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成立的背景,是第二次大战后,同盟国对于世界格局和版图的重新定义与分割,包括五常的出现,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在这期间,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出乎很多人的想象,当时的中方并非是苏~联力荐进去,恰恰相反,是美国举荐进取的,希望前者能成为其在亚洲事务的传声筒(当然,后来基本完全失算),对此,苏~联还表达出了极大的不满。至于法国,则是英国为了加强旧欧洲在国际事务上的话语权拉进去的。事实上,当初部分国家还考虑过巴西入常,作为南美势力的平衡,但后来不了了之。

对于五常的地位,美国前国务卿科德尔·赫尔的一番话语可谓相当到位:“要是没有否决权,美国一天也不会留在联合国。”时至今日,这也是很多国家对五大国否决权的一种心态。所以随着很多国家综合实力日益崛起之后,要求联合国重新改革,从而有机会进入五常的呼声就开始越来越盛,比如印度等等。包括在去年的时候,因为叙利亚的问题,德国总理默克尔也曾顺势提出:安理会目前急需新的运作方法来解决问题,过去单纯依靠部分国家的表态继而进行决策已经不合时宜。虽然没直接提到五常的名字,但目的已经昭然若揭。

但正如联合国成立的最初目的,本身就有针对二战战败国的目的存在,所以尽管德国的忏悔态度良好,跟五常的关系处得不错,而且在近几年的时候,经济和军事实力也开始逐渐恢复,但未来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难度仍然非常巨大,正如默克尔所言,只要不进行改革,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就不可能允许其参与进来,但凡提出决案,总有五常会执行否决权。毕竟在制定新的规则的时候,德国、日本这种国家没有参与,之后再想要打破既有规则,触动其他国家的利益,就相当难了。

但是有难度并意味着完全没有可能,采用迂回战术也是德国目前的策略之一。去年11月底,德国财政部长肖尔茨在一场欧洲会议就曾提议,希望欧盟能以一个新的身份加入联合国五常,取代法国地位。出乎意料,这一言论当时并未遭到美方的否定,而对于中俄以及迫切脱欧的英国来说,欧盟和法国谁留在五常当中,似乎差别也不是很大。唯一难以接受的,只有法国。毕竟虽然实力不同以前,但五常身份仍然是法国目前引以为傲的标签之一,至于一旦欧盟加入,未来德国势必会通过其它手段企图成为欧盟代表,继而实现入常的目的。而可以预知,未来德国想要入常,法国一定会比其他几个国家更先投出否决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