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医学营养分会、中国医养整合联盟医学营养专业委员会、浙江省临床营养中心联合主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嘉速营养科技促进中心、浙江省临床营养专科联盟承办的“第三届全国医学营养论坛暨浙江省嘉速营养科技促进中心成立大会”于2019年3月23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滨江院区举办。

上午8:30举行第三届全国医学营养论坛暨浙江省嘉速营养科技促进中心成立大会开幕式。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吴玉普先生,浙江省粮食厅原副厅长狄绍梅先生,浙江省医学会驻会副会长骆华伟先生,浙江省营养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营养科张片红主任,浙江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叶丹女士,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医学营养产业分会会长张文杰先生,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医学营养分会副会长郑锦锋主任、史琳娜主任、杨咏涛主任,国家临床营养质控中心秘书陈亚军女士等相关专家领导,医学营养科研教学人员、医生、营养师等以及部分产业企业代表共250余人出席开幕式。

张片红主任主持开幕式,他代表组委会对与会专家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吴玉普秘书长首先致辞。吴秘书长代表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对与会专家、参会代表表达了衷心的感谢。他表示,医学营养产业分会在引领营养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创办了特色交流平台,获得了先进荣誉奖项,这些都昭示了医学营养产业分会充满蓬勃的发展力。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增强,营养与健康工作充满挑战。希望大家能够抓住机遇,大有所为。最后,吴秘书长衷心祝愿本次论坛圆满成功。

张文杰会长致欢迎辞。他首先对与会专家学者对医学营养产业分会的支持表达了感谢,张会长表示,在过去两年中,医学营养产业分会在特医食品发展等方面开展了诸多工作,希望接下来能够真正做到产学研紧密合作。当前医学营养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机,分会愿与在座各位老师为医学营养事业共同奋斗。

随后举行浙江省嘉速营养科技促进中心启动仪式,叶丹女士代表浙江省民政厅宣读准许浙江省嘉速营养科技促进中心成立批文。

骆华伟会长致辞。他代表浙江省医学会对本次论坛召开与浙江省嘉速营养科技促进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贺。骆会长表示,营养的发展离不开多部门、多角度、多学科的协作,需要重视人才培养、社区管理、联系临床,这个过程充满了挑战与机遇。希望与会各位共同努力。

张片红主任邀请各位领导专家上台,共同将手按在屏幕的启动按钮上,浙江省嘉速营养科技促进中心正式成立!

随后,张片红主任介绍了中心未来的工作。他表示,浙江省嘉速营养科技促进中心是非企业的公益性组织,后续将着重开展特医食品开发认证、多中心研究、承办论坛等相关工作,并继续做好基层医生营养培训等相关培训项目,开展台湾与浙江两地的营养师培训合作项目,营养师下基层扶贫等行动,为健康中国、健康浙江努力,真正实现大家心中的营养梦。

开幕式后召开特医食品发展论坛,由史琳娜主任和郑锦锋主任主持。

天津市临床营养质控中心陈亚军秘书作《临床营养质控指标解读》专题讲座。陈医生从临床营养质量指标的设定目的、依据、组成、解读、需注意的问题与要求进行介绍,讲解了临床营养质量指标的定义与分类,指出其应用可以更好的监控、管理、提高医疗质量。随后,陈医生详细介绍了营养科营养风险筛查率、肠外营养治疗率、医疗膳食营养治疗率、营养门诊就诊率等指标,并解释了营养治疗不良事件的定义与发生率测定方法。她分析了天津市临床营养质量指标填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指出实施临床营养指标有利于落实国民营养计划,促进营养学科发展,实现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江苏省临床营养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淮安市营养学会理事长沈旸主任作《特医食品临床应用与展望》专题讲座。沈主任从政策、技术、市场等方面分析了临床营养的发展。他表示,大健康产业发展规模日益壮大,特医食品临床应用是大势所趋,营养治疗进入路径是目前迫切的要求。随后,沈主任详细介绍了营养科记账模式与营收关系,FSMP的应用,以及肠内营养处方点评制度等内容。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营养科主任、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陈启众主任作《吞咽障碍评估与特医食品应用》专题讲座。陈主任主要从吞咽障碍流行病学现状、吞咽筛查评估与特医食品应用三个方面进行讲解,强调吞咽功能筛查的重要性,列举了营养风险评价工具,吞咽障碍的管理程序与不同等级吞咽障碍相应的营养治疗。陈主任强调,要综合考虑患者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外科教研室主任、普外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吴国豪教授作《补充性肠外营养进展》专题讲座。吴教授首先简要讲述了补充性肠外营养的由来,随后分析了热卡与蛋白质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与影响机制,并强调蛋白质与能量提供的重要性。吴教授分析了补充性肠外营养使用的时机,指出PN是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是重症病人提供足够热卡和蛋白质的理想途径,研究表明,PN和SPN均不会增加感染发生率。

随后举行糖尿病主食替换行动启动仪式。

浙江大学农学院院长陈学新教授,农学院应用生物科学系主任吴殿星教授,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医学营养分会执行会长、中国营养学会糖尿病营养分会副主任委员张片红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营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医学营养分会副会长杨咏涛主任,吴阶平基金会营养学部体重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医学营养分会副会长郑锦锋主任、史琳娜主任等专家学者及新华网、钱江晚报等多家媒体参与启动仪式。

