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冬梅,女,1962年11月出生,汉族,九三学社社员,安徽行政学院副教授、副处长。荣获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

对于所有在基层奉献青春的人们,我们无外乎都要问一句“为什么”。而九三学社社员徐冬梅同千千万万的献身基层的干部一样不善言辞,默然不答。大多数的时候他们像是一个“献血”者,将自己的心血输送给这片挚爱的土地。至于“为什么”,艾青的一句诗可以作出诠释:“只因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以苦为乐,圆梦扶贫

2017年4月28日一大早,安徽行政学院举行隆重而简朴的欢送仪式,欢送徐冬梅等四位扶贫干部启程奔赴脱贫攻坚一线——阜阳市颍泉区伍明镇王寨村。此时的冬梅,手捧鲜花,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幸福的微笑。作为一名生活安逸平静的女教师,是什么让她如此豪情万丈、义无反顾地奔赴脱贫攻坚第一线?多年来,作为一名研究“三农”问题的专家,多少课题让她深入农村走访调研,心系农村,情系农民,她最大的心愿是到农村去,为更多的贫困群众做点实事。前两次到基层扶贫申请未获得批准,这一次,她终于如愿以偿。

2017年5月,徐冬梅入村走访贫困户

2017年5月,徐冬梅走访王寨村养殖户

地处偏僻的王寨村是安徽阜阳市颍泉区伍明镇两个未脱贫的贫困村之一。徐冬梅到村里的第一件事就是深入22个自然村,走村串户、踏访田间地头,摸实情、想实招,足迹踏遍了村中的7000亩土地。在王寨村5岁孤儿赫登清的心里,徐冬梅永远是他的“徐妈妈”。幼年失去父母的赫登清跟着近80岁的伯父生活。老师出身的徐冬梅知道后,非常关心他,便经常在工作结束后到他家,教他识字、背诗、算算术。初冬的一天,经赫登清家人同意,徐冬梅将孩子带到合肥,让女儿一起陪着去野生动物园游玩。赫登清很懂事,在路上一直拉着徐冬梅女儿的手悄悄地说:“姐姐,你和阿姨真好。”第二天徐冬梅又和爱人一起到商场给孩子买了棉衣棉鞋等穿戴。受到徐冬梅影响,她的女儿大学毕业后放弃了曾经向往的“北上广深”,而是报考了选调生,成为一名服务在乡镇农村一线的村干部。徐冬梅的爱人积极支持她的决定,也主动报名参加单位选派,希望和妻子、女儿携手并肩,舍小家为大家,为脱贫攻坚贡献力量。

以思谋变,扶持产业

徐冬梅帮助贫困户收玉米

贫困村的可持续发展和贫困户收入的可持续增长是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经过调研,徐冬梅认为,王寨村脱困不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发展产业的科学性、合理性有待提高,扶贫工作要综合施策。扶贫工作队认真探讨,悉心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扶贫计划和实施方案。他们出思路,跑项目,拉赞助、筹资金,针对“贫困户”一户一策。工作队通过土地流转、调整产品品种等措施,把产业扶贫与对村民的扶智和扶志结合在一起,因地制宜地开展综合扶贫工作。

2017年12月9日,徐冬梅在王寨村和村民一道制作手工粉丝,运用扶贫驿站的电子商务帮其线上线下销售

从2017年4月起,仅仅过了半年多,徐冬梅和扶贫工作队成员在中共安徽省委的正确指导下,在阜阳市委、颍泉区委和安徽行政学院党委的支持下,在村两委的帮助下,实施了自来水工程、环境治理、疏通河渠、村民体检、贫困儿童救助、贫困家庭对口帮扶(行政学院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对口帮扶了111户贫困家庭)等扶贫工程;建立扶贫培训基地,对村民进行产业指导和培训;组织新建了有实际运转意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深挖传统优势产品,打造改良新产品。安徽行政学院从行政经费和党费中拿出近200万元支援王寨村,建设了光伏电站、党员活动室、村民服务大厅、电子商务扶贫驿站、村民文化健身广场等。通过不畏艰辛的脱贫攻坚战,徐冬梅和扶贫工作队把这个贫困村已经从“输血模式”发展逐步向“造血模式”发展过渡,行政学院驻村工作队被颍泉区授予“先进扶贫驻村工作队”荣誉称号。

抗争病魔,心系扶贫

2017年11月5日,不知疲倦的徐冬梅病倒了。

在单位组织的体检中,她被诊断出肺癌。接到通知时,她正在街上给孤儿买过冬的衣服。接到医院电话后,徐冬梅愣了很久,想想村里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她说:“还是等忙过这阵子再说吧!”

就这样,徐冬梅不顾病痛又毅然回到了王寨村。12月底,为了迎接脱贫攻坚成果的第三方评估,出门跑了一天的工作队成员,筋疲力尽地回来,还要填写各种记录表格。灯下,扶贫队长发现徐冬梅一脸疲惫,便让她休息,冬梅总是笑着说:“没事没事,大家一起干,效率高。”连续几天加班到半夜三、四点,最终王寨村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第三方评估,全村178户379人当年顺利脱贫。由于徐冬梅肺部恶性肿瘤已经感染到周边淋巴,不得不直接把她从王寨村送到安徽省立医院的手术室。

手术后,她看到大家的第一句话是:“我没事,住院歇几天就可以回村继续扶贫了。”住院的徐冬梅正在吊瓶,左手被吊针固定着,右手拿着笔写下的第一行字是扶贫工作建议。春节刚过,结束了4次化疗的徐冬梅不顾家人反对,带着抗癌药品又义无反顾地回到了王寨村。

徐冬梅说:“不能只让城市变得更美好,也要让农村变得更美好。

像我这样研究农业农村的人就应该去农村,把自己研究的东西奉献出来,落到实处;

像我这样民主党派的人士就应该去农村,支持国家的扶贫大计,实施言之有物的民主监督;

像我这样的国家干部就应该去农村,为了国家利益,为了民族复兴,为了百姓共同富裕而奋斗终生。”

本文转载自微信号“统战新语(tongzhanxinyu)”

本期编辑 _ 孙靖琪

欢迎分享,留言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