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十八回,發生在曹操與張繡交戰之際,相關人物分別爲張繡、曹操和賈詡。原文如下:

卻說賈詡料知曹操之意,便欲將計就計而行,乃謂張繡曰:“某在城上見曹操繞城而觀者三日。他見城東南角磚土之色,新舊不等,鹿角多半毀壞,意將從此處攻進,卻虛去西北上積草,詐爲聲勢,欲哄我撤兵守西北,彼乘夜黑必爬東南角而進也。繡曰:“然則奈何?”詡曰:“此易事耳。來日可今精壯之兵,飽食輕裝,盡蒙於東南房屋內,卻教百姓假扮軍士,虛守西北。夜間任他在東南角上爬城。俟其爬進城時,一聲炮響,伏兵齊起,操可擒矣。”繡喜,從其計。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曹操再度與張繡展開較量。許褚斬殺張先,張繡大敗,只好閉門不出,加強南陽城的防禦。曹操下令運土填壕,又在城外製作雲梯。張繡的謀士賈詡見狀,想出了克敵制勝之策,便讓百姓扮作士卒鎮守西北,讓軍中精銳在東南埋伏,等曹操士兵開始攻城時予以致命一擊。結果也正如賈詡所預料的一樣,曹操果然中計,再度敗在賈詡手裏。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便是賈詡對付曹操的辦法,叫做“將計就計”,意爲利用對方所用的計策,反過來對付對方。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元代散曲家李文蔚《張子房圮橋進履》第三折中的“將計就計,不好則說是好!”

曹操與張繡的兩度交鋒,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三國志·武帝紀》記載:“太祖軍敗,二子沒。繡還保穰,太祖比年攻之,不克。”這說明在這兩次戰鬥中,曹操都沒有佔到任何的便宜,反而損失了大將典韋和兩個兒子。

張繡不過是流落中原的涼州割據勢力,勢力並不強。但他能兩度擊敗曹操,依仗的是謀士賈詡。後來在賈詡的勸說下,張繡投靠了曹操。《三國志·賈詡傳》中說,當曹操見到賈詡後,異常欣喜,握着賈詡的手說道:“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曹操爲何不再追究當年張繡與賈詡的殺子之仇,反而深受感動呢?主要原因有三個。一是張繡的歸順使得曹操免除了後顧之憂,可以一心一意對付強敵袁紹。二是張繡與曹操仇深似海,但卻依然選擇了歸順曹操,令曹操贏得了極高的聲譽。第三則是對賈詡能力的極度讚賞。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