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过虽然未能如愿在生前登上后位,在继后辉发那拉氏失宠的同一年,乾隆还是将魏佳氏晋升为皇贵妃,已属罕见景象(辉发那拉氏虽然失宠且被收回册宝,但并未公开废其后位,所以在表面上,辉发那拉氏还是皇后之身,而在皇后存在的前提下,还册封皇贵妃之事实属罕见)。虽然论出身,辉发那拉氏远不及富察氏好,但也算出身于正统家庭当中,不仅在雍正时期成为弘历的侧福晋,而且自幼秉承良好家训,在性格上“温婉淑德”的她也深得乾隆和崇庆皇太后钮祜禄氏的喜爱。

近年来的清宫剧,如火如荼,使大家可以更进一步去领略清朝后妃生活的点点滴滴。而在众多影视形象中,令妃无疑是乾隆后宫中热点非常高的人物。众所周知,他是乾隆非常宠爱的后妃,这从其一生为乾隆诞育4子2女便可充分说明,而且其中的皇十五子永琰还成为了后来的乾隆接班人嘉庆皇帝。

可同时观众们还伴随着这样一个疑问,令妃如此受宠而且儿子还在其生前定为了储君,那为何作为皇太子的生母却未能如愿生前母仪天下,难道仅仅是因为她的出身问题吗?其实不然,关于孝仪纯皇后(令妃)为何在宠冠后宫的前提下却未能如愿登临后位,直到其去世20年之后才被追封为后。在我看来,主要受乾隆朝中后期立后“窘境”、立储迟迟未决等因素的影响。

一、乾隆中后期的立后窘境

众所周知,1711年(康熙五十年)出生的乾隆皇帝,其89年(1711—1799)的生涯当中,共有3位皇后,分别是孝贤纯皇后富察氏、继皇后辉发那拉氏、孝仪纯皇后魏佳氏(追封)。而之所以在乾隆中后期会面临立后方面的窘境的问题,主要还是因为受前期两位皇后的影响。

1、一生挚爱——孝贤皇后富察氏

先来说一下乾隆嫡妻孝贤皇后富察氏,出身名门,世代功勋。1727年(雍正五年)由雍正做主给二人赐婚,富察氏就此成为了尚为皇子之身的弘历嫡福晋。因二人年龄相仿志趣相投,所以成婚之后的弘历、富察感情很好,爱笃情深。1735年(雍正十三年)雍正去世后,乾隆得以继位。而富察氏也于1737年(乾隆二年)被乾隆册立为后,正式成为母仪天下的六宫之主。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不论在藩邸还是在后位,即使乾隆后宫美女无数,富察皇后都是他一生之最爱,是那抹最纯洁无瑕的“白月光”。富察在紫禁城之内的寝宫为“长春宫”,在圆明园的居所为“长春仙馆”,这都与乾隆的“长春居士”称号是分不开的。所以在1748年(乾隆十三年)年仅37岁的富察于德州舟次崩逝时,乾隆的伤心程度可谓是无以复加。

为了爱妻,乾隆任性地将留存富察最后体温的青雀舫御舟从山东动用无数人力物力财力将之拉回了京师,并且因为爱妻的丧仪,乾隆变得异常容易动怒,大臣们稍有不慎就会被严厉处置,由此可见乾隆对富察所爱之深以及富察之死对他打击之大。

2、因剪发而失宠的继后那拉氏

最爱的女人去世后,乾隆本意是不欲再立后的,因为在他心中,除了富察氏没有人可以堪此大任,也没有人值得他立为后,哪怕是当时正得宠的娴贵妃辉发那拉氏也不行。但正所谓“后宫不可一日无主”,在乾隆生母崇庆皇太后的建议下,以孝义为重的乾隆还是在富察去世之后不久将辉发那拉氏晋升为皇贵妃掌六宫事。

如果是单纯的皇贵妃,那么便相当于是“副后”的地位,如果加上“掌六宫事”,便等同于告知众人,辉发那拉氏的后位已然定性了,之所以没有直接晋为后位,只是因为富察皇后的三年丧期尚未届满。1750年(乾隆十五年)八月初二,辉发那拉氏被正式册封为皇后,成为乾隆朝的第二位皇后。

虽然论出身,辉发那拉氏远不及富察氏好,但也算出身于正统家庭当中,不仅在雍正时期成为弘历的侧福晋,而且自幼秉承良好家训,在性格上“温婉淑德”的她也深得乾隆和崇庆皇太后钮祜禄氏的喜爱。自其被立后之后的15年里,乾隆不管去哪儿巡游,都会带上辉发那拉氏一同前往。

然而1765年(乾隆三十年),辉发那拉氏陪乾隆第四次南巡之后,却在二月十八晚上离奇不见了踪影,后来得知原来是因为“不遵孝道”和“迹类疯迷”而被乾隆提前送回了京师,而且在乾隆回京之后不久便将辉发那拉氏的四份册宝统统收回。

不仅如此,在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辉发那拉氏去世之后,其丧仪仅按贵妃规格办理(实际连嫔都不如),其棺椁也被塞入裕陵妃园寝纯惠皇贵妃的地宫之内,直到12年后(1778年,乾隆四十三年),一位名叫金从善的生员拦截御道,才让乾隆对那拉氏失宠的原因做了进一步的说明,原来她是因为触犯剪发这一国俗大忌才最终被冷落以致失宠。

