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历史的女人——第701期)公元199年,占据四州之地的袁绍,已经成为三国时期最强大的枭雄。按照当时人的看法,袁绍有着足够好的背景与出身,又有如此雄厚的实力,文臣战将众多,地盘最广,子民最多,必然是东汉末期最有可能开创新时代的人了。可是事实却并非如此,所谓人算再好不如天算。有着一派大好前景的袁绍,却没有按照事情的逻辑往下走,而是被命运玩了一个小小的幽默,这个命运冷幽默让历史在这里拐了一个弯。

此枭雄灭亡场面有多惨烈?3子相残全死,儿媳被俘反成皇后

这个弯儿就是官渡之战,从公元199年开始,到公元200年结束。短短一年时间,东汉末期的历史就发生了巨变。原本是胜算不大的曹操却意外获得了胜利,而胜利在望的袁绍,却落了一个惨败,那么此枭雄灭亡的场面到底有多惨烈?3子相残全死,儿媳被俘,后来反成了皇后。那么具体史载的情况是怎么回事,我们今天一并来详细了解一下。

建安七年,也就是公元202年夏天,袁绍因病不治而故。袁绍的去世,让在官渡之战中受到挫伤的袁氏势力无可挽回地走向了衰落和败亡。而袁氏彻底衰亡的导火索,基本都一致认为是袁绍没有处理好一个老问题。这个老问题就是继承人,古代因为没有选好继承人出现问题的朝代或势力多了去。袁绍也在所难免,袁绍的子嗣情况是这样的:

袁绍一共有3个儿子,分别是长子袁谭、次子袁熙、幼子袁尚。(也有另一说为4子,还有一子叫袁买,但这个儿子在正史上没有确切记载,多为野史猜测之言,不足为信。)

袁绍在死前是有时间来安排继承人的,但是袁绍本人犯了一个致命错误,那就是犹豫不决。犹豫的原因是三个儿子中,袁绍本人喜欢三子或幼子袁尚。可是如果袁绍喜欢袁尚是因其才智过人也能说得过去,但史书偏偏记载为:“绍爱少子尚,貌美,欲立为后而未显。”

那好吧,袁尚长得比两个哥哥英俊也算是一种资本,袁绍你偏爱也没错,因为袁绍本人也是一个老帅哥。可是问题是袁绍偏爱,心里想立袁尚为继承人,但是却至死都没有正式说出来,昭告天下。

如此,问题就来了。既然没有正式的任命,那么袁尚这个继承人就不能算是合法的,或者合乎规矩的。因此袁绍死后,袁绍的臣属都为了各自的利益或好恶开始了继承人的斗争。

当时的斗争主要分为两派:一派为支持袁尚派,一派为支持袁谭派。支持袁尚的核心人物有逢纪、审配,支持袁谭的核心大臣有辛评、郭图。

按照当时的情况来看,袁绍的臣属是倾向于立袁谭为继承人的,因为自古立长不立幼,这都是老规矩了。也正是因为这个大形势所迫,支持袁尚的逢纪、审配恐惧袁谭继位,对自己不利,干脆就来了个先下手为强。他们伪造了一份袁绍的遗嘱,说袁绍遗命的继承人是袁尚。就这样,袁谭在争夺继承人的斗争中败了下来。

袁谭不能做袁氏之主,很生气,竟然自封了一个车骑将军,然后带着自己的从属部队,驻扎在黎阳。袁尚对自己这个哥哥很不放心,除了在兵力上对其限制外,还安插了一个眼线,就是逢纪。这让袁谭颇为郁闷,此后袁谭屡次请求增加兵力,但是审配等人却暗中唆使,不让袁尚增援部队。袁谭非常恼怒,竟然杀掉了逢纪。袁谭这一刀,让兄弟二人之间的矛盾公开化。

曹操见时机成熟,乃率兵渡河,攻打袁谭,袁谭兵力有限,不能抗衡,再次向袁尚发出求援信。在如此危机的情况下,袁尚依然对袁谭心存戒备。他不是派兵前去,而是亲自带着大军来支持袁谭。但是兄弟二人如此互相离心,岂能是曹操的对手?结果自然是惨败,一块败退到了邺城。

可是曹操带着大军追到邺城后,却没有攻打,而是消消停停把邺城附近的麦子全部收割完,然后在郭嘉的建议下,直接载着金灿灿的麦子退军了。为何?因为郭嘉对曹操说,让这对兄弟先自相残杀一会儿,等他们俩杀得差不多了,我们再来收割果实。

