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出土陶俑解开千古之谜:秦朝文官为何腰部悬刀,背负一块磨刀石 | 文 三只眼读史。在大家的印象中,“文官坐轿、武官骑马,文官捉笔、武官带刀”是一种文化常识,然而,秦朝文献中却记载着文官腰部悬刀的形象,更为奇特的是,腰部悬刀的文官还背负着一块磨刀石。

出土陶俑解开千古之谜:秦朝文官为何腰部悬刀,背负一块磨刀石 | 文 三只眼读史

在大家的印象中,“文官坐轿、武官骑马,文官捉笔、武官带刀”是一种文化常识,然而,秦朝文献中却记载着文官腰部悬刀的形象,更为奇特的是,腰部悬刀的文官还背负着一块磨刀石。最初学者们对此有诸多猜疑,甚至认为这样的记载不符合历史事实,应该划归到“特例”的范畴,不属于秦朝文官的普通“标配”。于是,这一有关秦朝文官形象的记载,就成了学术界无法解释的千古之谜。随着对秦始皇陵6号陪葬坑的进一步发掘考察,经过对出土陶俑的研究,专家们终于解开了这个谜团。

2001年7月,炎阳如炽,挥汗如雨的考古队员,不顾泥土粘身,挥汗如雨地在秦始皇陵6号陪葬坑工作着。他们在挖开的一层层夯土中,用手铲和毛刷一点点地清理着埋在泥土中的文物。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出土已经轰动世界,那些与真人真马大小相当的彩绘陶俑,让后世之人感到一种碾压一切的力量迎面扑来。虽然,四个陪葬坑已经出土了文物多达万余件,但主要都是武官俑、兵士俑、车马、兵器等,还没有发掘出文官俑。难道说秦始皇重武轻文吗?从史料上看,情况绝对不是这样。李斯等名臣可以传世千古,就说明秦始皇对文化的发展是极为重视的。

就在专家们有些疑惑之际,6号陪葬坑传来消息,发掘出一尊没有穿战袍的文官俑,这是继六、七千件兵马俑出土之后的又一奇迹。这尊文官俑头戴长冠,冠带系于下颌,带尾处系做类似现代的蝴蝶结,一身儒装,束腰束革,下半身穿着长裤,脚踏一双齐头方口浅帮鞋。文官俑面带微笑,双目下垂,表情谦恭。6号陪葬坑里一共出土12尊与真人一般大小的彩绘陶俑,其中8尊是专家们苦苦寻觅的文官俑。而且,这8尊文官俑右侧腰部都悬着一把小刀,背上赫然背着一块磨刀石,腋下还夹着竹简。

专家们实地见到文官俑的模样,才恍然大悟,明白了秦朝文官带刀的原因。距今25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秦国已经开辟疆土千余里,再不是被中原文明和游牧民族挤压的小国了。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他在群臣的辅佐下,挥万乘之车,利用10年时间一举灭掉各诸侯国,建立起历史上最大的统一封建王朝——秦朝。秦朝是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面对无边无际的一统江山,秦始皇却感到十分焦头烂额。被灭掉的各诸侯国的遗民没有统一的文字、钱币、度量衡……使得大秦的政治、经济、军事等的发展都受到极大的约束。

在皇帝之下,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由这些公卿具体处理国家事务。但是,在书写与发布文书的过程中,公卿们感到非常为难,对不同的地区要使用不同的文字,这就给文书的记载和交流带来混乱和不便。于是,在丞相李斯的建议下,秦始皇首先下旨全国统一文字,要求各郡县的奏章和中央下发的文件,一律使用秦小篆。因此,所有的文职官吏在丞相李斯的督促下,不仅要统一用小篆来书写文件,更要把以前不规范的文字去掉,这就在一段时间内,给当时的文职官吏带来了额外的负担。

负担来源于承载文字的中介物。秦朝时期,纸张还没有发明,丝绸还在充作货币使用,当时的文字都是被刻写在竹片上的。因此,要去掉竹简上不规范的文字和更改错误的文字,就需要用到小刀了。文官们用小刀刮去竹简上需要更改的文字,再重新刻写需要的内容。小刀在频繁使用之后,刀刃发钝,文官们就随手取下携带的磨刀石来打磨一下。久而久之,小刀和磨刀石就成为秦朝文职官员的随身“标配”。如果你“穿越”到秦朝的话,就会看到一群文官,腰部悬刀,背负砥石。千古之谜就此解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