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是曾少自己給自己挖下的坑,一個超級無敵的大坑。


事情是這樣子的,前幾天曾少寫了一篇關於“讀書無用論”認真聊一聊「讀書無用論」的文章,讀者朋友@南瓜餅在留言區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



乖乖,竟然有736個點贊,四捨五入就是1000啊!看來關注曾少的各位朋友,都有不斷變得更好的願望,但卻受制於這兩個因素:沒錢和沒有背景


曾少做爲土生土長的農村子弟,父母都是實打實的農民,家裏不要說背景,連個背影都沒有。


在上大學的時候,曾少四處去兼職,一心就想着減輕父母的負擔,這些苦,真希望我以後的孩子不要喫。

 

畢業兩年,我還清了四年的大學貸款;到如今畢業四年,雖然談不上實現階層的跨越(關於階層的問題,我後面會花重點來談及),但現在做着自己喜歡做的工作,脫離了父母天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收入也比父母高很多。

 

一路走來,我深知在當今的中國,想要實現階層跨越非常有難度。


但我也堅信,所有的事情,都需要自己去打拼,去奮鬥,如果自己什麼都不做,一味地秉承什麼鬼的“階層固化”,那就會在冥冥之中,讓這句話成爲現實。

 

也希望今天的這篇長文,對你們用啓發,如果覺得太長,可以直接看後面的建議。

-01-

首先,我們來說說什麼是階層。

 

所謂的階層,其實是一個社會學概念,社會學家相信,只要我們在社會上進行任何活動,按照特定的標準,就可以歸入到特定的階層之中。

 

相信大家都有學過高中地理,岩石圈根據岩石的形成時間,會分成各個層級;大氣圈根據空氣的質量大小,也會分成各個層級。

 

而我們常常提及的階層,依據的標準非常多樣,職業、收入、受教育水平、文化資本等等,不同的標準,劃分出來的階層數量,也會各不相同。

 

按照現在主流的觀點,社會學家把階層劃分爲上層階層、中產階層底層階層,各個階層擁有不同的經濟資本、文化資本和權力資本。

 

經濟資本這個對於很多人來說,應該不會感到陌生。


上層階層擁有大量的財富資源,比如說房產、公司期權、名畫古董等等,這些財富資源可以是繼承得來的(可以自己想想例子),也可以是自己白手起家的(可以自己想想例子)

 

大量的財富資源可以保證上層階層,即使自己不用到場,也能有源源不斷的睡後收入而且這些財富資源的收益率,可以說是相當可觀,畢竟有100萬和有1000萬,年收益率肯定是有差距的。

 

而廣大的中產階層和底層階層,手頭上握有的經濟資本,肯定不能和上層階層相提並論,他們需要不斷上班和加班,即自己需要親自到場,才能獲得相對應的收入。

 

權力資本,也就是一個人影響他人的能力。


上層階層因爲掌握了生產資料,他們當然可以對別人施加壓力和影響(想想你們公司的老闆就知道了),而中產階層和底層階層,因爲不具備生產資料,只能依附於他人,影響他人的能力,自然大打折扣。

 

經常被人忽略的,其實是文化資本,所謂的文化資本,其實就是一個人的認知水平和思維方式。


教育條件越好,時間和財富越是充足,個體就越有機會掌握正確且高效的認知和思維方式,他們的大腦中,就越有可能安裝正確的心智程序,有更大的可能做到獨立思考。

 

一般而言,經濟資本越多,相對應的文化資本和權力資本也就越多,而且隨着經濟資本的積累,會出現我們常常提及的“馬太效應”,也就是你越有錢,你就會有更多的錢,即使你不用上班,你賺錢的速度,也比那些辛辛苦苦的人,賺的多。

 

但我們都知道,經濟資本的積累,除了正確的努力之外,還得有運氣的眷顧,不是每個人都能找到和雷軍一樣的風口。

 

權力資本就更加不用說了,這個資本認的是血緣姻親,除非了能找到一個好的岳父,否則機會真的非常渺茫。

 

到這裏,我們算是把題目中的“沒錢和沒背景”給理清楚了。


沒錢,意味着沒有經濟資本,需要靠日夜上班來獲得工資,以此獲得生存;沒背景,意味着沒有權力資本,生活和工作沒有自主權,需要靠別人的臉色過日子,對別人的影響度爲零。

-02-

那沒錢沒有背景的人,實現階層跨越爲什麼會如此困難?


