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新華社一篇文章曝光了愛奇藝、優酷等網絡視頻平臺在銷售會員時給消費者各種“挖坑”的現象。

這次曝光的現象主要集中在“會員不免廣告”、“會員需加錢觀影”、“取消會員難”等問題。

首先是“會員不免廣告”,註冊時明明說好了“免廣告”,但很多消費者發現,即使花錢註冊了會員,廣告還是接着放。

青島市民黃小姐購買了愛奇藝APP會員,其中包含了“免廣告”的權益。但觀看時她發現,劇集開頭仍會播放由該劇目演員拍攝的某旅遊APP廣告,時長在10秒左右。

據浙江省消保委開展的相關問卷調查顯示:71.04%的用戶表示,在購買會員後,看視頻時還會被要求觀看廣告。

其次,“會員需加錢觀影”的現象也不少。據新華社記者調查,在各視頻平臺上即使開通會員,有些電影、電視劇仍需另付費。

上海市民楊女士說:“我購買騰訊視頻電視端會員,想觀看一部西班牙懸疑電影時被提示還需額外購買兩張觀影券,且只能48小時內有效。”

浙江省消保委數據顯示,有多達76.15%的用戶遇到過“會員還需付費購買”的問題。

目前,視頻平臺會員主要有單月、包季、包年、連續包月等支付方式。爲了提高收入,視頻平臺希望消費者辦理長期會員,或者至少也是連續包月。因爲消費者選取了連續包月後,如果用戶不主動關閉該項目,那麼平臺有權每月不經用戶同意,通過用戶選定的支付方式,自行收取相關會費。

所以,各視頻網站以“優惠划算”爲由不遺餘力地引導用戶開通“連續包月”支付會員費用。爲了讓消費者開通“連續包月”,視頻平臺使出了各種“套路”。

打開愛奇藝的會員購買頁面,只有“連續包月”“連續包季”“連續包年”三個選項。想開通“單月會員”需要在首頁先找到“到期後自動續費,可隨時取消”選項,然後勾選取消,才能看到單月會員資格購買選項。

而消費者一旦辦理了“連續包月”,要取消就困難重重,平臺“只管進不管出”。以騰訊視頻爲例,在開通騰訊視頻會員資格的“個人中心”頁面,根本找不到“取消自動續費”的選項。如要取消,用戶需先進入“微信支付”公衆號,找到並選擇其中“自動扣費”一項,再在彈出頁面中,根據相關提示進行解約。

這意味着,視頻平臺上開通的業務,在該視頻平臺上卻不設關停方式,用戶需被迫到其他平臺上尋找解決辦法。

不少開通了“連續包月”的會員用戶表示,由於項目“易開難停”,自己爲此被迫多支付不少錢。上海市民周小姐說:“因爲一直沒找到退訂的入口,現在就一直開通着會員資格,每月扣幾十元錢。”

其實,這種“套路”並不是視頻平臺首創。過去我們的手機也經常在不小心、甚至是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辦理”了各種無用的包月套餐,少則幾元,多則數十元。

因爲嫌麻煩,很多人並不會去查詢話費菜單,長期處於“自動續費”狀態。即使發現了,想要取消也十分費勁,有時還需要自己到營業廳辦理。

從根源來說,這種“店大欺客”的現象就是由於大公司“欺負”消費者的成本太低,而收益卻很高而造成的。

成本低主要表現在向大公司維權時,多數消費者嫌“麻煩”,跟大公司“較真”成本太高,個人耗不起。即使有一些已經覺醒的消費者想要維護自己的權益,周圍的親朋也會勸阻,“幾十塊錢的事,不值當。”

即使有個別人維權成功,但對大公司的影響或處罰卻微乎其微,簡直就是變相鼓勵他們繼續這麼幹。

2019年6月22日,愛奇藝的會員數量達到1億,即使只有1%的用戶是屬於“被包月”的,每月也能帶來過千萬的收益。

在這種情況下,市場已經“失靈”,個體消費者在大公司面前處於絕對弱勢的地位,只有用“法律之手”才能讓天平重新恢復平衡。

當相關法規完善,相關部門執行到位,當消費者維權變得不那麼困難,當大公司想要“套路”消費者時不但賺不到錢,反而還要賠錢時,這種“店大欺客”的現象纔會真正消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