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風的藥魚,今天也有應用的空間;竈心土少了,農村也能找到,作者思維巧妙,值得學習;丁香柿蒂湯治寒溼型呃逆,是一個可學習,可複製的經驗。

專治產後風百效神方——藥魚

作者/楊清雲

過去生活條件差,天氣也較現在冷,人們都處在飢寒交迫的生存狀態中,所以,婦女生小孩落下產後風的人較多,表現爲身疼,頭疼又怕見風,四肢困疼又指節僵強等等。

治這種病的方法雖然很多,但根據疾病與時俱進的病勢觀看,當時生孩婦女的身體都處於民間所謂的“虧症”狀態中,所以扶正驅邪是大治則。在這些衆多的有效方子中,最符合這一治則而且效果最好的一個方子,是喫喝藥魚黃酒發汗驅邪法。

此方來自南陽市宛城區新店鄉下王莊村張小窪自然村張氏家族。

據張氏傳人說,其祖上並非是行醫人,因有恩於一奇人,奇人謝授以此方,並讓張氏家發毒誓:此方不能外傳泄密,只能每代不論有幾個兒子,只傳一門,且不能以此爲營生收病者一文錢。病者被治癒後出於感激,帶些雞蛋來謝,可以收下,但絕對不能收病人家一絲一毫錢!積德行善,不圖回報!如若違之,天打雷擊,斷子絕孫。

張氏後人講,之所以這樣,是因爲怕貪財黑心人掌握此方,天下窮苦百姓無生矣。

張氏幾代後人堅守積德行善信念,一直無償送藥魚到九十年代未。因爲現代人生活醫療等條件好多了,慢慢地,這種病到今天幾乎近於絕跡。再說現在污染嚴重,原來野外溝塘水草豐茂,魚蝦蛇蟲到外都是,現在塘乾溝枯,垃圾遍地,何有魚蝦!

所以善行終止,不再製藥魚送人了,祕方也公開了。

其方如下:在每年冬至那一天,逮些鯽魚,刨腹洗淨不去鱗甲,內裝滿藥粉晾乾備用。藥粉成分:桂枝、羌活、獨活、黃芪、當歸、川芎、白芍、甘草。

用法:將裝滿藥粉的鯽魚在瓦上焙乾焦、研粉,大魚一個,小魚可兩個。然後用一大碗黃酒在鍋中燒開,將藥魚粉散入,趁熱喝下,並蓋被子入睡,出通身黃汗即愈。一般一次即愈,少數病重者可二次,無有不效愈者。

此方魚酒大補,配合風溼補氣活血藥物,補正驅邪,正中那個時代此類病。真乃神方也!

取象比類用竈心土治療失眠一得

作者/楊奉德

此一得頗蹊蹺,一男子失眠多年,又託親戚(就診病人)在電話之中詢問,遂囑取家中竈心黃土約二兩餘水煎服,連服三天,不知效否?權且一試,喝完來面診。

電話之中我想“失眠多年求方,肯定多方治療乏效,今又不能面診,不得其症;然寤寐者,寤則從陽,寐則從陰。失眠之症不離陰陽不交,水火不濟。又病多年,久病多虛,陽氣自不固祕,想恩師當年用祝味菊先生所創‘溫潛法’治重症失眠的路子,自忖竈心土乃柴草之火久煉而成,黃中兼有紅褐之色,最能伏火而潛陽,交濟坎離。”遂囑一試。

過幾日來面診(2018.4.28),自訴甚效,第一日即可安睡3小時,連喝三天,已能安睡5個多小時,這是幾年來少有的。觀其面萎黃少神,診其脈弦大滿指,尺浮而長。舌紅無苔,此乃陰陽久離,陽躁陰涸之象,遂擬竈心土120g、烏梅30g、小麥30g與服,此乃取竈心土化躁陽爲陽精,精則養神,神安而魂藏,魂藏而魄歸。烏梅助竈心土收斂上浮之龍火,由火而土,由土而伏。《本草崇原》:“烏梅味酸,得東方之木味,放花於冬,成熟於夏,是稟冬令之水精而得春生之上達也。”小麥養心益脾,意志得藏。

