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舊唐書卷一百八十三·列傳第一百三十三·外戚》:“ 敏之既年少色美,烝於榮國夫人……” 《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三十一·外戚》也說:“後取賀蘭敏之爲士訄後,賜氏武,襲封,擢累左侍極、蘭臺太史令,與名儒李嗣真等參與刊撰。敏之韶秀自喜,烝於榮國……”

榮國者,武則天的母親榮國夫人、楊老太太也。賀蘭敏之是榮國夫人大女兒韓國夫人的兒子,亦即武則天的外甥。

自兩《唐書》問世以來,賀蘭敏之和外婆的關係成爲一些非武者茶餘飯後嗤笑武氏家族道德敗壞的談資。不僅一般老百姓傳得沸沸揚揚,就連一些大學者也是嗤之以鼻。陳寅恪先生在《記唐代之李武韋楊婚姻集團》中就說:

“……殊不知賀蘭敏之亦且上烝其外祖母,亦即其祖母榮國夫人楊氏,計當時榮國之年齡必已五六十歲。榮國爲武后之生母,以此例之,則武后所爲何容置疑?”

陳寅恪不僅對賀蘭敏之和他外婆的曖昧關係堅信不疑,而且還以此爲例引申開來,認爲武則天的風流韻事亦無需置疑。這其實是有點武斷的。

應該說,賀蘭敏之和他外婆沒有任何不正當關係,兩《唐書》所言是不折不扣的造謠。

如何證明?

我們有必要弄清楚榮國夫人和賀蘭敏之的年紀。

據《大周無上孝明高皇后碑銘(並序)望鳳台碑記》:“咸亨元年(670年)八月二日,(榮國夫人)崩於九成宮之山第,春秋九十有二。” 另據《全唐文補遺大唐故賀蘭都督(敏之)墓誌並序》:賀蘭敏之“以鹹享二年八月六日終於韶州之官第,春秋廿有九。”根據二人的卒年和年紀,可以推出,榮國夫人生於北周大成元年(579年),而賀蘭敏之生於貞觀十六年(642年)。當榮國夫人69歲的時候,賀蘭敏之是6歲;而當榮國夫人79歲的時候,賀蘭敏之是16歲。

爲什麼推算兩個人的年紀?因爲按照陳寅恪先生的估計,賀蘭敏之與他外婆有事時,“計當時榮國之年齡必已五六十歲”。可是,榮國夫人五六十歲時,賀蘭敏之要麼沒有出生,要麼是個啥也不懂的小屁孩,他們之間怎麼可能有事?至於賀蘭敏之到了十五六歲的青春期,而老太太已是老態龍鍾,形容枯槁之人,二人之間又怎麼可能有事?按照《新唐書》“賜氏武,襲封……敏之韶秀自喜,烝於榮國……”的說法,賀蘭敏之與他外婆曖昧之事發生在其繼武士彠嗣,當上魏國公之後。這個時間應是武則天的哥哥武元慶、武元爽、武惟良、武懷運去世之後。根據《新唐書高宗則天順聖皇后武氏傳》“會封泰山,惟良、懷運以嶽牧來集,從還京師,後毒殺魏國,歸罪惟良等,盡殺之,氏曰‘蝮’,以韓國子敏之奉士彠祀”的記載, 知道武惟良、武懷運死於封禪泰山回到京師以後。唐高宗封禪泰山的時間是麟德二年(665年)冬到乾封元年(666年)春,回到京師的時間是乾封元年四月。所以,只有在這一年的後半年賀蘭敏之纔可能繼嗣、襲封。

其時,榮國夫人已是87歲高齡,更不可能與賀蘭敏之有什麼事。當然,這是按照一般情況推算的結果。爲了留有餘地,只能說,賀蘭敏之與他外婆在這個年齡段有事的概率極低。

由於陳寅恪先生是我國著名的歷史學家,他的話影響很大。不容否認,大學者說的話很多都是對的,但不是每句話都對。但願人們不再盲目相信權威,用心思考,還武則天和武氏家族一個清白。

此文乃作者原創,如轉載請註明出處和作者。

作者:宋宗祧

審稿:王愷

編輯:零零

(ID:suitangshixuehui)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