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所有稍有名氣勢力的人物和家族都非常注重自己的身世和先祖,皇室家族更是如此,每個皇帝的身世都有非常明確的記載,但是有一人除外,唯有他的生父是誰,史料記載的若隱若現。這個人就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爲什麼秦始皇的身世會有那麼大的爭議呢,這個爭議因何而來呢?

《史記·呂不韋列傳》中記載,呂不韋取邯鄲諸姬絕好善舞者與居,知有身。子楚從不韋飲,見而說之,因起爲壽,請之。呂不韋怒,念業已破家爲子楚,欲以釣奇,乃遂獻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時,生子政。子楚遂立姬爲夫人。

這段話的意思是呂不韋和邯鄲善舞者趙姬同居,趙姬有了身孕。子楚去呂不韋那喝酒,見到趙姬非常高興,於是站起身與呂不韋敬酒,向呂不韋討要趙姬。呂不韋大怒,但是想着已經爲了子楚散盡家財了,於是也不在乎趙姬了。趙姬自己隱藏了自己有身孕,等到十月期滿後生下子政(秦始皇)。於是子楚立趙姬爲夫人。

趙姬與呂不韋劇照

另一種說法是司馬遷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敘述秦始皇的身世說:秦始皇者,秦莊襄王子也。莊襄王爲秦質子於趙,見呂不韋姬,悅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鄲。

這段話說秦始皇是秦莊襄王在趙國做人質時見到呂不韋的愛妾趙姬,非常高興的向呂不韋討要,於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在邯鄲生秦始皇。

趙姬與趙政劇照

這兩種說法都記載於《史記》。爲什麼同一人所著的同一本書會出現兩種不同的說法呢?難道是司馬遷寫史時不嚴謹嗎?其實不是的。我們讀《史記》時發現,經常會有一件事情出現幾種不同的記載,這是因爲當時司馬遷在編寫《史記》時蒐集了當時大量的史料,但是正是由於這些史料過多,過於龐雜,因此在一件事上會有很多種說法,司馬遷爲了記錄這些事就把它們分別記載在不同人物的本紀或者列傳中,讓後人自己瞭解和思考。

司馬遷

對於秦始皇的身世這個問題,當時的司馬遷應該是得到了這兩種不同的史料,於是將其分別記載在《秦始皇本紀》和《呂不韋列傳》之中。那麼這兩個說法哪個是真實的呢?千年來無數史學研究者們爭論不休。

下面小編也來冒犯粗談一下自己的看法。小編認爲秦始皇是子楚之子,更傾向於《秦始皇本紀》的記載。原因有二。

第一,秦始皇到底是誰的兒子只有三個人最清楚,他們分別是呂不韋、趙姬和子楚。對於趙姬來說,秦始皇如果是呂不韋的兒子,那就會失去繼承秦國國君的資格,所以趙姬不會說。對於呂不韋來說,如果秦始皇是他的兒子,當秦始皇成爲秦國國君後他就相當於太上皇的存在,身份和權利會比當時更上一層樓,他沒有理由不說。但是對於子楚來說,如果秦始皇是呂不韋的兒子,他相當於被帶了一頂會發光的綠帽子,秦始皇的存在對他來說是一種侮辱,這事放誰身上都不會好受,而子楚不但沒有殺了秦始皇反而立他爲太子,讓他繼承國君之位。因此小編認爲,此三人都是知道秦始皇是子楚的兒子的。

第二,如果說趙姬是帶着身孕跟着子楚的,那麼她至大期時生子楚就至少晚生了一個月,我們知道,胎兒晚生半月就是極限,晚生一月的話要麼胎死腹中,要麼生出來智力也會存在問題。但是我們看秦始皇的一生,滅六國,統一中國,無論是政治、經濟、文化還是社會方面秦始皇投透露着精明能幹,智力不但沒有問題,可能還高於常人。因此《呂不韋列傳》中的記載應該是存在問題的。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