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理論依據:《中醫症狀治療學》、《中華臨牀中藥學》、《臨牀中藥學》

列位看官,今天我們來說一個常見病症,這就是痛經。

對於痛經,女性絕對不陌生。女人這一輩子,多多少少都會經歷痛經。男性婚後,或者有了女朋友,對它也多少了解一些。那麼,痛經這件麻煩事,我們該如何解決呢?

既然解決它,我們就必須找到因由。

痛經的因由是什麼?說起來,兩個字概括——憋的。

什麼被憋住了?答案是血。中醫有一句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話,叫做“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月經這件事,以血爲本。血被“憋住”了,當然就要有痛感了。

接下來的問題是,經血到底是被什麼“憋住”了呢?這就是本訂閱號重點要說的問題了。

第一個原因,就是氣滯。什麼意思呢?就是女人的氣行不暢,所以血被“憋住”。這特別好理解。氣爲血之帥。氣行則血行。如果女人因爲各種原因氣滯,那血自然不通。這種痛經有什麼表現呢?症狀多從經前3到5天開始,小腹部墜脹而痛,經血色暗紅或者有血塊,胸悶、乳房脹痛、情緒不安、煩躁易怒。這種女性,你去問她,煩心事很多,多半對生活、工作等等有不如意的地方,而且不能釋懷。

第二個原因,就是寒凝。什麼意思呢?中醫說了:“血遇寒則凝”。寒邪阻滯經脈,經血爲之滯澀,就像水遇見低溫而凍結一樣,不通了。這個時候的女性,痛經的時候小腹發涼,有絞痛甚至刺痛的感覺,不按還好,按了更疼,用熱水袋捂一捂會好些,嚴重的甚至冒冷汗,四肢發涼。即便是在平時,這類人也是比較怕冷的。

第三個原因,就是熱鬱。這個和前面說過的氣滯很相像了。氣滯,源於肝鬱。肝鬱日久,則容易化火生熱。火熱之邪阻滯血海,導致經血被瘀阻,形成痛經。這樣的女性,除了前面提到的乳房脹痛、心煩易怒、胸悶等症狀外,還容易口苦口渴、小便發黃、大便偏幹,舌紅苔薄黃。這些,就是有熱象的表現了。

第四個原因,就是溼熱。這類女性,可能平素喫得比較好,或者素體有溼熱的體質偏頗,或者久久疏於運動,導致溼邪內積而日久化熱。溼熱之邪客於胞宮,瘀滯蘊結不化,經血又被淤阻了。患者的主要表現,就是痛經的同時,經量增多,味臭穢,平時則帶下黃穢,質地粘稠,小便黃,大便發乾或者不爽,舌苔黃膩而舌質暗紅。這類人常伴隨慢性盆腔附件炎症。

除了上面說到的這四個,還有很多原因,比如說素來氣血兩虛、肝腎不足等等。另外,像產後惡露不淨,素體有淤血傾向的人,就更容易出現血瘀了。

總而言之,種種原因,導致女性的血被“憋住”了。因此,解決問題,就要把血“活起來”,不讓它們受憋。

道理說了這麼多,我麼應該如何應對呢?在這裏,本訂閱號給您說一個特別簡單的食療辦法。這就是利用中藥益母草。組方如下——

準備益母草30克,同時準備雞蛋2個,加水適量一起煲。蛋熟之後,去掉外殼,再燉20分鐘,喫蛋喝湯。每日一次,空腹食用。

這個辦法,最初載於1995年的《江西中醫藥》。根據報道,此法治療痛經患者21例,治癒11人,病情好轉但是有所反覆者5人,病情減輕者5人。

這裏面的益母草,來頭是比較大的。

益母草,最初載於《神農本草經》,性味辛苦寒,入肝經、心經和膀胱經。它的首要功效,就是活血化瘀,辛行苦泄,善於走散,故而可以通經,所以歷來是婦科調經要藥,被歷代醫家所青睞。前面提到,各種原因導致的淤血是通經的根由。這個益母草,對此恰好有調治之功。

最主要的是,益母草對於引起血瘀的諸多因素,也有化解之能。譬如說前面提到的鬱熱,這益母草性微寒,能涼血清熱,恰中病機。再比如說前面提到的溼熱,這益母草入膀胱經,尚有利水之能,故而可以祛溼,也是十分貼切。

總而言之,對於痛經來說,益母草至少可以起到治標之效,甚至可以治本。正因如此,本訂閱號將其中原委細細道來,供您參考。

益母草雖好,但是陰虛血少者不能用,或者需配伍其他藥材應用。故而應用之前,我們必須經中醫師或中藥師辯證指導。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