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曾有网友好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作为战败国,受到了诸多约束,为何却在二十年之后,仍然敢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1919年,作为战胜国,英、法等国对德国提出了苛刻的制裁条件,比如军事力量的约束方面,只允许德国保留一支10万人的陆军和一支1.5万人的海军,除此任何进攻性的武器,都不允许保留。事后,对于制定的这个框架,很多乐观人士人认为,已经将德国栓牢,未来后者既没有实力也没有心思去发起战争了。

但对此,有人却有不同的意见。《凡尔赛和约》签订之后,法国福煦元帅曾表示,一战的结局,并非众所期待的和平,而只不过二十年的休战。此后很不幸,这一言论得到了验证。在一战结束之后,在短短的二十年时间里,德国就迅速恢复实力,组建了强大的军队,开始对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开始复仇计划。在希特勒的带领下,德国聚集108个师,230万兵力,2400辆坦克的强大军队,用对波兰的入侵行动做开端,指向所有那些曾经伤害过德国的人,而且来势,比第一次世界大战还要气势汹汹。

德国发动二战的主要原因,自然是第一次大战遗留下了诸多无法和平解决的待遇,作为战败国,德国的很多利益被其他强国所瓜分,所以在规则尚未成型之前,再次通过战争去索回失去的利益,无疑是最实际的方式。否则在长期的高失业率面前,德国只能等到苏~联和英法关系恶化到可能爆发战争的地步,才能迎来机会。从这一角度来说,既然避免不了一场血与火的考验,与其等到被打成一片废墟,倒不如率先出手。

第二个原因,就是绕之不去的经济问题,彼时,德国国内经济正在不可避免的走向崩溃,所以通过战争手段进行经济掠夺无疑是最佳方式,事实上,这一手段不仅仅用于困境当中,如今的某国也使用得得心应手。第三个原因,虽然当时名义上有《凡尔赛和约》的约束,但实际上,很多国家都在私底下用各自的方式加强同德国的合作,比如苏~联,就在本国设立工厂和军校,为后者输出军事人才。除此之外,另外一些协约国并不想欧洲的天平太过倾斜,也私下里为德国提供便利,让德国具备发动二战的硬实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