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理性來看,無論是小茵還是小歡喜裏的宋倩,她們對別人的要求很嚴格,讓對方喘不過氣來,而她們也在家庭生活中都活得很不開心。不僅如此,結了婚丈夫似乎就像一個停擺的鬧鐘,單位競崗副處,她覺得自己老公學歷高,能力強,應該要求進步,催着他去競崗,自己早上爬起來給他煲湯,熬燕窩,幫他找資料,逼着他寫競崗書。

我最近這幾天在看熱播劇《小歡喜》,裏面陶虹飾演的宋倩,真的是太讓人心疼了!

要強的宋倩先是和丈夫離了婚,她把所有的熱情都投注到女兒身上,開啓了圍着女兒轉的模式。更誇張的是她爲了多照顧女兒,辭掉老師的安穩工作,給學生補課作爲經濟來源。從早到晚煲湯做飯,幫女兒分析分數、提升成績。

爲了讓女兒專心備考,她狠心扮黑臉,停了所有女兒的興趣愛好,不允許她拼樂高、不允許她做自己喜歡的講解員工作、阻止她私下看電影,甚至她都不讓女兒喫火鍋、麻辣燙等容易上火的東西。

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她的緊張,看着她,我看到了一個花了心思用心去愛,卻不懂怎麼愛的女人。

《小歡喜》教給我們這個感情道理,90%的人都沒做到

在高三誓師大會上有個環節,每個家庭在氣球上寫下心願,然後放飛,這極具象徵意味的鼓勵,讓孩子們都特別期待。

英子開開心心地寫上了她夢寐以求的航天局,但她媽媽宋倩卻強迫她寫上具體的分數,說至少要考七百多分才上清北,這種命令的語氣和掃興的舉動讓女兒很不開心,在雙方爭執下心願氣球一下被擠破,英子當場氣的轉身就走。

離了婚,辭了職,宋倩一心都撲在女兒身上,但女兒就是不領情:對她既懼怕又討厭,卻和偶爾過來送零食和玩具的爸爸更加親近,狠狠傷了宋倩的心。這也是她不懂得如何去愛的寫照。

我想起了一個相似的場景。不久前我的一個粉絲小茵說,她從《小歡喜》這部劇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但她的付出不是對孩子,而是對丈夫。

她和丈夫都在事業單位任職,起初是他丈夫追的她,戀愛時他可勤快了,每天都買早點出現在她的家門口,他丈夫風度翩翩,在單位又特別積極上進,就這樣她動了心。可是婚後丈夫卻變了一個模樣,懶出了新境界,下了夜班回家也不洗澡,倒頭就睡,襪子內褲就扔在地板上,讓她感覺到崩潰。

不僅如此,結了婚丈夫似乎就像一個停擺的鬧鐘,單位競崗副處,她覺得自己老公學歷高,能力強,應該要求進步,催着他去競崗,自己早上爬起來給他煲湯,熬燕窩,幫他找資料,逼着他寫競崗書。他卻說:“我不是當領導的料,你不要勉強我。”

一次,她在圖書館爲他找資料,找到晚上九點閉館,回到家發現她丈夫居然和哥們兒喝啤酒、看球賽,把她熬的燕窩兌啤酒喝。她當場就火了,把丈夫的狐朋狗友趕出了她家。她丈夫大聲喊:“我討厭你,我受夠了,滾出我的生活”。

小茵說,“那一刻,我委屈極了,我一心爲他好,他卻這樣對我!”

《小歡喜》教給我們這個感情道理,90%的人都沒做到

小茵的描述看似都是生活中的小事,但我很理解她的感受。無論是小歡喜中的宋倩還是來諮詢的小茵,她們都一樣,即使很累也要自我犧牲,爲了所愛的人而去付出,無論多疲憊,也難停止下來。這樣努力付出,卻得不到回報,讓她們心裏很難過。

但理性來看,無論是小茵還是小歡喜裏的宋倩,她們對別人的要求很嚴格,讓對方喘不過氣來,而她們也在家庭生活中都活得很不開心。

《小歡喜》裏的宋倩覺得限制女兒的自由,逼着她學習,甚至犧牲自己,都是爲女兒的人生鋪路,是爲女兒好,女兒就算不感恩戴德,也該明白她的苦心。而正值青春期的女兒卻因爲失去自由,沒有選擇的權利,感受到痛苦不堪,和母親的矛盾越來越尖刻,兩個人漸行漸遠。

來諮詢的小茵逼着丈夫上進,片刻也不讓丈夫喘息,在她看來自己在爲對方着想,自己沒出軌沒二心,怎麼就讓人討厭?但殊不知被“關愛”着的對方早就無法忍受妻子的潔癖和不容人的態度,每天都活在壓抑裏。

其實,宋倩也好,小茵也好,多像是生活中的我們,牟足了一股勁想要把日子過好,但是卻用錯了方式和方法。在我看來,她們沒想明白以下兩點。

1.強迫性付出

在生活中,越是傳統意義上的“好”女人,越容易犯強迫性付出的毛病,她們的出發點確實是爲了對方好,而且在不斷努力,強迫自己付出,也強迫對方付出,但只有在付出裏,她才能看見彼此的存在。但事實上,你做的太多太好,心態就容易失衡了,當失衡的付出變成了對別人的強制性要求時,就會讓人想逃離。

《小歡喜》教給我們這個感情道理,90%的人都沒做到

2.忽略伴侶、家人的感受

在生活中宋倩和小茵這樣的女人都特別累,而他們的伴侶也不輕鬆。

一個來諮詢的粉絲說:“我的母親是高知高管,對自己特別嚴格,成長的過程中,不斷的承受着來自媽媽的壓力,學畫畫,學樂器,學日語、英語,練體操,無時無刻不活在母親的期待裏。可放眼望外面的世界,我覺得似乎任何人,都比我過的有意思。”

她說,自己不敢停下來,怕母親傷心,但同時也恨母親從來沒考慮過自己的感受。這樣的生活不僅壓抑,而且失去了生活本身的意義。

事實上,真的爲家人好,不如真實地瞭解家人的感受,明白他真正的需求之後再行動,這樣自己也沒有那麼疲憊。

生活是需要不斷的努力上進,但絕不是時時刻刻拉滿弓的狀態。否則,逼的人疲憊,被逼迫的人壓抑又煩躁。

我記起以前我讀過一本名叫《七分剛剛好》的書,這本書中闡述了這樣一個道理:

女主生活在日本的小山村,日常不僅要做家務,照顧兩個孩子,還同時經營着一間雜貨店。所有中年婦女的壓力她都有,但是她卻可以將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條,過的人人都滿意,就是她秉承七分剛剛好的原則。

她給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排優先序,她首先選擇的是“全家人坐在一起喫晚餐”。爲此,她把小店的關門時間定爲下午四點。雖然晚一點關門能賺更多錢,但是那樣的話勢必會疏忽最重要的家人和家庭。

她說:“若是對所有的事情都付出100%,甚至是120%的努力,一定會感到身心俱疲,萬分焦慮……而凡事七分,剛剛好。”

有時候,適當的給自己和身邊的人鬆鬆綁,緩解一下壓力,才能讓彼此舒服。愛人愛7分,別愛的太滿,纔會讓婚姻真正的歡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