以上方出入治療一月,其病向愈。

按:失眠之症,中醫之不寐。近年來逐漸成了多見病,罹此疾患者漸多,中醫辨證施治多有良效。《黃帝內經》“黃帝曰:病而不得臥者,何氣使然?岐伯曰:衛氣不得入於陰,常留於陽。留於陽則陽氣滿,陽氣滿則陽蹻盛,不得入於陰則陰氣虛,故目不瞑矣。”《類證治裁·不寐》:“陽氣自動而之靜,則寐;陰氣自靜而之動,則寤;不寐者,病在陽不交陰也。”由此可見治療上交濟坎離是執簡御繁之法。

蓋陽生則陰長,陽長陰藏,火藏而心神自安,寤寐自然。

上述一得,其思路來源於我們中醫學的思維“取象比類”法。所幸藥中病所,爲患者解除了病痛。竈心土又名伏龍肝,伏者,藏也;龍者,火也,陽也;從名通義即具潛陽藏陽之功。諸本草未載其治療不寐者,然今取效甚捷,足證吾中醫學者須具中醫思維也。

合方巧治頑固呃逆一例

作者/自強不息

患者趙X,男 ,42歲,陝西洛川本地人,機關幹部。2018年9月14日初診。述呃逆發作3年有餘,起初因胃炎病求醫,病症不明顯而患本病,曾去西安、咸陽、寧夏等地求醫,前醫予以旋覆代赭湯、丁香柿蒂湯、橘皮竹茹湯等化裁加減,口服“西沙”、“蘭索”等無效,經朋友介紹,來我處就診。

診見:身材高而偏瘦,面容憔悴。問之,未犯病時有便祕現象,平素納差,每月無明顯誘因犯1-2次,每次持續一週左右不等,堅持服藥不見好轉,必要時服用安眠藥緩解症狀,不經意間而愈。切之右寸關脈數而滑,察之舌滑無苔中有裂紋。

辨證:寒溼氣機痹阻,胃氣上逆。

處方丁香柿蒂湯加減:丁香5克,生薑10克,柿蒂15克,黨蔘15克,合歡皮15克,枇杷葉8克,桔梗6克,葛根20克,木香6克,焦檳榔8克,炒白芍20克,炒白朮12克,地龍10克,炙甘草6克。五劑。一日一劑,一劑分三次。

9月17日,電話告知讓保存好方子,以便後面調理用,問而得知,一劑喫完後,呃逆自止。

9月20日,電話詢之,呃逆自止,無不良反應。

方藥分析:本方看似平淡無奇,實爲寒熱並用,調理氣機之妙方。內含丁香柿蒂湯、芍藥甘草湯、奔豚湯、四磨飲、四君子湯五方,該方的組成得益於陝西民間名老中醫王幸福看病善用合方、有事選方取法主藥,“拿來就用”的治病思想。該方瞄準病機,集中力量,故能達一劑知,二劑已,五劑愈之效。

本方的奧妙之處還在於運用了“撥轉樞機法”該法劉方柏老中醫在2017年4月7日撰文“撥轉樞機法”巧治呃逆、偏癱中有介紹(內有丁香與鬱金同用,“十八反之一”)。由於病機雖同,寒熱有異,故去黃芩、通草、射干而不用代之於桔梗,與枇杷葉合用爲升降氣機之一組藥。因畏懼鬱金與丁香相畏而代之以合歡皮,該藥湖南中醫藥大學彭堅教授常用其代替李根白皮,效佳。

葛根作用有三,一是緩解痙攣解決“強几几”,二是合四君子湯升提胃氣,三是最重要的與合歡皮共用爲奔豚湯,治其上逆之氣。地龍的用法取其緩解平滑肌之用,爲對症選藥,加強療效。

——END——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 中醫書友會,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歡迎您原創投稿)

⊙責任編輯:李小五

⊙運營編號:GYZX0002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