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水浒传》,洋洋洒洒百万言;其核心内容就是四个字:聚义、招安。一百单八将大聚义,不仅是梁山泊发展的巅峰时刻,也是全书的一道分水岭。聚义前的经典传奇,为人广为传颂、津津乐道;聚义后的受降招安,又令人诸多不满,颇为遗憾!

众多观点一致认为:第一,宋江原本可以凭借着梁山泊强大的武装力量,彻底推翻腐朽的北宋王朝;可他却率领众好汉,沦为北宋朝廷的鹰犬,令人不齿;第二,招安之后征方腊,导致梁山泊损兵折将;一百单八将走的走,亡的亡;而这种悲惨的结局,是让广大读者扼腕叹息、不能接受的。

客观地讲,梁山泊如果造反到底的话,真的能够改朝换代吗?可以肯定地说,不能!因为宋朝南渡之后,又延续了上百年的历史;这就说明,即便在宋徽宗时代腐朽黑暗,但是并未人心尽失,社会基础并未动摇;换句话说,宋朝的气数未尽;这是历史发展的自然规律,智勇兼备如梁山好汉者;在这种规律面前,也只有无能为力!

招安前后的事情十分复杂,鉴于篇幅有限,我在后文中会一一详解。此处要说的是,既然造反不成,那么除了招安之外,梁山泊有没有别的作为?有没有一条出路,既能够成全宋江以及众好汉中,倾向于精忠报国者的人生理想;又能够让梁山泊不至于留下强盗贼寇的千古骂名;既能够不受奸臣的迫害,又能够保全众兄弟的性命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还是先来了解一下时代背景的具体情况。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为积弱的朝代;因为与宋朝同时代并存的,有辽、金、蒙古、西夏四大异族政权;外强中干的宋朝由始至终,可谓不胜其扰!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并存的局面呢?

四大异族不能迅速灭宋,是因为他们本来就出身于游牧部落,基础薄弱;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土地人口均不及宋朝;所以他们对宋朝的侵扰,就如同蛇吞象一般,只能缓缓图之;而宋朝为什么又不能灭掉这四大异族呢?除了吏治不够清明,民风不够彪悍,军力不够强大之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丧失了燕云十六州!

唐宋之间,经历了五十多年的五代十国时期,这也是一个群雄并起的战乱年代;石敬塘为了打败后唐皇帝李从珂,以割让燕云十六州为条件,向辽国借兵请援。在辽国的帮助下,石敬塘终于如愿以偿地做了后晋皇帝,可是燕云十六州,也从此划入了辽国版图!

燕云十六州,扼守燕山和太行山北支的长城一线;防御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中国北方的屏障和门户;十六州一丢失,华北平原暴露无遗,整个北方无险可守。没有了燕云的雄关险塞,宋朝的北方防御,只能靠深掘河沟;可是这样脆弱的防御,又怎么能够抵挡游牧民族的铁骑呢?

这就是宋朝长期积弱、无法抵御异族入侵的根本原因!也就更谈不上消灭异族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齐聚百八好汉,拥有十万雄兵的梁山泊;又岂会无所作为,没有出路呢?所谓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适时;方能成就大业!除了招安之外,梁山泊其实有一条更好的出路!

只是这条出路,一心保国安民,却没有图王霸业野心的宋江,从来没有想过;而一向智者千虑,却最终难免一失的吴用,也非常遗憾地与这条出路擦肩而过、失之交臂了!首先声明,这条出路立足于《水浒传》原著中的情节,与真实的历史无关。那么,具体究竟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还是要先接受招安,唯有如此,才能去掉众好汉头上的强盗帽子,转而成为“王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招安并不是终极目标!宋江以造反聚义为手段,以接受招安作为终极目标;最终使梁山泊大业毁于一旦,这一点是极其欠妥的。那么出路的转折点,应该在哪里呢?就在征辽之时!