而一向知书达理的辉发那拉氏为何会突然“迹类疯迷”以致做出“剪发”这一出格之举,直到现在还是个谜。

总之,两次立后之后,乾隆经历了对发妻富察红颜薄命一事的打击、对继后辉发那拉氏触怒龙颜的失望,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觉得后宫之中定不会再有人可母仪天下(此处已然连继后辉发那拉氏也否定了)。所以,纵使后宫当中宠妃换了一拨又一拨(令妃、容妃、颖妃、惇妃等),但却没有一个人可以当得了六宫之主这一大任。

二、出身短板是硬伤

说完立后窘境,我们再来说说“母以子贵”的话题。后宫当中的妃嫔,要想得到宠爱,基本不出以下三种模式:1、出身显赫足以得到皇帝重视;2、年轻貌美足以使帝王为之痴迷;3、母以子贵,可以享后半生荣华富贵。而令妃很显然不属于第一种人。

按照史料的记载,令妃系“内管领魏清泰”之女。而魏清泰,虽然有正黄旗的显赫旗籍,但实际上却是包衣世家出身,也就意味着,令妃魏佳氏只能是由内务府组织的一年一度的包衣选秀而进宫,所以在出身上魏佳氏是没有优势的。

出身上的短板,所幸被年轻和貌美稍加弥补。出生于1727年(雍正二年)的魏佳氏,比乾隆整整小了16岁(她出生的这一年,乾隆恰恰和发妻富察氏成婚)。而且论容貌,魏佳氏也不输她人。凭借这个优势,1745年(乾隆十年),一年之内,魏佳氏被连升两级,成为令嫔。三年后(1748,乾隆十三年),再度被晋升为令妃,成为一宫之主位。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33岁的魏佳氏被乾隆再度晋升为令贵妃,所受宠爱一时无人能出其右。

从1756到1766年的十一年间,魏佳氏一共诞育四子二女,在子女数量上为乾隆后宫之最。尤其在其六个子女当中,还有未来的嘉庆皇帝。那么如此宠冠后宫的她,为何未能在生前荣登后位宝座呢?前面我们有说到,她的出身并不高,而能入主中宫者,不仅要有母仪天下之仪,还要有与之匹配的出身,显然魏佳氏是没有这样的资本的。

三、钟爱之子先后离世,乾隆立储迟迟未决,永琰虽终被立储但并非乾隆最钟意之人

除了出身不匹配,魏佳氏也未能完全“以子为贵”,最起码在其生前是这样的。我们都知道,乾隆偏爱于“立嫡立贤”的风格。立嫡的案例,便是孝贤皇后富察氏所生的两位皇子永琏永琮先后被定为皇储人选。可惜在乾隆心目当中以“立嫡”方式选出来的优质人选却先后离世,悲痛之余也令他对立储一事苦恼不已。在皇七子(嫡次子)永琮去世后,乾隆便改变思路将皇五子永琪作为接班人来培养,只可惜永琪也于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英年早逝了。

那么有人会问了,不是还有继后辉发那拉氏吗?她所生的十二阿哥永璂不也算嫡子吗?是嫡子没错,但由于1765年辉发那拉氏因触怒龙颜而失宠,其子自然也就跟着失去了成为接班人的可能性。随着所钟爱的立储人选永琏、永琮、永琪的先后离世,令乾隆对于立储一事再也没有当初的激情满满了。

直到1773年(乾隆三十八年),乾隆才将十五子永琰按照“密立皇储”的方式勉强立为皇储。之所以说是勉强,因为在1773年现存在世的皇子当中永琰虽然综合能力最强,但也只是属于“中等偏上”而已,与永琏永琮永琪等人相比还是相差很远的。但无奈随着年龄的增长,纵然后宫佳丽无数,皇子的数量却连20也未突破,备受局限性的他最终只能选择了资质平庸偏上的十五子永琰。

虽然永琰被立为皇太子,但按照规矩,永琰的身份只有皇帝弥留之际或者禅位之时才会公之于众。所以受“密建立储”的影响,魏佳氏的皇后之位也未能在生前被立,这也是为何说她未能在生前“以子为贵”的原因,当然这其中亦不乏乾隆对其出身和永琰资质的考量。

四、禅位于永琰,皇后之位终坐实

不过虽然未能如愿在生前登上后位,在继后辉发那拉氏失宠的同一年,乾隆还是将魏佳氏晋升为皇贵妃,已属罕见景象(辉发那拉氏虽然失宠且被收回册宝,但并未公开废其后位,所以在表面上,辉发那拉氏还是皇后之身,而在皇后存在的前提下,还册封皇贵妃之事实属罕见

1775年(乾隆四十年),49岁的皇贵妃魏佳氏去世,乾隆追谥其为“令懿皇贵妃”。二十年后(1795年,乾隆六十年)的九月初三这一天,乾隆对外公开永琰皇太子身份的同时,也追封太子生母魏佳氏为皇后。

史海君说:

纵观令妃魏佳氏的一生,出身是她的致命短板,因为出身血统不高的原因,即使备受恩宠诞育四子二女,即使儿子永琰被确立为皇储,但由于乾隆朝中后期面临的立后窘境以及永琰并非乾隆最属意托付江山之人,且受“密立皇储”规则的限制。所以在其生前,还是未能正位中宫。最终在乾隆决定将皇位禅让于永琰之时,魏佳氏才被追封为皇后,这份殊荣也因此最少迟来了20年。

参考资料:

《清皇室四谱》

《清高宗实录》、《清仁宗实录》

赵尔巽《清史稿.高宗本纪》、《清史稿.仁宗本纪》、《清史稿.卷二百一十四.列传一》

版权注明:本文系作者“史海甄客百晓生”原创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违者必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