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很多的分析文章,說的最多的就是:互聯網進入下半場,人口紅利消失。

所謂人口紅利,從社會學角度講,是指一個國家的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比重較大,撫養率比較低,爲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的人口條件。

互聯網的人口紅利則不同,指的是互聯網用戶不斷增多,企業可以用較小成本快速獲得流量。這類紅利主要分爲:PC時代和移動時代。

如果把1968年阿帕網的誕生作爲互聯網起點,那麼直到2007年第一代蘋果誕生的這一段時間,都可以算作PC時代的紅利時期。但隨着智能手機的誕生與普及,其便攜性、豐富性逐漸打敗了傳統PC端,移動互聯網紅利逐漸顯現。

但人口紅利只是互聯網擴張初期的特殊現象,人的攀升速度怎麼拼得過以光速運轉的網絡?

從數據上來看,截止2018年6月,手機上網用戶已達7.88億,佔全體網民的98.3%。移動互聯網的人口紅利在現階段已接近飽和。

就此,一些分析家開始唱衰互聯網,認爲相對傳統獲客方式而言,互聯網已不具備突出優勢,而在巨頭壟斷、資本佔據的狀況下,互聯網企業反而更難崛起。

分析家的邏輯是:在互聯網紅利存在期,中小企業可以藉助這股紅利,用小成本快速擴張流量;但隨着紅利消失,獲客成本增加,互聯網不再具備優勢。

如果拆分一下分析家的邏輯鏈條,即可得出如下公式:

互聯網獲客成本增高→人口紅利消失→互聯網優勢不再

據此提出兩個問題:1、人口紅利真的消失了嗎?2、互聯網的優勢僅僅在於人口紅利嗎?

人口紅利分爲:增量和存量。

1. 增量

中國最新人口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人口總人數約爲13.9008億,而手機上網的用戶僅爲7.88億——仍有將近5億的人羣沒有觸網。

沒有觸網的人羣中,主要可分爲老齡人羣、幼兒羣體和貧困羣體。此三類人羣都屬於戰略攻堅地帶。換句話說,超出了這個時代所能賦予的範疇。

想要把互聯網更加普及,只有等待經濟水平進一步提高,基礎設施進一步建設,以及大批中產、網生一代漸漸成長,整個社會才能真正“浸入”網中。

但這並不代表互聯網的人口紅利已經消失——因爲目前的分析樣本僅僅代表中國。

互聯網是一件全球化的事物,互聯網企業也不應該僅侷限於國內。

國內紅海一片,但在印度、日本等東南亞、東亞地區,以及非洲等互聯網化欠發達地區,大批的人口紅利仍在此處。

小米在印度、俄羅斯的進擊;抖音在日本、歐美的突起;支付寶在境外的普及……這些都證明了一件事:紅海不紅,只是眼光太小。

在互聯網戰場上存活下來的企業,大都具備非凡的戰鬥力和可實踐的運營策略,完全能以高頻打低頻的策略,將這套模式複製延伸到其他國家。

這是一片廣大的增量市場,並且小企業在其中也存在機會。

以一家創業公司爲例,這家公司連通了日本的民宿市場,替他們搭建小程序及微信平臺。

誕生的新場景是出境遊(連通國內和國外的新交界地帶),目前攜程等OTA平臺雖然獨佔鰲頭,但由日本本土自發衍射出的要求,卻是尚未開墾之地。在這裏便能順利的找到增量客戶。

2. 存量

所謂存量,實際上更偏向那些擁有網絡消費能力的用戶。

過去兩年,微信公衆號整體打開率下滑,便有人認爲它的紅利期已經過去;可實際上,這兩年湧現的頭部大號依然存在,衰落的只是那些本就質量不高的存在。

雖然互聯網用戶總量的增長陷入緩慢期,可仍有如拼多多這樣的產品快速竄起,在短短兩年內實現上市;也有如趣頭條一樣下沉到三四線城市,靠利益誘惑增加流量;始終大火的抖音,也不過在近兩年躥紅。

真正無法享受人口紅利的只有微信、淘寶這類巨無霸產品,因爲它們才真正摸到了整個互聯網的流量天花板,成爲當之無愧的國民級應用。

在存量中,想要獲得人口紅利,有兩個要點:新場景和新方法。

一個新場景,就會帶動新需求,從而帶來新用戶。

實際上生活中,熟諳新場景之道的品牌很多。

譬如從白酒行業中殺出來的江小白,它主打的實際上不是酒,而是年輕人悲喜哀怒的心情,酒只是這種心情的載體;又如在抖音上火爆的答案茶,主打的也不是奶茶,而是喝茶時的小樂趣。

