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了美國免疫學家James P. Allison和日本免疫學家Tasuku Honjo,以表彰他們發現了抑制負免疫調節的癌症療法。本就炙手可熱的前沿生物技術,再一次受到全社會關注和行業追捧,而以細胞免疫技術爲代表的免疫療法,爲腫瘤治療帶來了新突破,也爲大家帶來更多的希望。在國內,一場關於腫瘤免疫治療技術的國際峯會,也爲全行業的發展帶來思想的激盪。

圖爲: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ison)和本庶佑(Tasuku Honjo)

3月23日,爲期兩天的“上海國際腫瘤免疫治療技術研討會”在滬開幕,來自國內外知名細胞免疫領域的企業、專家和監管部門參與了此次會議,共同探討全球細胞免疫治療領域的最新進展以及我國在該領域的發展方向。此次大會約有400餘人參與,其中國內細胞免疫領域前沿公司的CEO悉數到場。

作爲全球細胞免疫領域的開拓者和領導者,南京新百旗下丹瑞公司受邀參加了此次會議的公共環節和閉門會議。丹瑞中國CEO吳嵐林,在大會開場後第一時間登臺,分享了《從個性化到標準化——細胞免疫產品從實驗室到臨牀應用的產業化經驗》,得到了與會同行的關注。

此次盛會參與者衆多,內容全面,形式多樣。上海生物醫藥科技產業促進中心主任傅大煦、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所主任孟淑芳等分別介紹了CAR-T細胞治療藥物監管法規和質量控制等政策和監管進展,對生物醫療領域的最新政策進行了詳細解讀。細胞治療領域前沿企業的代表分享了各自的實踐經驗。

目前,國內處在研發階段的CAR-T公司和項目方興未艾,隨着該領域的進一步發展,行業關注的焦點也開始向產品上市後如何運營進行轉移。與會代表紛紛表示,細胞免疫產品與傳統藥物治療過程大不相同,如何在上市後控制成本、保證生產質量、提高運營效率,是擺在所有細胞免疫領域企業的共同難題。

吳嵐林認爲,作爲全球首個被美國FDA批准上市的細胞免疫產品的擁有者,丹瑞公司有着近10年的細胞免疫產品上市運營的豐富經驗,從生產、質控、IT支持到運營研發出了一套創新、先進的體系。這些經驗將有益於中國該領域相關企業的發展。“希望中國致力於細胞免疫領域的企業聯合起來,共同建立一套適合中國的運營模式,打通產業鏈各個環節,一起促進中國細胞免疫領域的發展。”吳嵐林表示“丹瑞的目標是希望中國生物醫藥領域借力細胞免疫治療產業化實現跨越式發展,成爲國際產業高地,並最終使中國老百姓獲益。”丹瑞的分享在現場引發了強烈的反響。

圖爲:丹瑞中國CEO吳嵐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