结果,后来的事实又果然如郭嘉所料。袁谭袁尚兄弟俩,不能相容。原因是袁谭想趁曹操退军渡河之际,发动突袭。但是袁尚对袁谭缺乏信任,不给其兵。也不给袁谭的部队更换新的兵器和铠甲。袁谭再一次忍不住,对袁尚发动兵击。俩兄弟就在邺城展开了窝里斗。结果这邺城此时是袁尚的老巢,兵力又盛,袁谭战败,带着残余逃到了南皮。

此枭雄灭亡场面有多惨烈?3子相残全死,儿媳被俘反成皇后

别驾王脩来迎接袁谭,同时劝谏袁谭,如果袁氏势力想得以保全,只有兄弟同心。但袁谭认为他是瞎扯淡,后来荆州的刘表也给袁谭写来了一封信,说了这个意思,认为袁谭兄弟同心,才能对抗曹操。但袁谭觉得刘表也是瞎扯淡,他自己陷在没有当上老大的圈套里,死活也跳不出来。

既然袁谭拒绝与袁尚和好,正好中曹操下怀。公元205年,曹操很高兴地带着部队又来招呼袁谭了。而且曹操这次带来的部队可不是一般的部队,而是曹军中的精锐,三国中非常著名的特种兵虎豹骑。因此袁谭虽然率众拼死抵抗,但是却依然架不住虎豹骑的猛攻。袁谭见情势危急无可挽回,就骑着马披头散发逃了出去。但被虎豹骑追上,直接斩首。

至此,袁绍三子中的长子袁谭因内斗相残率先结束了生命。《南皮县志》对袁谭之死进行了记载:“谭本败军……士无斗志。曹操趁机发起猛攻,破南皮城,袁谭败逃,被曹操所杀。袁谭葬于李保民村东,其墓已洇。”

再说袁尚,袁谭死的前一年,即公元204年,曹操攻袁尚邺城的时候,袁谭不是救袁尚,而是背叛曹操,同时攻打袁尚,在中山,把袁尚击溃。袁尚没办法,就逃到幽州,投奔二哥袁熙去了。那么大哥靠不住,二哥能靠得住吗?答案是照样靠不住。

袁熙的靠不住,不是袁熙本人对袁尚怎么样,而是袁熙的部将。从这里也足见袁熙的用人或管理能力不行。袁熙有两个部将,一个叫焦触,一个叫张南。这俩人都是带兵的将军,手里握着兵马。在袁尚投奔袁熙的时候,可能也给袁熙的部将们带来了一个不好的信号,那就是看来袁氏是不行了。与其跟着一块完蛋,不如早点做打算。于是,这二人一谋划,直接造反了,发兵突然袭击袁熙和袁尚。袁熙袁尚兄弟吓得半死,仓皇逃走,逃到了辽西乌丸那里。

俗话说逃的了和尚逃不了庙,袁熙和袁尚在乌丸那里屁股刚暖热,就在公元207年迎来了曹操的大军。袁熙兄弟原本指望借助乌丸的无敌骑兵在白狼山把曹操击溃,然后逐步东山再起。可是他们的如意算盘被曹操的一号猛将张辽给销毁了。因为张辽率领骑兵不仅击溃了乌丸的骑兵,还阵斩了乌丸的老大踏顿。

这可真是靠山山倒、靠水水流,袁熙袁尚兄弟只好再次踏上了逃亡之路,这次他们没有选好逃亡地点,他们选择的辽东。辽东的老大是公孙康,这位老板本身精明如兔子,结果袁尚还想算计人家。袁尚想杀掉公孙康,占领辽东,作为他们东山再起的根据地。可是公孙康人家也有一个算盘,那就是杀掉这兄弟二人,好到曹操那里去邀功。最后,袁熙袁尚兄弟被公孙康抓住杀掉,派人把两颗头颅送到曹操那里。

此枭雄灭亡场面有多惨烈?3子相残全死,儿媳被俘反成皇后

​至此,袁绍的3个儿子在相残中全部死去。袁绍势力,也因3子都死而以无比惨烈的场景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不过袁绍的儿媳甄氏(袁熙的妻子)在邺城被俘后,反而命运出现了逆天转机,她被曹丕纳为妻后,为其生育一子一女,一子为曹叡,即魏明帝。魏明帝继位后,追谥自己的生母甄氏为文昭甄皇后。如果硬贴,这或许是一代枭雄袁绍败亡之后家族中仅存的一丝酸溜溜的辉煌。

参考资料:《三国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