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无锡人来说,馄饨是生来就刻在骨子里的味觉密码。

每每到了没有食欲,又或者难以决定下一顿吃什么的时候。无锡人总会情难自禁地说:来碗馄饨就好了。

『无锡馄饨哪家好吃?』这个问题抛给十个无锡人,可能会得到十一个半答案。

但爸爸妈妈那个年纪的人,多半会告诉你:老红梅市场对面那个福乐馄饨。

0 1

这碗卖了33年的馄饨

老红梅市场曾经的繁华如今早已不在,而这家开了33年的福乐馄饨店,却依然在每个清晨定时沸腾起大锅里的水,下入一个又一个白胖的“小元宝“。

店内来吃的大多是老无锡,晨练买完菜顺路来吃一碗,也有送孩子去上暑期班前来吃早中饭的。酷夏的厨房热得待不住,在外面吃碗馄饨倒也惬意。

记忆里我一次吃福乐馄饨,是我爸爸骑自行车带我去的,那个时候的门面还在老虎灶(开水房)隔壁。

哎哟~一不小心暴露了年龄

墙上依然是红底黑字的老发头菜单,只卖两种东西:鲜肉开洋馄饨和鲜肉小笼馒头,朴实简单。

“今啊哎了哇?还是老三样?”来的熟客多,收银阿姨都认得。

“个么肯定老三样哇。”说着掏出了早已准备好的零钱,接过票去窗口领吃食。

店里依然延续着老发头的收银方式,凭“票”到窗口领馄饨小笼馒头。红字票黄字票绿字票各代表了不同种类,窗口的阿姨是老手,一眼就能识别,根本不会出错。

馄饨都是现点现下,需要自己凭票去后厨拿。阿姨们动作麻利,桌上码好了各色口味的汤底,馄饨一个个下进锅里,煮熟捞出倒进碗里,时间和个数丝毫不差。

这锅没赶上的,还要再等下一锅。

在这个饥肠辘辘的小厨房间里,先端馄饨的都特别拉仇恨,可能要被甩一个来自柠檬精的羡慕嫉妒恨眼神。

0 2

8元/10只,只有一种馅料

在小笼馒头和馄饨早已涨价的今天,福乐馄饨却依然保持着3年前的物价,8元/两(10只)。不过现在汤里好像少了记忆中的蛋皮丝和紫菜碎,但这个价格可以说是很实在了。

店内只卖一种酿心的馄饨:鲜肉开洋,也只有三种味道:白汤/红汤/拌。和别家不同,福乐的馄饨里开洋个头特别大,而且开洋味也比较重。

而很多老无锡人来福乐,认准得就是他家这股开洋的鲜味。

白汤馄饨看起来很清淡,大骨熬煮的底汤飘着淡淡油花,轻轻搅拌,碗底泛起的翠绿葱花,夏日寡淡的味蕾也被激起了食欲。

拌馄饨是我的心头好,上桌一定要趁热拌,馄饨裹上浓郁酱色,炸过的葱花味也更香。

福乐馄饨的迷人之处在于,汤底里有猪油润味,搅拌间碗底能激荡起荤油的香气。猪油荤得极致也香得彻底,是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里,对食物的美好渴望。

红汤辣馄饨

红汤辣是无锡特有的口味,但辣椒不够香,好在酱油荤汤口感香浓醇厚。

小笼馒头

无锡人吃馄饨,再来一笼小笼馒头是基本尊重。福乐的小笼馒头皮子有点厚,但口感还算筋道。就我个人而言,汤卤偏甜了一点。

排队领小笼馒头的时候,看到好多老年人打包带走,看来无锡人还是更加偏爱这口甜味~

03

代代相传的味道是记忆里的童年

奶奶和孙女儿的

夏日午后

坐我们隔壁桌的阿婆是带着孙女儿一起来的,毛乌头扎着两个麻花辫十分可爱,阿婆哄着她快点吃完碗里的馄饨,奖励她到家前吃根冰棍。

/

岁月是恍惚的,而味觉是永恒的。

来吃的老无锡们大多都有了孙辈,而他们也在用传递的方式在下一代、再下一代的记忆里刻上这种老味道的烙印。

文系无锡吃货网原创试吃,记录体验当天感受,观点较主观,仅供吃货们参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