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与其说纳兰容若的这一首《浣溪沙》,是在描绘新娘的美丽和新婚的快乐,倒不如说他以少见的欢快笔调,在反衬自己心中无法消除的酸痛,在刻骨铭心地思念着那一颗相看了十八年的青梅——卫琳琅。纳兰容若的初恋青梅,是他的远房表妹卫琳琅。

纳兰容若的初恋:十八年来相思苦,不念青梅也断肠 | 文 三只眼读史

清初词人纳兰容若,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他的词以“真”取胜,善写一个“情”字,词风似芝兰暗香,婉约哀伤。读纳兰词,如入空旷无人的仙境,虽然美丽,却没有爱人相伴,幽山空谷中,裹着一层又一层相思、孤寂和无望。

纳兰容若写过一首《浣溪沙》:

十八年来堕世间,吹花嚼蕊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谁边。紫玉钗斜灯影背,红绵粉冷枕函偏”。相看好处却无言。

词意中描绘了一位来到人间十八年的娇美女子,樱口善歌,粉白十指会调弦。高雅多情的女子发间斜插着一支紫玉钗,小脸上轻扑着冷艳,坐在床前淡淡的灯影里,把心爱的人挂念。一腔痴情,无声胜似有声。

多数人认为这首词是他对新婚妻子爱的表达,也是纳兰容若笔下少有的流淌着欢快意味的词章。但是,笔者却在这首词里,读出了纳兰容若隐藏在文字欢乐表面背后的哀伤,读出了词人内心的痴情和相思。

纳兰容若的初恋青梅,是他的远房表妹卫琳琅。

在青年纳兰的眼里,卫琳琅就是超凡脱俗的仙子,是因为自己而落去凡尘。

两小无猜,竹马青梅,二人都感到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中遇见了最美好的彼此。

人前,纳兰容若与卫琳琅四目相交,情根深种;人后,纳兰容若与卫琳琅小指相勾,魂动心跳。

世间男子千千万,表妹却唯独钟情于他,难道生活中还有比这更让纳兰幸福的事吗?

有多少个月色如烟的夜晚,纳兰都悄悄站在表妹的阁楼下,凝视着窗纸上映透的身影,直至星光灿烂,月影西斜。

纳兰容若感到自己一生唯一的愿望,就是快快长大,将表妹卫琳琅娶回家。

然而,快乐的事往往有始无终,彩云易散,春日苦短。人间的离别一向只有两种,一种叫“生离”,另一种叫“死别”,没有哪一种不叫人痛断肝肠。

自古红颜多薄命,从来情深难成全,表妹卫琳琅的惊世才貌却成为了这一段爱恋中的不幸。

卫琳琅被选进了皇宫,成为了康熙皇帝的妃子。

皇权大如天,从此,纳兰容若背着人时以泪洗面,相爱、相知,却只能相念;情深、情重,终成情殇。万般无奈千日恨,一道宫墙万古愁。

纳兰容若从此愁肠百结,绝望的相思化作无法治愈的痼疾。

不久,纳兰容若奉父母之命,与卢氏女子成婚,那一年,他十九岁。

听着婚宴上的礼乐,面对红绸盖头下的新人,纳兰容若满口苦涩,心中哪会有一丝丝的喜悦?

与其说纳兰容若的这一首《浣溪沙》,是在描绘新娘的美丽和新婚的快乐,倒不如说他以少见的欢快笔调,在反衬自己心中无法消除的酸痛,在刻骨铭心地思念着那一颗相看了十八年的青梅——卫琳琅。

纳兰容若是贵胄,是才子,更是情种,他不可能经过一场新婚就将卫琳琅遗忘。这一场疼痛断肠的爱恋,在纳兰心中不念而自念,从未间断,往往午夜梦回,泪湿衾枕。

据考证,纳兰容若与卢氏的婚姻,其实也是双方父母操持的政治联姻。卢氏的父亲官至两广总督、兵部尚书,与纳兰容若父亲的大学士之职正好是文武相配,利于巩固两家人在朝廷中的地位。

我们当然无法臆断,纳兰容若与卢氏就不能琴瑟调谐,但推测纳兰以这首《浣溪沙》来表达新婚的幸福,是否太过于牵强?

爱的伤口还鲜血淋漓,此时奉命成婚,无异在无法愈合的伤口上撒盐。况且,历史事实也证明,情深不寿,慧极易伤,纳兰容若因情感的伤害,在三十一岁时英年早逝。

笔者认为,关于纳兰容若《浣溪沙》中所描写的女子到底是谁,并不十分重要,可贵的是,在几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可以驾驭着自己的情感和想象,超越时空去感受纳兰容若的断肠的爱恋。

真是:十八年来相思苦,不念青梅也断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