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想出名想瘋了?一大陸紀錄片執意參加金馬影展)

《少年問道》想出名想瘋了嗎?

近日,有臺灣媒體報道,大陸紀錄片《少年問道》一本初衷,堅決不退賽,該片創作者還極力標榜自己是目前唯一堅持參賽的內地影片。

消息一出,就有網友紛紛表示,這導演怕是想出名想瘋了吧。更有知名道教徒大V 全真教士梁興揚 在微博上直言此事讓廣大道教徒受辱。他還四連問指責中國道教協會的無作爲。

中國的道教徒如何看《少年問道》?刀妹採訪了梁道長@全真道士梁興揚。

刀妹:您怎麼看待《少年問道》去參加金馬獎評選?

全真教士梁興揚:看到這個新聞的時候,我覺得挺驚訝的。在大陸導演張藝謀等都撤回參評金馬獎影片的時候,甚至香港都不參加的情況下,《少年問道》以中國道教協會的名義去參加金馬獎評選,甚至還以唯一參加金馬獎大陸影片標榜自己,真是挺丟人的。

刀妹:有傳白雲觀是該片的主要支持者之一,您怎麼看白雲觀的行爲?

全真教士梁興揚:我本人之所以信仰道教,一方面因爲它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另一方面因爲它能夠與時俱進。我們這些道教徒都在發展新時代的道教,去推動道教的改良,去讓道教能夠跟上中國的發展需求。在大多數人都在積極改良的時候,白雲觀竟然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沒有一點覺悟。

國法大於教法,我們這些信教羣衆首先應該是遵紀守法的公民,大的方面要跟國家方針政策精神保持一致。白雲觀的國旗升在了道觀,卻沒有在他們心中升起。白雲觀根本就沒有把國家認同和國家法律放在心裏,他們應該爲自己的錯誤言行承擔責任。

刀妹:您覺得他們所謂的“一本初衷,堅持參賽”究竟是爲了什麼?

全真教士梁興揚:首先,他們的政治覺悟基本爲零。本質上他們這就是一種投機行爲,去參加金馬獎評選,就是一種文化投機。之前兩岸進行過非常多宗教文化界交流,大家都希望通過宗教界的理解和交流來促進兩岸的和平統一。但現在這些人這樣做,明顯就是以文化之名,爲自己博取更多的其他利益。

我覺得一些人蔘加影片的拍攝,最初只是想獲得一些名氣,也不知道最後會有如此嚴重的政治問題,導演最後呈現出來的對異教徒的打壓這種色彩,對於這些參與者來說,很大程度上是被利用了。但對於參與金馬獎評選這個事情,他們還是應該明確反對的。

刀妹:《少年問道》的導演說,道教是中國的本土宗教,卻遭到政府的嚴重忽視,還提到有些地方禁止焚香。您怎麼看她的這種說法?

全真教士梁興揚:這個導演還說要代表中國道教界與臺灣道教界進行對話,這點在我看來是站不住腳的。在我看來,中國的宗教界已經非常自由了,信仰自由是完全貫徹下來了的。也並沒有說是禁止焚香,而是鼓勵用其他更環保更文明的方式來代替焚香。政府是通過規劃的方式來引導道教往一個更好的方向發展,也根本談不上打壓道教。

實際上,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道教是發展的越來越好的。唐代可以說是道教發展最好的時候,唐代道教與佛教的比例還沒有現在的好。道教現在在中國的發展正是欣欣向榮的時候,這些人是在故意毀道教的名聲。

刀妹:您一直在強調要做新時代的道教士,您覺得這個的精神內核是什麼?

全真教士梁興揚:我們的時代和以前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道教要走向封閉還是開放是一個時代問題。20世紀以前的中國嚴格意義上來講是沒有現代國家的概念的,相應地,道家講的也是誰能夠代表天下的概念,我就去順應誰,去順應大勢,心懷天下。

但是,現在歷史條件已經發生了變化,怎麼去面對現代的國家概念是道教必須要回答的問題。我覺得我們首先要明確一下,我們首先是中國人,然後纔是道教徒。國家認同是最基礎的,宗教認同是在國家認同的基礎之上的一種個人選擇,道教徒應該有這個認識。

道教作爲一個本土宗教,更應該爲中華民族的復興添磚加瓦,本土宗教再不爲中國的發展考慮,就太說不過去了。國法大於教法。國家發展的利益大於道教發展的利益。

截止刀妹發稿時,全真教士梁興揚表示,他的四連問沒有得到中國道教協會的任何回應。

他請刀妹幫他@一下中國道教協會。

李琮 本文來源:環球時報 責任編輯:李琮_B1128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