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由投中信息、《投资中国网》举办的“2016年中国投资年会.深圳”在深圳香格里拉酒店举行。 随着资本市场改革逐步深入,政府鼓励大力发展私募行业。私募股权机构也在优化投资策略、增加退出路径等 诸多方式推动行业创新。如何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产业体制改革及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等一系列问题 在大会讨论。

盛世投资姜明明:中国母基金发展趋势及展望

会上,来自盛世投资的姜明明发表了名为《中国母基金发展趋势及展望》的主题演讲。

以下为其精彩观点汇总:

盛世投资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姜明明首先介绍了盛世投资,这家成立于2010年、最早用市场化方式来运作的母基金,历时6年,目前管理规模超230亿,通过投资80余家国内优秀GP,而持有公司股权超过1200家。

姜明明提到,不久前台湾的创投圈朋友问他,为何台湾没有私募股权母基金这样的业态?姜明明总结了三点:第一,中国母基金的发展首先是因为中国的市场的体量非常大;第二,它的区域化特点非常明显——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长三角、以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目前是中国私募股权母基金最活跃的三个区域;第三,中国母基金目前发展虽快,但整个市场格局尚未确定。

他认为中国私募股权母基金的发展潜在动力来源于政府的大力推动、政府财政资金的运用的市场化,而且无论是政府平台还是各个园区都在谋求产业的转型和升级……

深耕于中国私募股权母基金行业,姜明明对它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了自己的预测。他认为未来中国的私募股权母基金会越来越市场化,而他也预判了市场化的标准:

第一,未来无论是政府型的还是市场化的母基金,首先它的资金来源应该市场化,不应该只有财政资金,不应该只有国资在参与,或者在这个市场中起到主导作用;

第二,投资决策的市场化,在投资决策的环境里面,应该是让专业人来做专业的事情,应该是真正的是委托管理的理念,这个未来也是一个大的方向;

第三,未来退出机制的市场化,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

以下为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先生们、女生们: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投中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能够让我们大家在这里相聚一堂,来交流一下行业的发展想法和趋势。今天因为我的题目比较大,叫“中国母基金的发展趋势及前景展望”,在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过去六年的心得,然后也展望一下未来,看看未来的母基金根据我们在国内的业务实践包括我们近期的发展,跟大家做一个分享。

一、解析盛事投资

在这里首先想花五分钟的时间给大家过一下,把我们盛事投资的情况简单说一下,因为我们成立于六年时间,我们在目前在全国有八个分公司,深圳目前还没有,所以到深圳的机会也不是特别多,虽然我们在深圳投了很多的基金。在这里想把我们的情况跟大家简单汇报一下。

我们是2010年在北京成立,应该是国内最早的用市场化的方式来运作的母基金。经过六年的发展,我们目前管理的规模超过230亿,在六年的时间里,我们已经投了80多家国内优秀的GP,通过这80多只GP,目前持有了公司的股权超过1200家。在投资组合里面目前已经有在国内外资本上市的有25个,实现退出的有130多家。从整个的投资的效率来看,无论是母基金还是子基金,我们也一直在更新我们的数据,因为每个我们投的子基金都会有半年报和年报,我们投的1200家企业在中国目前宏观经济形势不太好的情况下,平均每年的加权收入和利润增长有15-20%,所以也给我们很大的信心,我们过去真的是在中国六年的时间里面投了最好的这批基金也投了最好的一批企业。

过去六年时间里面,可能没有人像我们这样在私募股权行业里面做母基金,我们目前整个团队有120个人,有这么大的规模的团队,在全国有8个分公司。我们给盛世投资已经贴上了一个很明显的标签,我们目前是中国最大的市场化的私募股权母基金管理机构,也是中国最大的政府引导母基金管理人。我们也希望成为中国未来的创投生态圈和产融经济平台。

这是目前我们公司的业务和板块,我们除了有地域的板块以外,还有我们条线的板块。主要来看,目前总部在北京,然后我们在上海、宁波、杭州、武汉、重庆、海南都有自己的分公司。从产品线来说,目前我们可能是国内第一个提出母基金产业化,与未来产业贴近的一家机构,所以在业务板块里面除了有政府的引导基金以外还有半导体产业、文化产业、医疗产业、教育产业,我们把这些产业单独拿出来发展。另外我们还有两个功能板块,一个是PPP的基金平台,还有我们做早期创新创业的孵化器盛世方舟的平台。

从我们六年下来的业务实践,应该说国内也是国内最早用市场化的方式做母基金。当时我们看到目前国内主要有三类主体在做母基金,当然前一场论坛大家也做了分享,包括外资的母基金、国有平台的母基金和民营的市场化的母基金。从目前来看,外资的母基金的在国内拓展得不是特别快,主要是政策影响,主要是国内目前人民币基金的要求,还是不允许外资的参与。但是现在很多外资的机构在国内设了代表处和分支机构,主要是希望用中国的钱投到海外的基金里面去,这个是他们在国内目前的业务类型。这两年下来,国内很多国有的平台,包括很多省一级的投资公司都在做国有的母基金,从我们跟他们的交互来看,国有的母基金核心最大的解决不了两个问题,一个是投资效率,第二是团队经营。但是从我们的角度来说,我们很多的国有平台有非常好的合作。

