骗她,一时语塞,就只能先抱抱她。感觉到,怀里敏感的孩子在偷偷抹眼泪。

房间里没有声音。我于是一边拍拍背,一边说,心里难过了是么? 没事,想哭就哭一会儿吧。妈妈在,妈妈陪着你,什么都不怕。

先是慢慢抽泣,然后大哭。哭着说:“妈妈我不想你死……”十多分钟后,怀里的小家伙终于平静了。“你能告诉妈妈,刚刚在想什么吗?”我开口问。

“妈妈,白雪公主的妈妈死了,爱莎公主的妈妈死了,爱思丽的妈妈也死了(爱思丽是她的幼儿园同学),她们都好可怜。爱思丽说,她妈妈去了天堂。妈妈,我不想你死。”

哭了一场,似乎暂时卸下了担忧。小家伙有点筋疲力尽,说着说着便睡着了。而我,却失眠了。

原来,身边同学的事让她心生不安。联想到故事里的遭遇,激化了她对失去妈妈的恐惧。

那么,什么样的答案才能让她恢复安全感呢?

告诉她,妈妈会死的,但不是现在?

或是告诉她,死了的人,会去一个很遥远的地方,不能常常回来,也不能常去探望?

还是告诉她,死了的人去了天上,变成了星星,会远远地继续爱她,她抬头就可以看见?

整整一周,这个问题一直在我心里。

我也阅读了许多文章,关于如何和幼小的孩子谈论死亡,讨论告别。但我还是不知如何回答,并没有找到一个满意的答案。然而,为什么我会想要一个更好的答案?

01我自己曾经如何面对的?

这让我想起自己曾经的一个梦。

大约在小学三年级,我寄读在外婆家。那是一个很安静的梦。

我一个人在空中,远远地能看清楚地上的人。没有人能听到我说话,也没有人抬头看到我。不知道是他们忘记了抬头,还是因为太远看不到。但是,一直没有人发现在空中的我。

就这么看着下面的人,吃饭,上学,回家。他们过着和自己曾经每天一样的生活。梦里的自己应该是已经死了,所以飞在天上。(不知,大人是否告诉过童年的我,死了的人都去了天上)

很安静,就这么一天又一天地看着。不记得梦里是否有黑夜,因为童年的自己很怕黑。

然后,就特别伤心。

感觉自己离眼中的世界好远,永远也没有人发现天上有我这样一个人存在。也没有人抬头看一看,想到去寻找。这个世界,自己就像从来都没出现过。

于是忍不住哭,哭了很久,一直哭到醒来。好开心,原来只是个梦。

二十多年过去了,这个梦还是如此清晰。每次想起,都有种说不出的孤独。

为什么我不能给孩子一个答案?

或许是因为,我从未能回答过自己这些问题。

关于死亡,关于生离死别,我从未能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案。

我还是梦里那个一直在空中的孩子么?

我不知道。我只知道,生活里有太多的不确定。慢慢地,我学会了认真对待告别。

而让我学会面对这些,学会认真对待告别的,是那些遗憾的过往。

02有时候,偶然错过,就是永久的遗憾

大约五年前。当时怀孕差不多八个月了,初春的南京还有些冷。

晚上下了班,有些疲惫。电话响了,是一位十多年前的同学,约了吃晚饭。问清缘由,原来是因经常帮他定酒店(用公司的协议价),想请我和先生吃饭以答谢。于是,笑着拒绝了,上海和南京太近了,分分钟可以碰头,机会多的是。

可是,遗憾常常就是这样。我们再没能有机会一起吃饭。两个月后,同学在一次差旅中遭遇了严重车祸。

那是女儿出生的当天。出了产房打开手机,便看到了同学群里的消息。

一生一死,当时的冲击让一切都显得不真实。

偶然的拒绝,永远的错过,让人有种无法言说的挫败感。毫无预期的诀别,我们该如何面对?

每年五月,我都会想起这件事,会拜托上海的同学,我们共同的朋友,带去一份儿童节礼物。期待同学的孩子在这样的祝福里成长。

五年了,这份祝福慢慢治愈了心中的缺憾。现实无法改变,与其遗憾,不妨代之以当下的温暖。

后来的这几年,我多了个习惯:有事没事地,临时问候朋友。接到久违的电话,大多是一番意外的感叹。一年半载,找个机会见见面。哪怕对坐闲谈,也喜乐满满。

无常从不预约,总是突然造访。不知何时是告别,但至少,我们可以随时去问候。

03我们应该学会如何好好告别

十多年前,从小对我影响很大的爷爷过世。

这是一个许久都无法触碰的话题。心里觉得他还生活在老家,和过去一样。只是,每每伤心难过,便会梦到爷爷,梦到我们一起生活的时光。醒来,是更深的思念。

直到第十年,我写下了和爷爷相关的回忆,写下了告别,才真的能够面对和放下。

在新的生活里,不会再那么频频回首,不再那么容易会夜梦伤心。能够开心地拥抱生活,拥抱自己的所爱和未来。

如果没有机会真正地告别,那么不妨拥抱自己的伤心,写下思念与过往,写下你原本想要的一场告别。

给一点时间,让坚强慢慢成长。善待生活,时间会带我们走向美好的一方。

04别怕,孩子也在长大

最近一次的离别,是今年春节前。

从出生开始一直带女儿的阿姨,决定回去了。因为要给自家带孙子。这对女儿的世界,是无法承受的打击。

我能做的,就是给她一场认真的告别。

提前一个月告诉她这件事,让她感知分离的到来,有时间消化情绪,同时珍惜相处的时光。陪她准备告别礼物,陪她应对分离前常无端爆发的一次次情绪失控。

现在,会周期性带她过去探望。让她释放思念,接受改变,并尝试找到新的相处模式。

如果告别不可避免,或许可以正面拥抱。给予充分的仪式感,或许更能够接受告别。

内心纵有不舍,回忆里,也将是十足的感恩。感恩一份圆满的相遇。

妈妈,你会死吗?

到现在,我也没有满意的答案可以给女儿。也还不知道,关于生离死别,我是否能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案。

但是,我想,我会陪她一起去体会,一起去寻找答案。

在这一路,看着她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看着她懂得珍惜告别,看着她越来越勇敢。

尾声又一天的睡前悄悄话

我说,你看,妈妈的妈妈,爸爸的妈妈,她们都还在,而且很健康。

妈妈会陪你很久很久,久到你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宝宝。然后有一天,她也会抬头问,妈妈,你会死吗?

到时候,我们一起告诉她答案,好不好?

关于作者 | 花花,有意思教练特约作者,标准预研工程师,天天开心两个女孩的妈妈。享受阅读和成长,感恩拥有,步履不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