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人们想看电影实在太方便了,鼠标轻轻一点,想看什么类型的都有,只是再也找不到当年的那种感觉了。就拿“铁饭碗”来说吧,每个年代也是不同的,今天就来说说80年代的4种“铁饭碗”,在当时可是人人羡慕的职业,如今却早已“烂大街”,让我们一起看看都是什么吧。

时代不断在发展,旧事物也不断被淘汰,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就拿“铁饭碗”来说吧,每个年代也是不同的,今天就来说说80年代的4种“铁饭碗”,在当时可是人人羡慕的职业,如今却早已“烂大街”,让我们一起看看都是什么吧!

第一种:售货员!

在旧版《新华字典》中,有这么一句名句:张华考上了北大,李萍上了技校,我当了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现在的人看了觉得不理解,甚至觉得很好笑,售货员怎么能跟北大高材生相比呢?但是在80年代,售货员就是一种“高端”职位。

在当年,私有制经济才刚刚起步,市场也没有完全开放,人们买东西都要凭票,买粮要粮票,买肉要肉票,买布要布票,有钱没票照样不卖给你。在这种情况下,售货员受欢迎的程度可想而知,他们上班时可以打着毛衣聊着天,板着一副“爱买不买”的脸。

什么?你说投诉!别开玩笑了,我们今天把顾客当上帝,但是在当年,你进百货店也许会看见6个大字:严禁打骂顾客!要是赶上售货员心情不好,买不到东西不说,恐怕还要被骂个狗血淋头,就是这么牛!(下图:拥挤在柜台的顾客,拼命的吸引售货员的注意)

第二种:汽车司机!

80年代之前,私人是不允许买车的,后来政策逐渐开放,但能买得起车的人仍是极少数。一辆桑塔纳就要十几二十万,普通人家不吃不喝要存30年才能买得起。在当时,要赶上个搬家、急事,首先就是托关系找司机。

另外,买得起车也不一定开的起,因为那时候没驾校,必须拿着单位证明才能参加考试。想学车只能跟着单位的老师傅学,名额还少的离谱,没个两三年别想拿到驾照。与现在不同的是,当年考驾照不仅要考核驾驶技能、交通规则,还要会机械维修等,“含金量”比现在高多了。当时的人有个驾照,那就是身份的象征。

最重要的是,那时候的司机都是公家人,多少跟“体制内”有点关系,很多时候求人办事都要找他们帮忙,你说吃不吃香?时过境迁,谁能想到当年这么吃香的职业,如今满大街都是了呢!

第三种:播音员!

80年代的中国,电视并未普及,人们也没什么娱乐活动,听收音机就成了最大的乐趣。同时,老百姓对收音机另一头的播音员也很感兴趣,把他们当作明星一样看待。现如今,还在听收音机的主要群体,恐怕就只有出租车司机和不会使用电子设备的老人了吧。

第四种:电影放映员!

如今的小孩子,压根没听过这个职业,可是在80年代,那是火得不得了。因为没有什么娱乐活动,一年也看不上一次电影,整个村对电影放映员的到来,那可是相当的期待。每当放电影的时候,人们都会提早占位子,隔壁的村子也会蜂拥过来,就跟过大节一样热闹。

如今,人们想看电影实在太方便了,鼠标轻轻一点,想看什么类型的都有,只是再也找不到当年的那种感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