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下幾千年來,有十幾個朝代,君王更是多達百個之多。而古代的王位傳遞一般都是王位世襲制,那君王有那麼多的妃子和兒子會立誰爲儲君呢?一般君王都會挑選嫡長子作爲儲君。然而當我們查閱過一些歷史資料就會發現,許多嫡長子並不能成爲君王,他們或者被廢,或者死亡。這就說明了一個現象,皇子們內部之間存在着爭儲的鬥爭。這些皇子人人都是個戲精,在皇帝面前總是表現得寬厚和善,在其他地方則是勾心鬥角,用盡心機。

康熙皇帝最初很是不喜歡他的四皇子胤禛,他覺得胤禛比較魯莽,脾氣捉摸不定,很是不好。所以不管胤禛怎麼努力討好康熙,康熙都是不在意他。另外還有個原因就是,康熙並不怎麼喜歡胤禛這位皇子的生母德妃。康熙很是看中皇子的生母名號,可是德妃當初生胤禛的時候並沒什麼封號。因此在德妃生下胤禛以後,皇后就把胤禛接走撫養了。

按照規矩,康熙的所有兒子到了讀書的年齡都會被送到書房去讀書。所以,胤禛到了年紀就被送去了讀書。這些皇子就每天在這裏研讀書籍和學習騎射。不知是老師教的好,還是這些皇子們的天賦好,大家都表現得很棒。而胤禛他並沒有表現得十分突出,騎射技術沒有胤禵好,學識沒有胤祉好,可以說是中等。

一七零八年,康熙打仗歸來,很是高興。他分封了胤褆以及胤祉爲郡王,卻把胤禛分封爲貝勒。三個人的條件都一樣,卻如此差別對待,實在不妥。因此,朝堂上一些王宮大臣開始上奏疏建議皇帝封胤禛爲郡王。最後康熙回絕了他們的建議,然而胤禛並未表現得太在意,反而作詩詞來歌頌他。後來太子突然被廢掉了,許多的皇子蠢蠢欲動,紛紛拉幫結派。而胤禛則表現得很是平和,好像與世無爭一般,一直都是很友好很謙和。沒多久,康熙就受不了這些皇子們之間的爭奪,下令懲罰了所有的參與者,而胤禛卻能置身事外,這讓康熙眼睛一亮。於是康熙下令分封了胤禛爲親王。後來太子起了反叛的心思,被康熙發現了,於是康熙再一次廢掉了太子。

面對這樣的變故,胤禛漸漸看到了自己的希望。他並沒有加入爭儲的隊列而是打親情牌。他每天都陪伴在孱弱的康熙旁邊,照顧着皇帝,漸漸的皇帝對他的態度開始變得好起來。同時胤禛還把自己表現得像是一個佛系皇子,這讓那些爭儲的皇子們很是放心。最終康熙決定讓胤禛當了皇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