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前的今天,1905年4月3日,《革命軍》的作者“革命軍中馬前卒”鄒容死於獄中

鄒容小傳:一個18歲的富二代,寫出《革命軍》,成爲馬前卒

鄒容(1885年-1905年4月3日),今重慶人。中國近代著名革命宣傳家。

年僅18歲時,出版《革命軍》一書,署名“革命軍中馬前卒鄒容”,章太炎作序。《革命軍》一書風行海內外,暢銷一百餘萬冊,是清末革命書刊中流傳最廣的,對散播革命思想有很大貢獻。

蔣介石、胡適等在青少年時期都曾閱讀過《革命軍》。蔣在日本振武軍校對此書“晨夕覽誦,寢則懷抱,夢寐間如與晤言,相將提戈逐殺韃虜”。胡適回憶1904年在上海梅溪小學唸書時看到《革命軍》:“有一天,王言君借來了一本鄒容的革命軍,我們幾個人傳觀,都很受感動。借來的書是要還人的,所以我們到了晚上,等社監查夜過去之後,偷偷起來點着蠟燭,輪流鈔了一本革命軍。”

《蘇報》稱之爲“國民教育之第一教科書”。這本書雖然只有兩萬多字,但它卻是第一部系統闡述革命理論的鉅著,被譽爲中國近代的《人權宣言》。隨後,蘇報被查封,鄒容自投巡捕房,與章太炎共患難。後被判處2年有期徒刑。1905年4月3日,死於獄中,年僅二十歲。

1912年3月29日,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追贈鄒容爲陸軍大將軍。

鄒容小傳:一個18歲的富二代,寫出《革命軍》,成爲馬前卒

留學日本

1885年,鄒容出生於四川省巴縣(今重慶),原名鄒紹陶。家庭富裕,是個"富二代"。幼年曾就讀於廣益中學,是第一屆畢業生。1898年(13歲),戊戌變法失敗,當得知譚嗣同等六君子變法遇難的消息,他悲憤不已,作詩曰:“赫赫譚君故,湘湖士氣衰。惟冀後來者,繼起志勿灰。

1902年(17歲),自費赴日本留學,就讀於東京同文書院,開始參加革命運動。他給自己改名叫“鄒容”,意思是從此容顏改變、脫胎換骨。

鄒容小傳:一個18歲的富二代,寫出《革命軍》,成爲馬前卒

(留日學生鄒容)

革命軍中馬前卒

1903年(18歲),因與同學張繼、陳獨秀等人一同剪去清政府留學生監督姚文甫的辮子,事後被迫回國。至上海後,與革命志士章太炎、章士釗等人結爲摯友,積極參加拒俄運動與愛國學社的革命活動。

1903年5月,鄒容的《革命軍》由上海的大同書局印刷出版。署名作者爲“革命軍中馬前卒鄒容”。書中呼籲排滿反清,號召人民起來革命,誅殺清帝及滿人,建立獨立自由的“中華共和國”。

章太炎稱之爲“義師先聲”。 章太炎寫的《駁康有爲論革命書》同時出版。這兩篇名著,是當時宣傳辛亥革命最有力的姐妹篇。章士釗主筆的《蘇報》,刊登了《〈革命軍〉自序》,和評論《革命軍》的文章,譽之爲“國民教育之第一教科書”。

這本書雖然只有兩萬多字,但它卻是第一部系統闡述革命理論的鉅著,被譽爲中國近代的《人權宣言》。不久《蘇報》被查封,鄒容與章太炎一同被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通緝。7月1日,鄒容自投巡捕房,與章太炎共患難。後被租界判處2年有期徒刑。1905年4月3日死於獄中,年僅二十歲。

鄒容小傳:一個18歲的富二代,寫出《革命軍》,成爲馬前卒

(上海的鄒容紀念館)

後世紀念

鄒容遺體葬於華涇鎮黃葉樓西側(今鄒容紀念館)。墓碑由蔡元培所題,爲避清廷耳目,寫爲“周容之墓”。過神道石階有石碑一座,刻有章太炎篆書“贈大將軍巴縣鄒容”。墓後爲章太炎撰文、于右任書的青石墓表。

1912年3月29日,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追贈鄒容爲陸軍大將軍。1943年12月,重慶市政府將城內的新生路改名爲鄒容路。1946年6月,在重慶市區南區公園建立起鄒容烈士紀念碑。

鄒容小傳:一個18歲的富二代,寫出《革命軍》,成爲馬前卒

(重慶的鄒容烈士紀念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