學術界爭論來爭論去,最終得出一個結論:因爲你沒錢。

 

摔!這難道不是廢話嗎?

 

當然這個觀點不是曾少提出來的,提出這個觀點的是行爲經濟學家Mullainathan,Shah和Shafir,他們三位長期致力於研究個體之所以會長期處於底層的原因。

 

他們認爲,長期缺乏金錢資源,會讓人形成稀缺心態(scarcity mindset),導致與稀缺資源有關的問題自動俘獲更多注意力, 形成注意力“聚焦”, 同時造成“注意力忽視”。

 

舉個栗子,當你好久沒有喫飯,肚子咕咕叫的時候,缺乏食物就會讓你形成稀缺心態。


你滿腦子想到的,一定是怎麼樣才能把自己給餵飽,至於長遠的事情,比如什麼自我提升啊,心理學啊,你壓根就不會去關注。

 

因爲你沒錢,你的注意力就聚焦於當下更加緊急的事情,而一些非常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你卻會對其不聞不問。

 

當“冰花男孩”冒着大雪,翻山越嶺去上學的同時,千里之外北京私立學校的學生,正乘坐舒適的校車準時回到了學校。

 

“冰花男孩”在趕路的時候,大部分心思可能在祈禱雪早點停;而北京的學生,談論最多的,可能是昨天又學到了什麼。

 

同樣的,當你正在爲下個月的房租輾轉反側,難以入眠,同齡人的父母,大手一揮,就幫他置辦好了房子。

 

我之前就在文章中提及,經常上知乎的人,往往會產生錯覺,認爲中國目前大部分人都已經是中產階層,年薪百萬都是稀疏平常的。

 

但實際上,只要你有留意的話,就可以發現其實大部分人,都在爲“沒錢”所困擾。


要不然,拼多多這樣的優惠券軟件,爲什麼會這麼火?


如果個個都年薪百萬的話,爲什麼還要執着地剩那一兩塊錢?

 

越是沒錢,越不可能想要去改變自己,因爲你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在省錢省錢省錢(拼多多這樣的軟件)

 

越是沒錢,越不可能想要去改變自己,因爲你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想要即刻獲得快感(快手這樣的軟件)

 

至於什麼階層跨越,你即使有時間想,也只是想想而已。

-03-

面對這樣的一種困境,我們最應該做的是什麼?


現在有不少人在叫囂階層固化,這種說法其實是非常不負責的。

 

階層固化真正的含義是,同一個階層的人,只會而且只願意和同一個階層的人一起玩,無論你怎麼努力,怎麼開掛,都無法突破自己所在階層的藩籬,攻入到更高的階層城牆中去。

 

但實際上,我們的周圍,還是經常可以聽到不少實現階層跨越的人,他們的例子,或是近,或是遠,都在揭示着這樣的一個祕密:

 

階層還沒有固化,我們每個人都還有機會去追求更好的生活,去改變自己所在的階層。

 

那對於當下的年輕人來說,最應該做的事情是什麼?此時此刻做什麼事情,可以讓10年後,或者20年後的自己感謝今天的自己?

