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過雖然未能如願在生前登上後位,在繼後輝發那拉氏失寵的同一年,乾隆還是將魏佳氏晉升爲皇貴妃,已屬罕見景象(輝發那拉氏雖然失寵且被收回冊寶,但並未公開廢其後位,所以在表面上,輝發那拉氏還是皇后之身,而在皇后存在的前提下,還冊封皇貴妃之事實屬罕見)。雖然論出身,輝發那拉氏遠不及富察氏好,但也算出身於正統家庭當中,不僅在雍正時期成爲弘曆的側福晉,而且自幼秉承良好家訓,在性格上“溫婉淑德”的她也深得乾隆和崇慶皇太后鈕祜祿氏的喜愛。

近年來的清宮劇,如火如荼,使大家可以更進一步去領略清朝後妃生活的點點滴滴。而在衆多影視形象中,令妃無疑是乾隆後宮中熱點非常高的人物。衆所周知,他是乾隆非常寵愛的后妃,這從其一生爲乾隆誕育4子2女便可充分說明,而且其中的皇十五子永琰還成爲了後來的乾隆接班人嘉慶皇帝。

可同時觀衆們還伴隨着這樣一個疑問,令妃如此受寵而且兒子還在其生前定爲了儲君,那爲何作爲皇太子的生母卻未能如願生前母儀天下,難道僅僅是因爲她的出身問題嗎?其實不然,關於孝儀純皇后(令妃)爲何在寵冠後宮的前提下卻未能如願登臨後位,直到其去世20年之後才被追封爲後。在我看來,主要受乾隆朝中後期立後“窘境”、立儲遲遲未決等因素的影響。

一、乾隆中後期的立後窘境

衆所周知,1711年(康熙五十年)出生的乾隆皇帝,其89年(1711—1799)的生涯當中,共有3位皇后,分別是孝賢純皇后富察氏、繼皇后輝發那拉氏、孝儀純皇后魏佳氏(追封)。而之所以在乾隆中後期會面臨立後方面的窘境的問題,主要還是因爲受前期兩位皇后的影響。

1、一生摯愛——孝賢皇后富察氏

先來說一下乾隆嫡妻孝賢皇后富察氏,出身名門,世代功勳。1727年(雍正五年)由雍正做主給二人賜婚,富察氏就此成爲了尚爲皇子之身的弘曆嫡福晉。因二人年齡相仿志趣相投,所以成婚之後的弘曆、富察感情很好,愛篤情深。1735年(雍正十三年)雍正去世後,乾隆得以繼位。而富察氏也於1737年(乾隆二年)被乾隆冊立爲後,正式成爲母儀天下的六宮之主。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不論在藩邸還是在後位,即使乾隆後宮美女無數,富察皇后都是他一生之最愛,是那抹最純潔無瑕的“白月光”。富察在紫禁城之內的寢宮爲“長春宮”,在圓明園的居所爲“長春仙館”,這都與乾隆的“長春居士”稱號是分不開的。所以在1748年(乾隆十三年)年僅37歲的富察於德州舟次崩逝時,乾隆的傷心程度可謂是無以復加。

爲了愛妻,乾隆任性地將留存富察最後體溫的青雀舫御舟從山東動用無數人力物力財力將之拉回了京師,並且因爲愛妻的喪儀,乾隆變得異常容易動怒,大臣們稍有不慎就會被嚴厲處置,由此可見乾隆對富察所愛之深以及富察之死對他打擊之大。

2、因剪髮而失寵的繼後那拉氏

最愛的女人去世後,乾隆本意是不欲再立後的,因爲在他心中,除了富察氏沒有人可以堪此大任,也沒有人值得他立爲後,哪怕是當時正得寵的嫺貴妃輝發那拉氏也不行。但正所謂“後宮不可一日無主”,在乾隆生母崇慶皇太后的建議下,以孝義爲重的乾隆還是在富察去世之後不久將輝發那拉氏晉升爲皇貴妃掌六宮事。

