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巫其格

1.

“這個人簡直就是神經病!”

年前辦公室最後一次聚餐中,小琳看了眼手機後快速把它甩在一旁,憤憤地說。

這周開始她得臉色就不是很好,絲毫沒有看出臨近放假的喜悅感,怕觸碰到春節的敏感話題,我們誰都沒敢問。

小琳拿起手機,翻到一個老同事的朋友圈,就看到那個人分享了一條“輕鬆籌”的文章,內容是:朋友的同學的妹妹生病住院了,大家都來幫幫忙。

下邊有一條評論是小琳的留言:微薄之力,願好轉。

獻愛心是挺好的一件事,怎麼會帶來苦惱。

小琳自然明白我們的不解,又把自己和老同事的聊天框打開,就看見他連續三天給小琳發了多條消息。

大致的意思是:你月薪那麼高、平時花銷那麼闊綽、家裏還有一處房子,怎麼才捐了一百塊錢?

小琳開始還和他解釋幾句,說年關將近,要爲家裏人準備的東西多,並沒有很多富足的錢。

對方卻仍舊抓着她平時總在朋友圈曬東西的事情不放,並且不分時候地給她發消息,硬是要她多捐點。

氣得小琳直接回復:我和這個生病的孩子並不認識,況且我的錢是我一分分賺來了,捐點就好了啊。

然後對方就開始了無休止的譴責她,說她沒有愛心、沒有同情心,有再多的錢不知道回報社會,是沒有用的。就像個魔咒一樣,纏得小琳快要發瘋了。

她不能理解用自己辛苦賺來的錢去消費有什麼錯,非要捐大量的錢給陌生人才是有意義嗎?

小琳剛說完有看見老同事發來的新消息,在她更沮喪前,手指在屏幕上滑動了幾下,此人便消失在她的通訊錄了。

這種厚顏無恥帶着正義的高帽,到處指責別人的人,不見得好到哪去。

況且沒有人能決定另一個人的錢到底該花在什麼地方,不該花在什麼地方。

只要不違法,開心就好啊。

2.

有些人是喜歡管着別人怎麼花錢,還有些人是想花別人的錢。

週末和小蠻講我姐要買新手機的事情,她和我說自己也準備買電腦,但是年終獎還沒發下來,要過幾天才能買。

然後,她突然長長地嘆了口氣,和我說她去年借錢給了高中好友,一年過去了對方絲毫沒有還錢的意思,她現在很惆悵,到底要不要直白地去要錢。

我能理解她的顧慮。朋友之間借錢,主動點歸還,萬事大吉,但凡借錢的錢忘還了,被借的人就陷入瞭如何開口催賬的境地。不催自己窘迫,催了友誼到頭。

小蠻的高中好友當時在QQ上找她,問她在嗎,借點錢。她還以爲對方被盜號了,假裝不在。然後,給對方打電話友情提示可能被盜號了。

結果,好友告訴她是本人,借錢是爲了買車,她想着兩個人的關係如同閨蜜,也沒過多的猶豫,直接把當月的五千塊錢的工資都借出去了。但對方車買了,時間也過去幾個月了,絲毫沒提過還錢的事情。

年中的時候,小蠻換手機,手頭有點緊,委婉地和她提出了缺錢的事情,好友滿口答應地還錢,結果卻只還給了她五百,還不忘囑咐她省着點花。

小蠻有點無奈,但也沒再提過讓她還錢的事,只是到現在爲止,好友把錢借走快一年了,連句什麼時候還都沒說過。

我勸小蠻趕緊去要錢,反正她好友不打算還錢的那一刻起,友誼就已經到頭了,何必還顧慮着會不會傷害到彼此的感情。

現如今,借錢的反而成了大爺,不知道怎麼伺候,才能舒心。

乾脆關係不到位,錢就別借了。

3.

去年,我姐的朋友要做生意,資金投入要十五萬。她自己的錢和家裏的錢加起來還差五萬。

我姐知道這件事後,直接把三萬塊借給了她,不僅沒約定什麼時間還,還囑咐她不要着急。

但過了一個月多,朋友那邊資金可以稍微週轉,便立刻聯繫我姐要還錢。大家知根知底,彼此有多少錢,錢是怎麼賺來的都比較清楚。

我姐自然知道她的生意還沒有緩和得太好,就沒接受。對方也不推辭,直白地告訴我姐:缺錢告訴我,立刻給你轉過去。

朋友做的是護膚品生意,偶爾地就給我們兩個人寄點面膜,我姐也會在那購買一些保溼噴霧。

朋友關係久了,都是大大咧咧的性格。雖然不會付給朋友產品的售賣價,但是每個產品的原價都一定會給。

兩個人沒有誰因爲借錢的關係,造成某一方必須是喫虧者,而是如同往常一般相處,談錢也不色變。

年前,我姐去北京出差,報銷款要出差回來後才能拿到。我和我姐身上的錢不夠,我姐倒也不客氣,直接去找朋友和她說,需要五千塊錢,有的話就先轉給她。

她們之間這樣的來往,從不需要擔心友誼會因錢而變質。

所以真的該擔心的是把錢借給誰,是不是有借有還。誰的錢都不是大風吹來的,憑什麼借走了就不還了?

4.

“在嗎?”

“在。”

“能借我點錢嗎?”

“你剛說什麼?”

“能借我點錢嗎?”

“再上一句。”

“在嗎?”

“不在,我也很窮。”

等我們熟了再借錢,等你願意還錢的時候,再來找我。

-End-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