 

曾少覺得可以從以下的幾個方面着手:

 

1、一定要給自己製造閒餘

 

我們經常說“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這個俗語,也就是隻有當糧食有多餘,衣食無憂的情況下,我們纔有可能去做其他的事情。

 

正如餓的時候,我們會被食物給吸引;貧窮的時候,我們一心只想着省錢。

 

所以,一定要給自己製造足夠的閒餘,閒餘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時間上的閒餘,另外一個是金錢上的閒餘。

 

時間的閒餘,首先要知道如何克服自己的拖延症,不要把所有的工作,都堆積到最後的一刻纔去做。


因爲一旦把工作拖到最後,你的注意力,就會被工作給綁架,你就沒有多餘的時間,去思考更加更重要的事情。

 

其次是要節省不必要的時間支出,長距離的通勤和漫無目的上網,其實浪費掉你大量的時間,你可以找一個星期統計統計,如果把這些時間給省下來,可以做出什麼樣的成績。

 

時間的閒餘,就是爲了讓自己有更多的思考時間。

 

接着是金錢上的閒餘,一定一定要節制好自己的慾望,遠離各種所謂種草文章的洗腦。


你不可能因爲買了LV包包而上升一個階層,更不可能因爲置辦了任何大件奢侈品,而成爲衆星捧月的焦點。

 

理財經典書籍《窮爸爸,富爸爸》提到窮人和富人之間的區別,就在於富人一直在購買資產,而窮人一直都在負債,富人購買奢侈品,用的都是資產的增值部分,而窮人購買奢侈品,動用的都是自己的血汗錢。

 

消費主義鼓吹的,就是要讓你買買買,讓你誤以爲自己買了什麼奢侈品,就等同什麼樣的人,這種洗腦方式,一定要加以警惕。

 

除了必要的開銷和社交活動之外,每個月都要按計劃省錢,“荷包有錢了,做人才會有底氣”,金錢上的閒餘,才能讓你不慌。

 

2、保持終身學習和身體健康

 

努力學習,做一名終身學習者,大概是你往上升最好,也是最划算的一種方式。

 

通過學習,雖然不能立刻讓你實現階層跨越,但至少可以讓你習得且不斷強化自己的文化資本,當你的文化資本足夠強大的時候,同樣也可以走向人生的巔峯。

 

喜歡科幻小說的朋友,相信對劉慈欣不會感到陌生,他大學畢業後就到山西陽泉娘子關發電廠工作,這要擱到現在,肯定會很多人認爲一旦到這樣的地方去上班,怎麼可能實現階層跨越呢?

 

但劉慈欣硬是用《三體》證明了自己,憑藉這樣強大的文化資本,他也實現了自己的階層跨越。

 

文化資本,可以轉化爲經濟資本和權力資本,這是很多人沒有看清楚的,即使清楚了,也不願意去改變。

 

你讓他們畢業三四年之後,還繼續拿起書來讀,簡直可以說要了他們的命。

 

另外一個是要保持身體健康,身體可以影響一個人心理。


當你勤於鍛鍊的時候,你也在自我暗示自己是一個自信的人;而當你垂頭喪氣的時候,其實就已經默認自己是loser了。

 

3、把戰線拉長一點,再拉長一點

 

最近曾少在看《社會學的邀請》,這本書整體來說超級棒,裏面有一句我覺得非常有道理:

 

大多數人之所以感到焦慮和痛苦,是因爲他們認爲自己用一生的時間,就可以實現階層的大跨越。

 

但實際上,很多人終其一生都在同一個階層上進行流動,想要實現階層的上升,更多的是需要兩三代人的共同努力。

 

是啊,改革開放後的社會,發展實在是太快了,每個月,每個星期,每一天都有人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實現階層的上升。


但你目所能及的,都是單個個體的上升而已,其背後家族努力的過程,你卻無法看見。

 

所以,千萬不要過於着急,只要你能比自己的父母更努力一點,比你的父母更優秀一點,收入和職業更好一點,其實就已經很棒的了。

 

只要通過一代人、兩代人、乃至三代人共同的努力,階層跨越這個目標,還是可以實現的!


原作者名: 曾少賢

轉載來源: 曾少賢(ID:tobefun2017)

轉載原標題:

授權說明: 口頭授權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