二、中国私募股权母基金的发展现状

我是上周跟台湾的一个创投的老前辈做过交流,大家也在说为什么听了我们的发展觉得发展非常快,从无到有,从一个基金三五千万人民币到现在230亿,发展速度非常快。台湾的朋友问我说为什么我们台湾没有私募股权母基金这样的业态。因为大家知道,在国内最早的一批创投的机构,从2000年开始看起,国内最早的一批机构很多是从台湾过来的,包括一些优秀的投资人,但是在台湾的创投行业里面,其实是没有FOF的环节,我跟他们交流的时候也说了我的看法,第一是在中国母基金的发展首先是因为中国的市场的体量非常大,我们这个行业在国内不到20年的时间,早期基本是外资的母基金,07、08年随着创业板的开设,人民币基金开始有一波飞速的发展。目前在我们基金协会备案的机构虽然现在清理了一些,但现在还有12000多家,整个市场规模大概4、5万亿,这么大的市场规模,其实为母基金提供了一个发展的平台和土壤。

第二是中国私募股权市场的发展来看,它的区域化特点非常明显。目前主要是在三个区域,像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然后长三角,以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目前是我们这个行业最活跃的三个区域。区域化的格局和特点是非常明显的。所以母基金在这个里面能发挥很好的配置功能,帮助这些特别是市场的个人去选择基金,这里面还是存在着很明显的信息不对称,这是第二。

第三是从中国母基金的发展来说,我们目前虽然发展很快,但是整个市场格局还没有完全的定下来,不像在欧美特别是在美国,经过三四十年的发展,这个市场相对已经比较完善了。母基金的解决信息不对称的功能这个作用是在下降的,但是在中国大家可能也会有感受,特别是这两年,在老牌的机构里面出来的新基金,我们叫老人新基金的情况特别多。整个市场的钱不断在增加,有不断的新的机构在出现,其实也是为母基金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土壤。

三、中国私募股权母基金的动力来源

中国目前的私募股权母基金我们认为发展的潜在的动力来源于这么几点,也是我们公司这几年飞速发展的前提,一是从政府角度来说,政府的大力推动,这里面主要是两点,第一是这届政府是对创新创业特别的重视,把创新驱动作为国家战略。以前我们说创新创业,可能大家有感受的,政府推这个的时候并不是特别积极。但是到了这届政府的时候,随着人口红利、随着进出口贸易包括投资手段的使用的下降,创新驱动真的成为国家战略,我觉得这个是第一个大方向。第二是政府财政资金的运用的市场化,特别是政府对创新创业的支持,从前十年基本是以无偿拨款的形式转为投资,拨改投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趋势,未来无论是在创投引导基金还是在产业引导基金方面都会有更多政策上的推动。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到现在,其实整个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保险,随着无风险收益的下降,因为利率降得很快,在资产端在寻找好的资产,资产端的配置压力是非常大的,这部分也是我们我们私募股权主要的资金来源。这是第二点。

从产业角度来说,现在无论是政府平台还是各个园区都在谋求产业的转型和升级。同时要求产业未来的发展包括培育新兴产业,包括并购的趋势,其实都为中国的私募股权母基金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前进动力。

四、母基金发展的“两端式”核心

所以,对于母基金的发展,我们认为,未来其实核心的是在两端,因为母基金本身在我们看来它只是一个基金的平台、一个资产配置的工具,未来在资金端和资产端两端,母基金在这个里面看我们如何来发挥我们的功能。所以从资金端的角度来说,我们自己的体会是未来在中国的私募股权市场上,配置型的资金会越来越多,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前几年我们所管理的无论是政府还是机构的资金,我们目前在整个管理规模里面大概有160个亿是跟政府和机构相关的。对于政府和机构来说,他的资金委托管理的时候往往是有诉求的,我们把它称之为功能性的诉求。但是未来我们相信随着中国市场的发展,包括很多家庭的传承,配置型的资金越来越成为市场的主流,这是我们的看法。如果是配置型的资金的属性越来越多的话,其实是能够为我们这个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的来源。

从资产端来说,我们觉得早年间我们做了一个PE和VC的投资,大家对这块新兴产业,无论是TMT、生物医疗包括新能源、新技术,但是未来我觉得像母基金配置的标的会越来越多,包括未来的基础设施、房地产,其实母基金都可以来进入。

五、中国私募股权母基金将越来越市场化,那市场化的标准是什么?

