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人碼農冒充AI,這家印度公司掙了1.6億,還拿過孫正義的投資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幻想:銀行的ATM裏面其實坐的是一位人類櫃員,每當有顧客來取款,背後的一系列操作其實都是他來完成。

在人工智能的大潮下,不少企業紛紛採用機器人員工來取代人類員工,同時給自己打上“高科技、智能化”的標籤。

但是也許就像你曾經想象過的那樣,你屏幕對面的,也許不是機器人,而是真人。

近日,據《華爾街日報》曝光,一家名叫Engineer.ai的“高科技”AI企業,其使用的AI並不是“人工智能”,而是一羣來自印度的程序員。

明星AI企業用碼農冒充AI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總部在倫敦和洛杉磯的Engineer.ai公司由兩名印度人創建,號稱可以通過人工智能程序,輔助缺少工程師的公司,自動“組裝”新的代碼。可以像定製披薩一樣,爲任何人和公司自動生成自己的各種網站和手機app。

2017年,Engineer.ai推出首款AI平臺產品BuiderV1。

官方介紹,使用Builder,無需具備任何技術,只要你有想法,就可以創建一個新的移動App項目,速度是現在開發流程的2倍,成本只需1/3。Engineer.ai表示,藉助內置的人類輔助AINatasha,就能實現移動App的自動化開發。只需要大約一個小時,能幫助客戶從零開始完成80%的移動App開發任務。整個軟件最高額度花費是不到2.5萬美元(約爲人民幣17.5萬元),可以完成一款類似Quara的軟件從設計到搭建的全過程。

用真人碼農冒充AI,這家印度公司掙了1.6億,還拿過孫正義的投資

該公司的創始人SachinDevDuggal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有了Engineer.ai,每個人都可以在不學習編程的情況下實現新想法。

收費低、速度快、市場大!Engineer.ai的這一想法迅速獲得買單。在2018年11月,Engineer.ai吸引了蘇黎世的風投公司Lakestar和新加坡的JungleVentures,以及軟銀旗下的人工智能專項基金DeepCoreInc.的投資,共2950萬美元,在當時,這是歐洲數額最大的A輪融資之一。

但是令人感到尷尬的是,據《華爾街日報》,該公司有內部員工透露,公司的業務其實並沒有使用AI,而是使用了印度程序員來冒充AI。

爆料者透露,目前公司根本不使用AI彙編代碼,其所聲稱的大部分demo製作和軟件生成,大部分都是依靠來自印度和其他地方的工程師來完成的。甚至,這家公司連一個像樣的人工智能專家團隊都沒有。目前,該公司的AI技術纔剛剛起步,要想真用上AI還要1年多時間。

用真人碼農冒充AI,這家印度公司掙了1.6億,還拿過孫正義的投資

就在被《華爾街日報》曝光之前,Engineer.ai還在網站上發表博客文章說,自己的機器能構建一個App60%的部分,其餘部分則由人類完成,但具體細節涉及商業祕密,他們拒絕詳細說明。

據《華爾街日報》,哪怕是用“智能人工”代替了“人工智能”,這家公司還是在2018年獲得了231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6億元)的收入,65%來自於印度。

在2018年底完成融資的時候,Engineer.ai也表示,2019年將實現45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2億元)的收入,並預計印度的貢獻將達到3500萬美元。

Engineer.ai方面表示,他們“非常清楚自己做了什麼”,並強調公司採用的技術準確來說是“人類輔助AI”。更有意思的是,Engineer.ai這款產品的名字Natasha(娜塔莎)在漫威電影中,就是黑寡婦的原名……如今看來Engineer.ai用這個名字似乎有些意味深長。

“智能人工”還是“人工智能”?

建立起一個全部由人工智能驅動的服務系統是很困難的。事實上,一些公司發現,讓人類像機器人一樣工作比讓機器像人類一樣工作更容易、成本也更低。

2016年,《彭博商業週刊》揭露了有些公司僱人每天花12個小時假裝聊天機器人或者智能助手,爲客戶進行日程安排等服務。這是一份令人麻木而疲憊的工作,員工們紛紛表示他們真的期待有機器人頂替自己的位置。

2017年,企業費用管理程序提供商Expensify公司承認,它此前聲稱的使用“SmartScan”技術的收據處理工作,至少有一部分是人工完成的。這些收據的掃描結果被髮給了亞馬遜的MechanicalTurk公司,在這家公司的衆包勞動工具上,這些收據其實是由低薪酬僱來的員工們處理並謄寫的。

2018年,據《華爾街日報》,谷歌允許數百名第三方應用開發者訪問用戶的郵箱,以此來完善“智能回覆”的功能。

報道稱,一家名爲EdisonSoftware的公司的AI工程師,用用戶的身份認證瀏覽了數百名用戶的個人電子郵件,以便改進郵箱的“智能回覆”功能。該公司沒有提及在其隱私政策中人們可以查看用戶的電子郵件。

今年5月份,《紐約時報》報道稱,谷歌能夠自動打電話的AI,被稱讚通過圖靈測試的Duplex,背後有真人在僞裝。根據《紐約時報》的報道,在他們的實驗中,四通訂位電話中有三通是真人幫忙完成的。

而谷歌也表示Duplex訂位服務的確有相當大的比重——約是25%由真人完成,有15%的AI訂位電話在途中必須有真人接手才能繼續下去。

此前,Facebook開發過一個基於文本的虛擬助手Facebookm,該公司稱這是一款可以和你聊天,可以輔助工作的萬能助手。

但是Facebookm的背後卻隱藏着代理商,當聊天內容變得過於複雜的時候,這些代理商就會接管。如今Facebook已經關閉了該服務,聲稱這只是一個實驗產品。

去年9月,國內一家有名的語音識別公司也被質疑人類翻譯冒充AI。隨後該公司回應稱那場會議的翻譯採用的是人機耦合技術,就是通過機器識別語音後轉錄爲文字並進行翻譯,從而降低人類同傳譯員的工作難度。

今年3月份,風投公司MMC發佈報告表示,在歐洲有40%左右的創業公司,都是假AI公司。它們在報告中指出,沒有任何證據能夠表明這些公司使用了AI,而只要打上AI標籤,它們吸引的資金就能多15%-50%。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等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