陈学新院长主持本次启动仪式。陈院长代表主办方致谢,并向大家介绍了与会专家。

吴殿星教授介绍宜糖米的研发。他详细讲解了淀粉的消化过程,抗性淀粉的作用与优势,及宜糖米与普通米的区别。吴教授表示,宜糖米是功能型主粮的代表,便于人们采用摄入高抗性淀粉的方式从源头预防甚至直接治疗疾病,如日常吃宜糖米,不仅能够控制血糖,还能够减肥,促进肠道健康,纠正了人们过去对碳水化合物的错误认识。

张片红主任介绍宜糖米的临床效果及其低GI。张主任表示,研究结果显示,抗性淀粉是一种功能性膳食纤维,宜糖米抗性淀粉含量高达10%以上,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宜糖米是一种低GI食物,其GI仅为46.03,糖尿病人食用后具有明显的耐饥饱腹、平稳血糖的作用,宜糖米是糖尿病人的理想食品。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陆彦妤营养师宣读糖尿病主食替换倡议书。此倡议书由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医学营养分会与浙江省嘉速营养科技促进中心发起,倡议糖尿病人在选择主食时,可把宜糖米作为优先选择,并倡议医务工作者多了解、介绍宜糖米这样的适合糖尿病人食用的健康主食,助力人民健康。

与会领导、专家共同将手按在屏幕的启动按钮上,正式启动“宜糖米”糖尿病主食替换行动。

(会后记者们采访吴殿星教授)

下午召开医养整合发展论坛,由杨咏涛主任和冯霁主任主持。

浙江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原所长、浙江大学医学院毒理学学科系主任朱心强教授作《亚精胺与老年病防治》专题讲座。朱教授首先介绍了老化的主要标志物,热量限制模拟物及其种类。随后,朱教授详细讲解了亚精胺的来源与代谢过程,其来源包括经口摄入、细胞代谢及肠道微生物。他指出,亚精胺在人体中具有延缓衰老,预防肿瘤,降低肿瘤相关的死亡率的作用。能够保护心脏功能,降低高血压,防护代谢综合征,同时对神经系统具有良性作用,能够预防神经毒性。朱教授强调,亚精胺具有低量高效,耐受性良好的特点。

浙江工业大学海洋学院党委书记、中国营养学会理事孙培龙教授作《功能性多糖的研究及产业化》专题讲座,重点阐述了低聚糖的研究。孙教授表示,低聚糖是功能性食品基料中最具有发展前途的产品。植物低聚糖能够抑制糖蛋白的活性、保护肠道菌群、保护肠胃,但作用机理仍需进一步研究。孙教授随后介绍了动物低聚糖,低聚糖的未来发展,及真菌多糖,植物多糖与动物多糖的活性与功效。

浙江中医药大学现代中药与健康产品研究所所长、博导吕圭源教授作《食药两用原料开发及应用》专题讲座。吕教授首先分析了现代医药科学的现状,指出其具有疾病局限性,药物疗效有限性,药物不可靠性等问题。随后,他介绍了药食二用中药的养生保健功能。吕教授指出,祖国医药学历来重视食补,药膳和食疗具有食疗养生,滋补保健,延缓衰老,轻身健体等功能,并且详细列举了人参、阿胶、龙眼等药食二用中药的药理作用与养生保健功能。吕教授强调,食药两用原料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主任委员陈伟主任作《特医食品临床试验规范进展》专题讲座。陈主任首先分析了注册临床试验的意义与FSMP临床试验规范的基本原则,其原则涵盖参照药品监管标准,针对产品特点规范临床试验等。随后,陈主任从试验前准备,试验人员,试验样品,试验设计,观察指标,试验例数和观察时间,受试者权益保障,数据管理,提交资料这些流程详细讲解了注册临床试验的关键环节。陈主任指出,临床研究是一条艰难之路,目前仍待改进,需要大家共同努力,让FSMP尽早走进千家万户,为患者谋健康。

营养门诊专题论坛由冯丽君主任与谷斌斌主任主持。

瑞安市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营养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戴福仁主任作《体质辩证与体重管理》专题讲座。戴主任指出,人分九种体质,包括气虚体质、阳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等。并且他针对不同的体质,分析了不同的食疗方法。戴主任介绍,对于肥胖和消瘦人群,可以替餐结合食疗方。他也表示,体制的改善也与生活方式和运动息息相关,需综合考虑才能提高获益。

张片红主任作《门诊规范与体重管理》专题讲座。张主任首先介绍了国际肥胖流行现状,肥胖的危害与影响因素,消瘦的原因与危害。接着简要介绍了浙二营养科团队情况与体重管理门诊操作流程。张主任表示,常见体重控制膳食方法包括限能量平衡膳食,低能量平衡膳食,极低能量膳食,代餐,间歇性食疗等多种方法。不同超重肥胖人群需给予不同运动建议。最后,张主任提出,要通过健康教育等宣传、完善设备设施与场地等方法增加营养门诊工作量。

第三届全国医学营养论坛顺利拉下帷幕。我们相信,在国家对健康产业的重视与支持下,在全体行业从业者的共同努力下,医学营养产业将继续创造辉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