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6日,國家社科基金特別重大委託項目“新中國70年社會治理研究”之子課題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社會治理智庫“百村社會治理調查”重大項目(以下簡稱“百村項目”)第三次工作研討會在北師大召開。會議由國務院研究室原黨組書記、主任,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社會管理研究院/社會學院院長(以下簡稱“中社院”),百村項目總指導人魏禮羣教授主持。項目顧問中共北京市委社會工作委員會原書記、北京市社會建設辦公室原主任宋貴倫教授,《求是》雜誌社經濟部原主任李建軍、國務院研究室機關黨委原常務副書記鹿生偉,文化與旅遊部資源開發司鄉村旅遊和創意產品指導處副處長廖奎、調研員張曉莉,北師大歷史學院院長楊共樂教授,北師大新興市場研究院院長、“一帶一路”研究院院長鬍必亮教授,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副院長黃家亮教授,北京聯合大學首都法治研究中心主任、管理學院黨委書記楊積堂教授等應邀出席會議。項目領導小組組長、北師大中社院黨總支書記兼副院長趙秋雁教授,項目首席專家、北師大中社院人類學與民俗學系主任蕭放教授以及子項目組部分代表參加。

(圖1 魏禮羣院長主持會議並總結講話)

會議首先由蕭放教授作2018年度工作彙報。他提到,百村項目組在過去一年中,主要開展了六項工作:一是村落調研工作全面展開,體現出以下特點:村落選點佈局“廣分佈”和“小集中”結合,調研主題“有特色”與“綜合性”結合,研究隊伍“小核心”和“大網絡”協調配合。二是成功舉辦三次項目相關會議,形成了獲得中央主要領導重要批示的重大成果,進一步團結了國際國內一流專家學者,擴大了項目社會影響力。三是項目成果數量和質量大幅提升,調研報告、研究論文、諮詢報告等多樣化研究成果陸續推出。四是“百村社會治理調查數據庫”建設取得階段性進展。建立了標準化流程,調查問卷實現統一收集和處理;建設了調查數據統一管理平臺,可在線進行數據統計、分析和可視化展示。五是探索項目工作創新機制,建立調研基地和參與鄉村建設工作。六是項目工作制度日益規範化。但是項目也面臨諸多問題。下一步將進一步加大項目宣介力度,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繼續推進村落調研,組織召開工作現場會完善項目數據收集整理,加快成果產出和轉化,完善和創新項目機制,打造百村項目立體化平臺。

(圖2 蕭放教授作工作彙報)

接下來的會議研討階段,與會專家就項目成果轉化、多方合作以及如何助力鄉村振興等方面問題展開深入研討。

百村項目顧問宋貴倫教授提出,調研村落要進一步突出社會治理的特點,兼顧不同村落類型,突出村落選題的現實意義;增強資源整合意識,聯合有志於鄉村振興和社會治理的人員和組織力量;要過程性成果與結果性成果並重,實現成果持續釋放;舉辦“鄉村振興與社會治理”論壇,搭建專門平臺;在條件成熟之時,啓動百個社區社會治理調研,實現對中國基層社會治理的整體認識。鹿生偉建議項目組要重視每一次階段性總結,不斷形成項目階段性成果。

(圖3 宋貴倫教授講話)

文化和旅遊部廖奎副處長和張曉莉調研員均表示,2018年文化和旅遊部的成立彰顯出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國家對鄉村旅遊產業的重視,百村項目的實施有利於政府部門瞭解鄉村肌理,進行合理施策,雙方具有良好的合作空間。

(圖4 廖奎副處長講話)

楊共樂教授指出,百村項目不僅推出了重要成果,而且形成了良好的社會影響力,對鄉村發展和振興起到了推動作用。他認爲,項目組需要充分利用當地資源、準確把握時機、建構村落認同概念,下一步應適當放緩項目進展速度,着力打造精品成果。

(圖5 楊共樂教授發言)

胡必亮教授結合多年村莊研究提出,國家的現代化是治理能力現代化和治理水平現代化。國家治理能力和水平的基礎是鄉村治理。鄉村治理對鄉村振興提供了基礎性保障。新時代鄉村治理建設需要基層社會治理理論建設的支持。他建議,項目組要着力構建形成鄉村治理理論體系;系統形成和推出項目成果,形成引領性政策;加強國際合作,推進中國經驗國際化。