如果是單純的皇貴妃,那麼便相當於是“副後”的地位,如果加上“掌六宮事”,便等同於告知衆人,輝發那拉氏的後位已然定性了,之所以沒有直接晉爲後位,只是因爲富察皇后的三年喪期尚未屆滿。1750年(乾隆十五年)八月初二,輝發那拉氏被正式冊封爲皇后,成爲乾隆朝的第二位皇后。

雖然論出身,輝發那拉氏遠不及富察氏好,但也算出身於正統家庭當中,不僅在雍正時期成爲弘曆的側福晉,而且自幼秉承良好家訓,在性格上“溫婉淑德”的她也深得乾隆和崇慶皇太后鈕祜祿氏的喜愛。自其被立後之後的15年裏,乾隆不管去哪兒巡遊,都會帶上輝發那拉氏一同前往。

然而1765年(乾隆三十年),輝發那拉氏陪乾隆第四次南巡之後,卻在二月十八晚上離奇不見了蹤影,後來得知原來是因爲“不遵孝道”和“跡類瘋迷”而被乾隆提前送回了京師,而且在乾隆回京之後不久便將輝發那拉氏的四份冊寶統統收回。

不僅如此,在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輝發那拉氏去世之後,其喪儀僅按貴妃規格辦理(實際連嬪都不如),其棺槨也被塞入裕陵妃園寢純惠皇貴妃的地宮之內,直到12年後(1778年,乾隆四十三年),一位名叫金從善的生員攔截御道,才讓乾隆對那拉氏失寵的原因做了進一步的說明,原來她是因爲觸犯剪髮這一國俗大忌才最終被冷落以致失寵。

而一向知書達理的輝發那拉氏爲何會突然“跡類瘋迷”以致做出“剪髮”這一出格之舉,直到現在還是個謎。

總之,兩次立後之後,乾隆經歷了對髮妻富察紅顏薄命一事的打擊、對繼後輝發那拉氏觸怒龍顏的失望,隨着年齡的增長,漸漸覺得後宮之中定不會再有人可母儀天下(此處已然連繼後輝發那拉氏也否定了)。所以,縱使後宮當中寵妃換了一撥又一撥(令妃、容妃、穎妃、惇妃等),但卻沒有一個人可以當得了六宮之主這一大任。

二、出身短板是硬傷

說完立後窘境,我們再來說說“母以子貴”的話題。後宮當中的妃嬪,要想得到寵愛,基本不出以下三種模式:1、出身顯赫足以得到皇帝重視;2、年輕貌美足以使帝王爲之癡迷;3、母以子貴,可以享後半生榮華富貴。而令妃很顯然不屬於第一種人。

按照史料的記載,令妃系“內管領魏清泰”之女。而魏清泰,雖然有正黃旗的顯赫旗籍,但實際上卻是包衣世家出身,也就意味着,令妃魏佳氏只能是由內務府組織的一年一度的包衣選秀而進宮,所以在出身上魏佳氏是沒有優勢的。

出身上的短板,所幸被年輕和貌美稍加彌補。出生於1727年(雍正二年)的魏佳氏,比乾隆整整小了16歲(她出生的這一年,乾隆恰恰和髮妻富察氏成婚)。而且論容貌,魏佳氏也不輸她人。憑藉這個優勢,1745年(乾隆十年),一年之內,魏佳氏被連升兩級,成爲令嬪。三年後(1748,乾隆十三年),再度被晉升爲令妃,成爲一宮之主位。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33歲的魏佳氏被乾隆再度晉升爲令貴妃,所受寵愛一時無人能出其右。

從1756到1766年的十一年間,魏佳氏一共誕育四子二女,在子女數量上爲乾隆後宮之最。尤其在其六個子女當中,還有未來的嘉慶皇帝。那麼如此寵冠後宮的她,爲何未能在生前榮登後位寶座呢?前面我們有說到,她的出身並不高,而能入主中宮者,不僅要有母儀天下之儀,還要有與之匹配的出身,顯然魏佳氏是沒有這樣的資本的。