征辽,一来可以名正言顺地保国安民,二来正好让朝廷提供辎重钱粮;待打破辽国之后,就地驻扎人马!之所以说吴用与这条出路失之交臂,就是因为他曾经在幽州的时候,劝宋江弃宋降辽!背叛国家、投降异族肯定是不行的;但是,梁山军可以把辽国虽破,却并未灭绝,为防其死灰复燃作为借口;请旨镇守北方边陲!

这样在表面上仍然臣服于宋朝,可实际上听调不听宣;如此一来,根本就用不着去打王庆、伐田虎、征方腊!这种养寇自重的做法,《隋唐演义》中的罗成之父,燕山王罗艺;就有过成功的先例!当时英明神武的隋文帝杨坚,对于罗艺的这种做法也只能接受;那么昏庸无能的宋徽宗赵佶,又能对梁山军如之奈何呢?

若果真如此的话,梁山伯众好汉可谓是闯出了一片生天!一来,不再是为人不齿的贼寇,而是堂堂正正的大宋边防军;二来,牢牢占据檀州、蓟州、霸州、幽州、燕京等险要关隘,收复失地,抵御外侮;做到真正的保国安民,自然深得人心;三来,远离权力斗争的中心,也决不至于遭到奸臣们的迫害!

在内政的举措上,第一,可以在山东、河北之地,效仿魏武帝曹操屯军屯田之法;吸纳人口,奖励耕种;轻徭薄赋,发展经济;从而出则为兵,入则为民;扩充壮大自身的实力,建立稳固的北方战略根据地;第二,调水军扼守山东东营,黄河入海口之处;既可以防备朝廷以及其他武装力量的袭扰,又可以为自己留下最后一条退路。

在对外的发展上,第一,教化辽金之地,渗透汉族文化;引进畜牧生产,壮大骑兵部队;趁彼时金国尚未兴起,蒙古草原尚未统一之际;出兵沿太行山脉,占据北长城;扼守燕赵险要,进逼秦晋之地;如此一来,纵然是耶利阿保机重生,完颜阿骨打出世;也不可能掀起什么惊涛骇浪!

第二,采用远交近攻之法,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形势的发展;或招降纳叛,或暂时结好;来处理与田虎、王庆、方腊之间的关系,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若天下形势有变,进则可以纵横四海,驰骋天下;稳固北方之后,便可以攻占关中,夺取三辅;继而进军河南,逐鹿中原;而水军也可以从黄河进逼长江,水陆并进;展开统一天下的宏图伟业!

退则可以另辟蹊径,别有洞天!如果宋朝气数未尽,中原百姓都将宋朝视为天下正统的话;宋江也可以率众从黄河入海,去海外诸岛开拓崭新的事业;一样也能称雄海外,逍遥化外!仅凭李俊和童氏兄弟,以及太湖四杰,都能做得了暹罗国主;何况是一百单八将呢?只不过,要完成这样一个庞大的战略目标,需要假以时日。

可是梁山好汉本是一伙年轻人,集一百单八将的整体力量;十年之内,必有所成!所谓乱世之时,有枪便是草头王;夫英雄者,乱世起于四方;腹有良谋,伟烈鹰扬;借招安为权宜过渡之计,以燕云为图存发展之地;应该是梁山泊好汉最好的出路!如陶渊明者,尚不肯为五斗米而折腰;梁山好汉,又何必甘居于庸主权臣之下,为虎驱狼?

梁山泊最终还是将招安作为了终极目标,可惜宋江,欠缺局量;可怜群雄,如此下场!从而导致一段传奇故事,化作南柯一梦!遥想如烟往事,既有那烟波浩渺的水泊、连绵起伏的梁山,让人魂牵梦绕;又有那栩栩如生的人物,荡气回肠的经典,令人心驰神往!更有那流不尽的英雄血,动人心魄;唱不完的壮士歌;久久回想!

评述梁山泊系列文章,到此结束;下篇开始,故事继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