再如升級後的漢庭酒店,主打“乾淨”。漢庭的標語沒有說出差住漢庭,而是說“愛乾淨住漢庭”。實際上每個住宿的人都在乎酒店的乾淨,但沒有商家拿它當slogan。但漢庭這樣做了,乾淨就成了酒店業的藍海。

發現新場景,進入藍海,憑藉先發優勢佔領用戶心智,這中間的祕訣在於發現。

其實在現階段的互聯網,最大的藍海在B端。

大量的傳統企業、小微企業想要尋找轉型,但卻觸網無門。

幫助傳統企業轉型,爲他們搭建平臺、提供建設方案和運營支撐,幾乎是前景可見的事情。但這方面需要援助者具備技術門檻和運營能力,例如開心營銷就是典型的代表。

開心營銷是以流量變現和精準營銷爲核心的廣告服務平臺,讓廣告主和流量主交換彼此價值。本質上是爲他人賦能,屬於孵化器類目。

如果說場景屬於宏觀戰略,那麼戰略想要達成,還必要有新方法。

主流方法有三個:增長黑客、流量池和裂變分享。

01.增長黑客

增長黑客的核心理念是數據和迭代。

需要注意的是:數據反應的不是產品好壞,而是用戶對產品的接受度。

拿落地海報舉例:

每一個設計師都有自己的風格,但用戶不一定都會接受;所以設計師可以設計多款海報,投放到用戶羣體,根據相關轉化數據判斷用戶接受度。

需要注意的是:海報投放的時間、選擇的羣體需儘量保持一致,避免大的誤差產生(譬如分別在用戶高峯期和低峯期投放,海報的接受度會受到用戶總數量的影響)。

通過比較最後的轉化率,選擇最優海報,完成一次迭代。

02.流量池

流量池的玩法更多集中於留存階段。

運營通過拉新將用戶引進來,通過社羣運營提升用戶對產品的依賴度、信任度;社羣培育成熟後,將其作爲一個再傳播點,通過活動等手段促使起傳播產品,達到再拉新的目的。

連咖啡的個人咖啡店玩法,就是一種巧妙的流量池玩法:

用戶進入連咖啡小程序,可以免費在線上開設屬於自己的連咖啡店,並且可以選擇多種風格的店面;用戶還可以選取自己喜歡的咖啡種類,擺放到自己的咖啡店中。

用戶開設好屬於自己的咖啡店,就會自發地將其發佈到朋友圈或是微信羣中,一旦有好友通過咖啡店下單,連咖啡就會配送相應訂單並返還部分利益給開店者。

這樣,連咖啡不但完成了社羣用戶的自傳播,還通過返利的激勵措施,再一次強化了用戶和連咖啡之間的總店—加盟商關係,完成一次興趣—驚喜閉環。

03.裂變分享

裂變分享則更多偏向於對用戶心理的揣摩,靠得是實實在在的利益。

最早的裂變手段是病毒營銷,而病毒營銷最早源於冰桶挑戰。

從傳播學的角度看,冰桶挑戰的盛行源於兩個因素:名人發起、社交貨幣傳播。

因爲由名人發起,冰桶挑戰帶有天然的話題性,而由於它的正面意義,對於被點名者來說是一次很好的社交貨幣積累,正向激勵機制便得以產生。

每一位被挑戰的名人都自帶流量池,所以名人接力活動便是一條龐大的流量鏈。

在冰桶挑戰中,裂變的引爆點在於社交貨幣,這幾乎是任何一起成功裂變的必備要素。

現在很多商家搞裂變分享,失敗的多,成功的少,根本原因不是在於裂變手段不行,而是在於產品本身。

一款岌岌無名的產品,不應該上來就搞什麼裂變手段,而是應該踏踏實實把質量做好,把口碑搞起來;只有形成了用戶羣體,才能夠形成品牌認同,裂變才能真正達到效果。

說完了互聯網的人口紅利,就該聊聊互聯網的本質紅利了。

互聯網紅利僅僅等於人口紅利嗎?

不。互聯網自誕生之初,就始終是一個連接器,其真正意義在於連通,而連通意味着人類生而自由、平等的權利被進一步保障。

非但如此,互聯網還具有網絡外部性。所謂網絡外部性,即指連接到一個網絡的價值取決於已經連接到該網絡的其他人的數量。

連接到互聯網上的用戶越多,互聯網的既有用戶越能享受到更好的服務。對新進入的用戶來說,他們一開始需要承擔的成本就是減半的, 可謂是共贏局面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