三、鍾愛之子先後離世,乾隆立儲遲遲未決,永琰雖終被立儲但並非乾隆最鐘意之人

除了出身不匹配,魏佳氏也未能完全“以子爲貴”,最起碼在其生前是這樣的。我們都知道,乾隆偏愛於“立嫡立賢”的風格。立嫡的案例,便是孝賢皇后富察氏所生的兩位皇子永璉永琮先後被定爲皇儲人選。可惜在乾隆心目當中以“立嫡”方式選出來的優質人選卻先後離世,悲痛之餘也令他對立儲一事苦惱不已。在皇七子(嫡次子)永琮去世後,乾隆便改變思路將皇五子永琪作爲接班人來培養,只可惜永琪也於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英年早逝了。

那麼有人會問了,不是還有繼後輝發那拉氏嗎?她所生的十二阿哥永璂不也算嫡子嗎?是嫡子沒錯,但由於1765年輝發那拉氏因觸怒龍顏而失寵,其子自然也就跟着失去了成爲接班人的可能性。隨着所鍾愛的立儲人選永璉、永琮、永琪的先後離世,令乾隆對於立儲一事再也沒有當初的激情滿滿了。

直到1773年(乾隆三十八年),乾隆纔將十五子永琰按照“密立皇儲”的方式勉強立爲皇儲。之所以說是勉強,因爲在1773年現存在世的皇子當中永琰雖然綜合能力最強,但也只是屬於“中等偏上”而已,與永璉永琮永琪等人相比還是相差很遠的。但無奈隨着年齡的增長,縱然後宮佳麗無數,皇子的數量卻連20也未突破,備受侷限性的他最終只能選擇了資質平庸偏上的十五子永琰。

雖然永琰被立爲皇太子,但按照規矩,永琰的身份只有皇帝彌留之際或者禪位之時纔會公之於衆。所以受“密建立儲”的影響,魏佳氏的皇后之位也未能在生前被立,這也是爲何說她未能在生前“以子爲貴”的原因,當然這其中亦不乏乾隆對其出身和永琰資質的考量。

四、禪位於永琰,皇后之位終坐實

不過雖然未能如願在生前登上後位,在繼後輝發那拉氏失寵的同一年,乾隆還是將魏佳氏晉升爲皇貴妃,已屬罕見景象(輝發那拉氏雖然失寵且被收回冊寶,但並未公開廢其後位,所以在表面上,輝發那拉氏還是皇后之身,而在皇后存在的前提下,還冊封皇貴妃之事實屬罕見

1775年(乾隆四十年),49歲的皇貴妃魏佳氏去世,乾隆追諡其爲“令懿皇貴妃”。二十年後(1795年,乾隆六十年)的九月初三這一天,乾隆對外公開永琰皇太子身份的同時,也追封太子生母魏佳氏爲皇后。

史海君說:

縱觀令妃魏佳氏的一生,出身是她的致命短板,因爲出身血統不高的原因,即使備受恩寵誕育四子二女,即使兒子永琰被確立爲皇儲,但由於乾隆朝中後期面臨的立後窘境以及永琰並非乾隆最屬意託付江山之人,且受“密立皇儲”規則的限制。所以在其生前,還是未能正位中宮。最終在乾隆決定將皇位禪讓於永琰之時,魏佳氏才被追封爲皇后,這份殊榮也因此最少遲來了20年。

參考資料:

《清皇室四譜》

《清高宗實錄》、《清仁宗實錄》

趙爾巽《清史稿.高宗本紀》、《清史稿.仁宗本紀》、《清史稿.卷二百一十四.列傳一》

版權註明:本文系作者“史海甄客百曉生”原創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抄襲,違者必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