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然而,后妈如我观察过好几次孩子爬到床边的反应,他会逐步试探,去判断是否安全,当他没有把握自己下去不会受伤的时候,他绝对不会冒然行动。顺应孩子的天赋,让他们按照自己喜欢的路去成长的最大的好处,其实就是让他们形成对“心流体验”的期待。

最近,因为一部《陈情令》,我一个有家有娃的中年少女忽然变成了追星族,疯狂喜欢上了一个22岁的少年——王一博。刷了两遍剧还觉着不过瘾,甚至关注微博在超话为他打榜,考古看了他所有参加的节目和采访。然后心生感叹——真是年少有为啊!

王一博13岁学习街舞一年就成为助教,14岁参加比赛全国IBD顶尖街舞大赛获得16强,17岁出道为好莱坞大片唱主题曲,19岁成为《天天向上》主持人。在天天向上里,被誉为“无所不能的一搏”。任何舞种学一两遍就会,信手拈来。京剧、武术、口技、轮滑、模拟飞行,甚至是开挖掘机……只要他愿意学习的,没有不会的,真是业务能力杠杠的学习机!

非表演科班出身,却演出了很多《陈情令》书粉心中的不可替代的蓝忘机。

这个角色有多难演?原著里的蓝忘机是一个内心波涛汹涌,表面波澜不惊,人狠话不多的存在。对于一个演员来说,没几句台词,不能做夸张的表情和动作,仅仅通过眼神和细微的表情变化去诠释对一个人从不屑到欣赏到心心相惜到痛失所爱到绝望搜寻16年再到重逢的喜出望外,悲不能痛苦喜不能大笑,就算有丰富表演经验的老戏骨,也未必能做得到。

在今年8月的亚洲公路摩托车锦标赛(ARRC)里,作为艺人的王一博,一举夺得了新人职业组的冠军。夏天,因为录制综艺《极限青春》开始接触滑板,到了秋天,已经可以在各种节目上表演高难度动作!害的很多粉丝心中感慨:会不会从今以后我们要开始追一个体育明星了?

笑容真诚而温暖,不畏惧任何新的挑战,喜欢什么都能做到极致,我不禁想:到底怎样才能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孩子啊?!

当看到他关于自己父母的采访后,我发现,或许这就是顺应自己的天赋去发展,给人带来的力量。一、“做你喜欢的事情吧”说出这句话到底有多难?

前不久《小欢喜》大结局,很多人开始讨论剧里剧外黄磊的育儿心得。剧里他的儿子方一凡,妥妥一枚阳光学渣,和住在家里的表弟学霸林磊儿一比,是个家长都得受到一万点暴击。然而作为父亲的方圆也不见他生气,任由方一凡开开心心做自己,还发表了著名的“学渣也有学渣的好处”学说。戏外,黄磊的女儿黄多多,13岁因为染头发、打耳洞不断上热搜,一副十足的青春期叛逆少女的模样。

对于养育,黄磊说:“我从未把她当作孩子,她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她有她的秘密,她的想法,她的人生。她不属于我,我们之间是彼此独立的个体,我不把我的意志强加于她。” 于是,13岁的叛逆少女黄多多和朋友一起编排了舞台剧《灰姑娘》,剧本都是全英文创作;自己独立翻译出版了绘本《幸福先生》、《猫咪追月亮》。

年少有为的王一博也曾在采访中说,之所以能够成为现在的自己,是因为从小只要是他喜欢的事情,父母都回说:“去做吧。”

“做你自己”这看似简单的四个字,对于父母来说有多难?我们来设想这样一个场景:你家孩子上初一,成绩差不爱说话,老是留个长头发坐在教室最后一排,喜欢打篮球、玩悠悠球和电脑游戏,不务正业。然后,这样的娃有一天忽然跑来跟你说:“妈,我想学街舞。”

你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喜欢就去做吧”还是“你能不能给老娘省点心啊!心思多放在学习上不行吗?!”

为人父母,最难的就是放下,放下对孩子的评判,放下对孩子的期待,放下对孩子的担心,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去经历自己的人生。然而,只要你愿意试一试,松一松受,你就会发现能够选择自己人生的孩子,会有多优秀!二、其实,他们什么都懂。

作为父母,不能放手、不敢放手的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觉得“TA还小,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受伤怎么办?失败怎么办?选错路怎么办?……”然而,在养育我家娃的这三年里,我最大的感悟就是,成年人总是高估了自己的经验判断,而忽略了孩子的直觉和本能。

当孩子刚刚会爬的时候,极少有家长敢让孩子独自呆在沙发上或者床上,怕他们会掉下来摔伤。然而,后妈如我观察过好几次孩子爬到床边的反应,他会逐步试探,去判断是否安全,当他没有把握自己下去不会受伤的时候,他绝对不会冒然行动。如果他们不小心尝试失败了,摔疼了,他们就会很久不再尝试,直到自己有比上一次更多的把握,才会继续。

身边的很多朋友在养育上会和父辈冲突,我们会特别感慨:“这么粗糙的养育方式,我们能够活到今天真的不容易!”可是换一个角度想一想,是不是我们管的太多了呢?