未来中国母基金的趋势来看我们做了一些总结,第一是未来中国的私募股权的母基金会越来越市场化,大家听了这些词可能都会觉得非常熟悉,因为所有的政府的引导基金都在说市场化,什么样的运作、什么样的资金的组合方式是真的能够实现市场化?市场化的标准是什么?我们在这个行业里面也首先提了这么几条标准想跟大家一起来探讨。

第一,未来无论是政府型的还是市场化的母基金,首先它的资金来源应该市场化,不应该只有财政资金,不应该只有国资在参与,或者在这个市场中起到主导作用。因为大家可能对这个行业都比较了解了,无论是欧美的还是私募股权相对比较发达的区域,没有哪个地方母基金也好、子基金也好,它的来源是靠政府的、靠国有的。政府和国有的资金在这里应该只是发挥引导的作用,这是第一个资金来源市场化。

第二,投资决策的市场化,在投资决策的环境里面,应该是让专业人来做专业的事情,应该是真正的是委托管理的理念,这个未来也是一个大的方向。其实在国有的体系里面,因为我自己以前也在国有投资公司待了很多年,在这里面很难解决政府过强的干预或者政府对投资的决策包括对投资流程的关注,这其实在体制内是很难突破的。

第三,未来退出机制的市场化,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这是市场化。

产业化。因为现在无论是政府引导基金还是创投引导基金,无外乎两个方向,一个是培育新兴产业,第二是更多地跟当地的优势产业或者上市公司做结合。这个趋势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是特别的明显,因为之前各个地方做创投引导基金,规模算不小。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很多省市都是拿出上百亿的资金,重庆的三百亿,山东也是四百亿,跟我们在一起合作的江苏省也拿了几百亿出来。这些大钱出来,其实不仅仅是推动创新和创业,未来其实是更强调用政府的产业的引导资金,来结合当地的优势的公司,特别是当地优势的上市公司,来帮助当地第一个是做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第二个是培育新兴产业。未来的母基金一定是更加强调产业化,跟产业有更多的结合。

专业化。这也是一个很明显的趋势。因为现在整个中国的私募股权基金,特别是从子基金的投资来说也越来越专业化,所以我们看到最近成立了很多专门投医疗大健康的、专门投文化的、专门投TMT的这样一些专业的子基金。从这个行业形成理论来说,未来母基金的发展方向不可能存在着一个基金能够包打天下,未来可能也是强调基金的专业化。这是一个方向。

两极化。现在中国的私募股权母基金越来越有两头化的发展趋势,一个是往早期走,越来越偏向中早期;一个是越来越偏向中后期的产业并购基金。围绕这两个方向,我们也做了一些业务的调整,比如我们做了第一个天使母基金,专门布局中早期的投资机构,我们也和政府合作。

综合化。从未来的母基金来说,它可能有创新创业的母基金,有产业发展的母基金,可能未来还有PPP的母基金,甚至把它作为一个综合体。

六、私募股权母基金的未来业态

从未来中国的我们说股权的母基金的表现业态来看,随着创新驱动战略,我们大概把它分为这么几类:一类是我们一直在做的创新创业母基金,第二是产业母基金,第三是城市综合发展母基金。

我们通过母基金、直投基金包括创业孵化,还有我们跟京东合作的股权众筹,以孵化+投资,基地+基金的方式,向二三线城市做聚集,推动当地的创新创业的发展,我们在我们设立公司的地方都能够实现创新创业创投的平台,实现当地的闭环。

从产业的母基金角度来说,我们现在在湖北、江苏的业务实践,主要是围绕着当地的优势企业和上市公司,帮助他们做产业的转型和升级。其中很大一块是帮他们做并购。从我们去年在国内的业务来说,利用政府的资金帮他们做杠杆,放大他们资金的盘子。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我们都帮他们在转型产业和并购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除了我们常说的这两类基金之外,PPP的母基金未来应该也是一个大的趋势和方向,大家都知道,2015年是PPP的元年,财政部和发改委出台了很多文件,仅仅两年多的时间,规模也是发展非常快。我们前不久看到一个数据,说已经统计到7千亿,其中中央财政有1千亿的政府的PPP的母基金。未来不断地有各级的省市也设立了很大规模的PPP的基金。PPP的母基金的好处,它可以在一个综合性的业务平台上,为不同的项目提供资本金的支持,其实是可以有效地放大两极的基金。同时在PPP的平台下,可以把很多的比如未来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园,包括一些产业的内容都加进去。我觉得从未来的发展来看,我们现在提出了一个概念,区域发展母基金。它的好处是在一个母基金的体系下,我们来实现多层次的功能。如果是单纯的PPP的母基金,或者是单纯的产业母基金,我觉得其实是不能够形成很好的结合,因为你只有园区的时候其实是很难把产业带动起来。我们现在跟江苏省财政厅的合作,也是希望能够把区域发展母基金的模式真正地扩出来,它的好处是在一开始做PPP的项目的时候就配了基金的工具、产业的内容,哪怕是带一点点产业的内容,都能够很好地带动这个区域的转型和发展。如果是在整个资金的盘子允许的情况下,我们也希望能够再组合一些创投的母基金,从而为整个基金注入更多的活力。

以我们过去六年的业务实践,整个公司的布局,我们对私募股权母基金的理解,我们大概提了这样的发展趋势。谢谢大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