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经数周的民众抗议之后,目前位于北非地区的石油大国阿尔及利亚形势仍然不乐观。因为一个月之前,现任总统布特弗利卡表态将进行他的第五次总统竞选,让整个阿尔及利亚反对声一片。一方面如前所言,布特弗利卡已经在总统位置上呆了20年,如果如今再次竞选,无疑是在将总统一职位变相变成终身制;其次,按照其目前82岁的高龄,且在2013年的时候罹患中风,所以对于未来的执政,民众并不抱信心。3月26日,阿尔及利亚国防部副部长萨拉赫将军正式表态,不准备承认布特弗利卡总统的合法性,公开同其决裂。

微弱的讯号一经释放,立即引起了法国为首的欧洲国家的注意。从3月22日开始,本来已经抵达印度洋的“戴高乐”号航母在得到相关指~示之后,已经掉头往地中海方向行驶,与此同时,英国和意大利也开始紧密股的加紧行动。目前虽然尚未有官~方明确承认,但已经有消息人士指出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号”和意大利的加里波第和加富尔号开始未雨绸缪,目的就是准备介入阿尔及利亚局势。分析者指出,西方国家如此一致的行动,阿尔及利亚很可能会在未来迎来一次大的动荡。

欧洲对阿尔及利亚形势的关注,除了自恃历史遗留原因,觉得仍然对北非地区有管辖权之外,基于阿拉伯之春的波及,也是影响因素之一。阿拉伯之春爆发之处,阿尔及利亚总统布特弗利卡曾竭尽全力维护该国局势,因此对西方国家造成的冲击和利益损害,不言而喻,所以如今欧洲反趁内乱之际介入,也在情理当中。这一情形,像极了昔日的利比亚。彼时,正是执掌利比亚42年的卡扎菲对西方态度强烈,导致“愤怒日”爆发之初,法国立即寻找借口纠集英美等国介入,实施大规模空袭。虽然之后卡扎菲立即组织反抗,但面对反对派的崛起和西方的介入,仍然无力回天。

相比之下,目前阿尔及利亚内部虽然没有反对派的强势崛起,但军方同总统公然决裂,内部坍塌的端倪已经相当明显,欧洲趁机介入,甚至比昔日颠~覆卡扎菲政~权更加容易。可以预知,未来不论是军方是否接受西方国家的调停,阿尔及利亚成为下一个利比亚几乎都已经不能幸免。站在局外者的角度,虽然希望阿尔及利亚可以远离战争,但在当了20年之后,布特弗利卡仍不愿意放弃权力,甚至为此不惜将原本在4月18日举行的总统大选无限期推迟,由此对民众情绪的影响,已然不亚于昔日的卡扎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