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牧誓》記載,武王伐紂時“王左杖黃鉞,右秉白旄以麾。”意思就是武王作爲伐紂的最高統率,他左手拿着黃鉞,右手拿着犛牛尾裝飾的白色旗幟作爲權力的信物以行使他的指揮權。《史記*周本紀》記載,武王克商後,進入商都朝歌,這時紂王已經在鹿臺自燔火而死,爲了表示對暴君的懲罰,武王“以黃鉞斬紂頭”。從這些記載,“鉞”代表着最高權力和生殺予奪的大權,甚至可以斬殺天子。

我第一次對鉞引起極大的注意是在首都博物館參觀婦好墓文物特展的時候。首博的布展一向有水準,氣氛營造得好,燈光打得很好。進展廳之前不管是什麼心情,只要一進展廳立刻就心曠神怡了。當時看到一柄青銅大鉞,以青銅器的重量,再加上長柄,覺得肯定是個力氣特別大的將軍才能拿得動。而婦好還是一位女士,居然有如此神力,心裏頓生敬佩。

婦好大鉞

後來研究發現,其實鉞是有兩重身份的,一是作爲實用器,另一是作爲禮器。甲骨文裏沒有“鉞”字,只有去掉金字旁的“戉”字。早期的“戉”作爲實用器只能是就地取材以石爲之,後來隨着時代的發展有了銅及以青銅(銅錫合金、銅錫鉛合金)於是把“戉”作爲實用器物的這個含義又加了金字旁而單獨成字。因爲“戉”字還有別的含義,在甲骨文裏“戉”作“歲”用。西周武王時期的傳世名器利簋的銘文中有“戉鼎”兩個字,有種解讀就是太歲當前在周的分野,有利於周,因此武王克商是天命。在金文裏,往往用兩個點來表示金屬,在“戉”左邊加兩點,就成了“鉞”。

從甲骨文字形來看,“戉”字形如下圖,是個很圖形化的象形字,就是一根長柄的大斧。《說文解字》對“戉”的解釋就是“戉,斧也,從戈。”我懷疑是先有戈,後有戉。因爲從甲骨文字形來看,很明顯就是在“戈”字的基礎上加了半個圈表示不同,示意其特點而變成了“戉”。

甲骨文“戉”

“戉”就是大斧,這一點很明顯。很多博物館裏都有新石器時代的石斧。比如說內蒙古通遼考古發現的哈民聚落遺址,距今五千五百多年前的史前古人類就使用石斧。現在內蒙古博物院有館藏出土的哈民石斧,只是看起來形制還不十分地規整。這個時代相當於紅山文化的晚期。

“戉”或“鉞”從實用器發展爲禮器是從什麼時代開始的呢?可以肯定的是至少在夏商周或之前,戉就有了禮器的功能。四川三星堆遺址,古蜀國遺蹟,距今五千到三千年,考古出土器物裏有保存得非常好的玉斧。我曾經在三星堆博物館看到兩柄玉斧,玉質瑩潤,規制完整,完全沒有過實用的痕跡。而事實上,以玉爲斧不可能完成斧本身的實地作用。不僅如此,相同的玉質器物像是一整套,還有玉鑿、玉矛、玉斤等。“斤”也是古代的一種砍斫工具,如《孟子》“斧斤以時入山林”,看起來至少“斤”可以砍伐樹木,那也相當於斧。三星堆的這一套玉質工具,全都完好無損,質地上乘,做工精良,很可能就是作爲儀仗器、祭祀器的玉禮器用的。蜀地險峻,作爲古蜀人的先祖可能需要開山以拓,所以需要斧、鑿這樣的工具。不只是需要,人類與類人猿的不同就在於能直立行走、會使用工具,說明工具對於人類來說作用、意義十分重大。於是古人把這些工具發展演變成禮器。

殷商嵌綠松石獸面紋“鉞”

從上古三代以來,鉞的身份越來越特殊。《司馬法*逸文》“夏執元戉,殷執白戉,周左杖黃戉,右秉白旄。所以示不進者,審察,斬殺之。”元,即玄。夏后氏用黑色的戉,殷商用白戉,周用黃戉。這是三代所尚顏色不同。黑色取其威武,白色取其皎潔,黃色取其寬厚。從《司馬法》的記載來看,鉞在三代時就已經在戰爭中具成爲監管的標誌,並且有生殺之權。

鉞作爲一個大類,其中有大小之分。從形狀來說,大的叫鉞,小的叫鏚(戚),從溯源上說當然都是從斧來的。戚可以作爲兵器,也可以作爲樂舞之器。如“刑天操干鏚以舞”,“刑天舞干鏚,猛志固常在。”還有《禮記*文王世子》“大樂正舞干鏚”周代作爲大(太)樂正這種官職教習禮儀性的盾舞和斧舞。

殷商透雕人面紋鉞

《祭統》裏也提到“朱玉干鏚以舞。”周公姬旦因爲輔佐成王有功,周公死後成王康王爲了追念周公的勳勞特別提高其封國魯國的地位,允許魯國舉行隆重的祭祀,行天子之禮。外可以祭天地,內可以用大嘗大禘。只有天子之祭夏爲禘,秋爲嘗。魯國也享有這種權力。大禘大嘗是祭先公先王的宗廟之祭。成、康特許魯國在這種宗廟之祭中唱《清廟》,奏《大武》之樂跳舞。朱玉干鏚以舞就是手裏舉着紅色盾牌,玉質的戚隨着《大武》樂章而舞。

作爲權力象徵的鉞就形制比較大。《左傳*昭公十五年》“其後襄之二路,鏚鉞、秬鬯、彤公、虎賁,文公受之。”周襄王賜給晉文公大輅、戎輅、鏚鉞、黑黍酒、紅色的弓還有勇士,晉文公都接受了。孔穎達註疏說鏚鉞都是斧,但是鉞大而斧小。

殷商不對稱銅鉞

具有徵伐權力的象徵性兵器應該是鉞,而且是大器,除了文章開篇提到的婦好墓出土銅鉞,還有戰國中山國建邦之鉞。周宣王時期的虢季子白盤銘文中說“賜用鉞,用徵蠻方。”種種記載證明,鉞是象徵權力的重器,天子、諸侯、重臣都適用。也是表示威嚴的儀仗器,如《尚書*顧命》成王逝世後,召公受顧命迎接太子釗繼位的禮儀,在祖廟“一人冕執劉,立於東堂;一人冕執鉞,立於西堂。”劉和鉞在這裏都是指大斧類的儀仗用器。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