(圖6 胡必亮教授發言)

黃家亮教授介紹,其研究團隊積極參與當地鄉村建設,推動解決當地貧困村落教育發展,並安排多名博士生在當地掛職,培養和鍛鍊隊伍。他建議加強各子項目組之間的交流,建立聯盟網絡,實現資源共享,培養一批優秀精幹的核心團隊,推出高質量項目成果。

(圖7 黃家亮教授發言)

楊積堂教授提到調研團隊的紮實工作,引起當地政府高度重視。他建議,項目開展過程中需處理好歷史和現實、文化傳統挖掘和社會治理創新以及文化傳承與保護之間的關係。可採用分層次、多樣化轉化方式,在高端報刊上設專欄推出大部頭精品成果,抓住機遇、搭建平臺,持續把項目做大做好。

(圖8 楊積堂教授發言)

最後,項目總指導人魏禮羣院長作會議總結,並對下一步項目工作提出要求。魏院長表示,一年來,項目組成員積極推進村落調研,探索完善項目工作機制,鍛鍊了隊伍,積累了經驗,助推了地方鄉村振興和社會治理。但是也存在着運行機制不夠完善、高質量成果不多、調研成果轉化不夠等問題。

(圖9 百村項目工作會議現場)

他要求項目組重視以下五個問題:第一,完善運行機制,保證成果質量,推進項目成果的轉化,爲黨和國家提供有益建議。第二,進一步提高認識,深化開展百村項目,貫徹黨的十九大和習近平新時代社會治理思想,直接服務於黨和政府大局,服務鄉村振興戰略,辦好中國社會治理智庫,實現“上接天線、下接地氣”。第三,要將歷史與現實相結合,以科研學術成果服務於北京師範大學“雙一流”建設。第四,抓住項目機遇,培養高端人才。結合項目工作,讓更多的大學生參與調研工作,多出學術成果。第五,站在時代高度看待百村項目工作,提高戰略目標,做好宣傳工作,壯大人才隊伍。

下一步要着力做好八項工作:一是穩步推出項目成果。鞏固發展項目已有成果,做深、做實、做出成效,細緻論證第三批村落調研項目。二是加強平臺建設。對於項目組成員提出的百個社區社會治理調查及成立“鄉村社會治理與優秀文化傳承中心”等,要認真做好論證。三是加強數據庫建設。將項目調研中的文字、圖像、視頻等資料收集整理入庫,作爲社會治理信息庫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百村項目的支撐。四是開展調研現場會。圍繞黨的十八大以來鄉村治理成效、進展、面臨的問題以及下一步的工作建議,以鄉村振興爲主題,把歷史和理論研究與鄉村現實等結合起來,召開研討會,形成綜合性成果。五是開展項目合作。要借力資源,加強與國家部門、高校科研單位以及社會力量合作。六是多出成果,尤其是高端成果,打造精品。突出決策諮詢成果。採取靈活方式,除學術著作、地方文化志外,也應實時提供成果,例如在國家級報刊雜誌開闢專欄,推出百村系列成果。七是簡化經費管理和使用辦法。創新智庫經費管理方式,爲項目推進提供保障。八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創新工作機制。鞏固現有隊伍,不斷壯大新的隊伍。對於有意願參加項目工作的師生給予支持,開展針對性培訓。探索建立項目退出機制,在有條件的地方適時建立“百村調研基地”。

最後,魏禮羣院長總結指出,此次工作彙報會主要目的是肯定成果、總結經驗、查找不足,提出明確下一步重點任務,並採取更有力措施保證項目的有效實施。此次會議是承前啓後的大事件,全體項目成員要戒驕戒躁、踏實奮進。他鼓勵大家,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努力把項目做大、做好。

據悉,百村項目自2017年啓動以來,已在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的48個村落展開調研,吸引了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人民大學、中山大學、遼寧大學、寧夏大學、雲南大學等19個國內高等院校、科研單位和社會組織百餘名專家學者廣泛參與。截至目前,項目組成員已發表論文45篇,調研報告近50篇,取得了顯著成效。

(百村社會治理項目辦公室供稿)

圖文編輯:武千千

攝影:劉夢悅

的公衆號

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