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最富裕的王朝之一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传世名画。从汴河两岸的柳丝风片,到酒楼市井的人喧马嚣;市井民俗,亭台楼阁,城门虹桥,无一不展现在画中。汴河楼船,蹴鞠斗鸡,相扑赛马,一切都显现出汴京奢糜的生活。

从这幅传世的名画里,我仿佛看到了繁荣的宋朝,繁华的汴京;同时,也仿佛从中看到了宋朝的从繁兴而奢华,由奢华而哀败的过程;不由得引人生出无限遐想……。

汴京(今河南开封),这个方圆三十余公里,人口一百五十余万,历经北宋一百六十八年,九代皇帝,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富丽辉煌的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会,怎么会在女真人并不强大的铁蹄下顷刻消亡呢?

宋朝被许多人视为积贫积弱的屈辱朝代。从后晋的石敬瑭为了做儿皇帝,把云燕十六州割让给契丹起,至北宋建立为止,被割十六州就再也没有被收复过。因此,宋朝在中华五千年历史上,是统一后的中国疆域最小的一个王朝。一百六十余年后,失去了淮河以北的半壁河山;再相隔一百五十余年后,又失去了整个神州大地。而且,竟然两度亡于北方胡人的铁蹄,牵羊系颈,国君被囚在茫茫草原深处。“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我仿佛听到了民族英雄岳飞的慷慨悲歌。

其实,仅从亡国悲剧上来定性一个朝代,多少对这个朝代有些不公,,至少没有完整地看到这个王朝的全部真实面貌。宋朝并不是所有三百余年间一直虚弱不堪,更不是一个贫穷的朝代。也许你不相信,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最富裕的王朝之一。

宋朝的版图要比汉、唐两朝小许多,但人口却出现爆发性增长。据史料记载,宋朝人口超过一亿,比汉、唐时期多出一倍。北宋时,粮食亩产达到三石;南渡后,大批中原士大夫和农民南下,开垦土地,发展农业,农业的生产力超过汉、唐时代两、三倍之多,粮食亩产更是高达六、七石。这是从前农夫想都不敢想的。粮食丰收,人们有了更多时间从事各种手工业,文化活动,商业活动。

宋朝不再是传统农业税占主导地位,商业税、专卖税占全部税赋的百分之七十。换句话说:宋代的中国就开始不是一个传统的、完全的农业国了。

“清明上河图”就描绘了北宋时期,汴京人们的生活状况。

宋代的文化、科技、绘画、诗词、书法包括宋瓷,都达到空前高度,闪烁着耀眼光辉。再加上活字印刷的普及,使宋代书籍大量刊刻,流行天下。宋文化对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

这个朝代名人会萃,大学者、大科学家、大诗人、大画家、大音乐家、大书法家如满天繁星。更不要说“苏、黄、米、蔡”的传世书法;徽宗皇帝的宫庭画院;布衣工匠毕升的活字印刷;以及世界上最早的流通纸币--交子。这个被北方游牧民族两度灭亡的大宋王朝,原来是这样的熠熠生辉。

可是,这又是一个市井乡间,到处吟唱着情歌的朝代;是一个文人士大夫,拿着高薪厚禄,整天狎妓纵酒,不停地变法攻讦,政敌群起的朝代;是一个自由性爱却又风行严谨的程朱理学思想的朝代。总之,既是一个香艳无边的,也是一个经济发达,科技先进,文化昌盛却又思想混乱的朝代。汴河与西湖,见证了这个王朝的南柯一梦。

宋朝是当时世界上少有的经济强国。只还过,它与野蛮剽悍的游牧民族靠得太近,楼台脂粉,风花雪月全被契丹人、女真人狼一样的眼睛盯上了。传说柳永的词“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流传到北方大漠深处,就曾激起金主完颜亮的吞并野心。

有人说,宋朝跟在盛唐后面再度崛起,是它的幸运。可与剽悍野蛮的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同时代,又是它最大的不幸。

靖康元年(1126年),女真人在灭了契丹人的辽后,旋即发大军南下攻宋。金兵渡过黄河,逼近汴京(开封)。宋钦宗派使臣答应割地纳款称侄。当金兵退走时,各地勤王援军二十多万己陆续赶到汴京外围,而金人所有兵力不过六万多人。翌年,金兵再度南侵,掳走徽、钦二帝、皇后、太子及诸王妃,且押送北上,北宋亡矣!

一百五十年后,历史再次重演。

偏安东南一隅的南宋王朝,在一片歌舞升平中传承了八朝后,再次遭遇了来自草原深处蒙古铁蹄的蹂躏。只不过,这一次亡国之痛更为惨烈,中华民族遭遇的文明劫难更加深重。

德佑二年(1276年)三月,元军攻破临安(今杭州),掳走宋恭帝、太后、王公大臣。南宋残军不降,重新拥立小皇帝向南退却,并继续与元军作战。祥兴二年(1279年),元军大破宋军于南海之上,左丞相陆秀夫背负小皇帝蹈海,所有随行转战军民均赴海殉难。是日,海上浮尸十数万具,最后的中华文明之光就此熄灭在南中国海上(宋少帝墓现座落于深圳蛇口)。南宋亡矣!

就这样浅斟低呤三百年;就这样纵酒风流三百年;就这样政客叠出、相互攻讦三百年;大宋亡也。

其兴也勃,其亡也忽。一个朝代,无论它是亡于手握重兵的叛将;或是造反夺权的诸侯;或是揭杆而起的农民;都未曾招致后人如此强烈的痛心疾首。唯独亡于野蛮民族的铁蹄,让先进文明遭受落后野蛮的践踏;竟然还是在繁华先进的情况下,两度重蹈覆辙,怎能不让人唏嘘心痛。

(全文完)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