孩子除了对于安全有本能判断,对于自己的“天赋”也有着本能的直觉。我家娃从6个月开始,就会对语言和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每次人开口说话他就会一直盯着。再大一些带他在院子里遛弯,路过花坛里的标牌他就会盯着“嗯!嗯!”非得念个几遍才让走。结果就是,不到两岁就能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益于每次路过总要求给他念),不到三岁就能自己翻书讲简单的绘本,识字量超过100个。而我老公姐姐家的孩子,对色彩和形状的理解非常让我们感叹。同样两岁多,虽然话说得不怎么利索,可是用颜料可以很随意就抹出挖掘机,小汽车的形状……

养育过程中我们总是迷信各种各样的测试,左脑右脑开发、天赋优势识别,然后根据机器算出来的结果和自己有限的判断,去规划孩子未来的路。殊不知,其实孩子从小就知道自己要走什么样的路,也在无意识地告诉家长。只是大部分时候,我们的Ego遮住了心,看不到也感受不到罢了。三、顺应天赋成长的孩子,到底有多优秀?

看了许多关于王一博的视频和采访,我开始慢慢越来越敬佩他的父母,我们需要极大格局和勇气,以及对孩子完完全全的信任,才能够听得见孩子的心声,也才能够任其顺应自己的天赋去发展。

而随心成长的孩子,往往能获得比常人更多的:1)自信

做自己有天赋的事情会更加容易成功,也更加能够从中体会到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的叠加,造就了一个人的自信。反之,如果总是逼迫孩子做他们不擅长、做不好的事情,他们就会陷入自卑和自我怀疑之中。

如果王一博的母亲没有支持他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是逼他学习。那么他很可能到现在还是那个默默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的孩子。也正因为母亲从小的包容,支持他去尝试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有了他如今“不愧是我”,什么事情都敢试一试的蜜汁自信。2)专注力

我们都知道,热爱+天赋能够成就一个人的心流体验,而一个人在心流当下是无比专注的。看王一博的视频,尤其是学习新技能的视频你会发现,在教和学的过程中他都无比专注。

就算在天天向上这样嘈杂的节目录制环境下,你都可以看到他学习的时候跟自动打开了结界一样,完全不受干扰。也正是因为这种专注,才让他成为了学习什么都很快的学习机。

3)自制力和责任心

顺应孩子的天赋,让他们按照自己喜欢的路去成长的最大的好处,其实就是让他们形成对“心流体验”的期待。由心流带来的成就体验是会上瘾的,一旦有过一次,就会期待第二次、第三次…… 这种期待会成为孩子的内驱力,去不断挑战,成为更强、更好的自己。4)抗挫力

“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面对喜欢的,自主选择的事情,我们往往比被动选择的不能不做的事情,更加坚持。失败的时候,也不会轻易放弃。三、如何寻找孩子的天赋?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没有天赋的人,只可能是被压制埋没了,或是还没有发现。那么如何帮助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天赋呢?

第一,就是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有他独特天赋的。只有相信,才会用心,也才找得到。

第二,用心观察。

要观察就要求有陪伴,并且是高质量的陪伴。只有在陪伴中去了解孩子的行为习惯,去观察他们行为习惯导致的结果,你才能够发现到底在哪些事情上他们能够事半功倍。

第三,鼓励尝试。

不久前,我在跟朋友交流养育心得的时候,他们说,做父母真是太难了。孩子这款产品,完全没有说明书,有什么功能完全都是试出来的。从孩子出生,从奶瓶、尿裤到玩具、绘本,各种品牌各种款式,红的蓝的紫的黑的买了一堆,最后才能试出适合你家孩子的一个。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别人的经验,根本没用!

第四,放下评判和期待,顺其自然。

对于父母来说,这一点最难。大部分人都能对孩子的优点视而不见保持谦虚,但极少有人在面对孩子不如别人的时候能保持镇定视若罔闻。就像13岁时候的王一博,接受他成绩差不爱学习,应该比支持他学街舞要难很多。所以,能够忍受孩子的不完美,是做父母做大的功课。

其实,这个世界上的路有很多条,人生也有很多种。不是学习好的孩子才是好孩子,也不是成绩好的人,才能够有一份好的事业。正如上周马云和马斯克的对话里提到的,未来的世界可能是我们看不到也理解不了的,未来可能不需要那么多的工作,但未来一定需要更有创意,更有建设性的人才。而创意和创新,一定是天赋发挥到极致的结果。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13岁,不爱学习,别担心,引导他发现自己的优势,放手让他去做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情。

或许,他会成为另一个王一博呢?

关于作者|有意思的凯瑟琳 新晋职场妈妈,伪文艺女青年,美利坚留学党,毕业后混迹外企7年。加入有意思团队开启创业之路,成为了一个有阅读障碍的身残志坚的新媒体小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