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二次加碼造一個怎樣的深圳?大灣區“核心引擎功能”提法並非首例)

隨着特區經驗不斷推廣,中國的改革開放也不斷深入,深圳已經出現了“特區不特”的現象。因此,此次《意見》被不少人認爲是自1978年之後,政策紅利的二度加碼。

圖片

圖片來源:攝圖網

從大灣區核心引擎到全球標杆城市,深圳的城市定位再次攀升。

在今天發佈的《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下稱《意見》)中提出,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機遇,深圳將增強“核心引擎功能”,“朝着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方向前行,努力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

先行示範區既要先行,又要示範。城市範例意味着可複製、可推廣。事實上,作爲我國改革開放的第一塊試驗田,深圳一直是各大城市學習的對象。

此前有報告統計了過去五年間,全國近300個地級以上城市的黨政領導幹部考察學習情況,結果顯示深圳被其他城市考察學習的次數最多,共接待55個黨政代表團,平均幾乎一月一次。

但也有觀點指出,隨着特區經驗不斷推廣,中國的改革開放也不斷深入,深圳已經出現了“特區不特”的現象。因此,此次《意見》被不少人認爲是自1978年之後,政策紅利的二度加碼。

8月16日,廣東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傳達學習貫徹《意見》精神,會上強調,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是全省的大事、關乎全局的大事,是深圳的大事。全省上下要紮紮實實落實意見部署要求,全力支持深圳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

需要指出的是,關於深圳增強大灣區內“核心引擎功能”的提法並非首例。早在今年1月,深圳市委常委會召開擴大會議,就曾提到,深圳將“不斷增強大灣區建設核心引擎功能”。而在最新規劃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進一步提升了深圳的定位,其目標爲成爲“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杆城市”。

那麼,定位提升後的深圳,對於區域乃至全國發展而言,將帶來哪些新的作用?

大灣區的核心引擎

如何增強深圳在大灣區內的核心引擎功能?

今年2月印發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就明確,將以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爲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其中,深圳將“發揮作爲經濟特區、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和國家創新型城市的引領作用,加快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城市,努力成爲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創新創意之都。”

如今,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新定位下,深圳於大灣區的重要性得到進一步增強。

根據此次印發的《意見》,深圳被定義爲大灣區多種探索任務的“領頭羊”。比如,在大灣區被定位爲繼北京、上海後的第三個科創中心後,其建設方案一度引發業內討論。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副院長郭萬達就曾提出,深港可攜手共建“科創雙中心”,即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事實上,基礎科研等源頭創新的缺乏,一度被認爲是深圳發揮大灣區內輻射帶動作用上的短板。以大科學裝置爲例,截至2018年6月,全國已建成的大科學裝置22個,國家“十三五”規劃新建大科學裝置16個。這38個大科學裝置中,深圳擁有的數量爲0。

對於該問題,《意見》明確了深圳在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中的關鍵作用,並特別提出,將以深圳爲主陣地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這也是繼上海、合肥、北京後,全國第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此外,《意見》的另一個亮點是,將加快“河套”地區的發展,提升對港澳的開放水平。比如,在金融領域,將促進與港澳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和金融(基金)產品互認;在產業領域,將進一步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加快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建設,促進人員、資金、技術和信息等要素高效便捷流動。

如何實現示範效應?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旅遊與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宋丁曾指出,增強深圳在大灣區內的核心引擎功能,將會進一步帶動大灣區成爲中國核心引擎。面對中國改革開放再出發的歷史使命,定位升級後的深圳,也更需要探索出中國下一步發展的可行之策。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副主任、教授王小廣分析認爲,“先行示範區”的定位與特區“試驗田”不同,先行示範不僅要符合當地實際,還要將有關經驗制度化、法制化,使其具有普遍的價值,適合全國學習、推廣。

就《意見》爲深圳提出的戰略定位來看,均與中國城市現階段發展的需求相契合。具體而言,在“高質量發展高地”“法治城市示範”“城市文明典範”“民生幸福標杆”“可持續發展先鋒”等方面,深圳將悉數探索能夠進一步複製推廣的經驗。

而僅在大灣區建設意義下,深圳的“升級”也代表了中國發展的方向。正如民建中央副主席周漢民所說,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重要的發展戰略,深圳具備承上啓下、突破前行的地位,在各種方面,都是新的嘗試。因此,《意見》將爲國家一系列戰略形成帶頭效應。

更重要的是,深圳所代表的中國城市發展經驗,還將進一步參與全球頂級城市的競爭。體現在《意見》中,深圳不僅將承辦“重大主場外交活動”,還將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設立面向全球的創意設計大獎,進一步增加國際班輪航線等。

具體而言,深圳市委黨校副校長譚剛曾分析到,“深圳正在改寫世界創新的規則“——與硅谷依託世界知名高校的創新路徑不同,深圳形成了以市場爲導向,以企業爲主體,以產業化爲目的的創新模式。因此,“如何繼續保持應用創新的優勢,並向前、向後延伸,形成全生態鏈,非常重要。”

根據《意見》提出的目標,到本世紀中葉,“深圳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於世界先進城市之林,成爲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杆城市”。

邢海波 本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責任編輯:邢海波_NBJS885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