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在美国即将开启对伊朗的新一轮制裁前夕,美国财政部已经率先行动,将伊朗境内的14人和17个实体纳入到制裁清单,冻结其在美的所有资产,同时不允许任何美国企业同之有所往来。乍看之下,这一行动像是风雨欲来的提前渲染,但考虑在过去的时候,美国已经对俄罗斯以及其他对手使用国数以十次计的策略,实在没有什么新鲜感。在历经数次交手之后,这批在伊朗境内拥有较高地位的个人和实体过去既不会将财产放在美国,更不会寄托希望于美国的企业身上,所以所谓的制裁一说,所发挥的作用实在有限。

反倒是美财政部公示的名单以及制裁缘由,透露出许多让外界感兴趣的细节。根据美财政部长史蒂文⋅姆努钦的相关声明,之所以对这部分个人和相关集团采取“果断措施”,是因为怀疑他们在参与伊朗军方所使用的导弹及爆炸物的开发,更有甚者,伊朗核武器的研究工作,也有他们的参与在内。虽然对于种种职责,美方均未提供相关的证明,但一如昔日,打着维护地域完全的旗号,美军的任何行动自然不需要详加解释。只是如此以来,反倒是隐藏的两个细节,让美开始面临新的难题。

首先在伊核协议被撕毁之后的近一年时间里,尽管伊朗面临这石油出口受阻,贸易往来受挫的情况,但伊朗国内的秩序,似乎仍然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军工业的体系,也逐渐成型。过去一年,无论是伊朗国内外的媒体,几乎从未出现过民众示威或是科技专家变节的报道,相比之下,并未有外部势力疯狂渗透,却屡屡出现民众抗议乃至士兵投敌的乌克兰,的确应该好好学学。毕竟,决定国家兴亡的救世主从来不是所谓的北约或是欧盟,而只有民众自己。从这一角度来说,在伊朗救世主出现的情况下,伊朗已经坐稳了。

除此之外,尽管美军没有公布证据,但从提前展开的行动来看,伊朗的导弹发展显然已经让美军开始面临新的难题。要知道,去年白宫之所以违背其他五方的意愿,强行撕毁《伊朗核协议》,并非单纯的对伊朗发展核武器不满,弹道导弹的存在,同样令美国以及盟友以色列颇为忌惮。之后,一如美以双方的顾虑,射程超过3000公里的导弹如期亮相于伊朗的军备展览上,将以色列和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基地全部纳入覆盖范围之内,更是加速了美以双方的行动。按照彼时以色列军事专家的预言:在如此远射程的导弹面前,所谓的“铁穹”、“爱国者”等或将都变得没有意义,只要一颗落入,以色列就足以后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