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电商时代流量红利即将耗尽的情况下,社交电商以其爆发和裂变的方式增长。社交+电商正是利用社交关系的链的稳定性、高沟通性与传播性实现有效互动,使得电子商务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期。

经过市场的多轮大浪淘沙,社交电商赛道竞争仍然激烈。今天就复盘点点客的移动电商之路,探究昔日的行业第一,为何逐步走向衰落?

点点客成立于2007年,于2012年底挂牌新三板。2015年前后,从移动社交营销转型而来的点点客,在新三板上先后完成三次融资,资金超过2.6亿元,估值一度接近40亿元。

点点客在移动电商领域布局的四个方向:移动电商软件、移动电商平台、移动广告、移动金融。

移动电商软件包括线上移动电商工具(如人人店、微小店等)以及O2O工具(如到店、微伙伴等)。点点客利用人人店、微小店等移动电商工具帮助商家快速建立销售渠道;推客锁定佣金机制,激励销售热情;完善的数据分析体系,高效管理代理商户,帮助商家实现移动电商产品全网营销。O2O是指将线下的商业机构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在移动O2O领域,点点客可为客户提供成熟的解决方案,全面覆盖各个商业领域的移动社交营销需求,为线下企业打造专属移动O2O平台,帮助用户打通线上线下,将移动用户带到线下体验。

移动电商平台则有人人电商,是一个基于新消费生态的移动社交电商平台。人人电商以“人”为纽带,以大数据为依托,建立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连接,通过商学院、运营咨询、口碑基金等强运营产品,帮助企业优化流量资产匹配,提升交易额。

移动广告领域是整合朋友圈广告、广点通、移动DSP广告等平台,帮助企业有效降低广告成本,提高广告到达精准率。移动金融就是利用熊猫优惠,这个集移动支付、支付营销管理、商圈资源整合的平台,支付即营销,挖掘用户的持续价值。

在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点点客持续优化能够服务客户的大数据,在保持点点客移动社交电商行业领先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布局和完善行业生态圈。在“技术驱动商业进化”这一企业发展方向的引领下,涵盖移动SaaS软件、移动电商平台“人人电商”、移动广告、移动金融在内四大业务的点点客,已经完成了生态圈布局。

在产业链的延伸上,点点客大力开拓移动广告业务,整合腾讯广点通、朋友圈广告、公众号广告、海量媒体资源、移动DSP广告等多种平台,配合不同的投放目的,提供最优投放方案,实现精准投放,提高投资回报率。

与此同时,点点客在SaaS工具服务的基础上,打造以大数据、强运营支撑的移动电商平台服务——人人电商,整合讲师、院校、机构、网红等优势资源,打造移动电商系统化培训平台,帮助商家实现流量资产优化“联接”,提升交易额。

根据企业战略规划,在探索移动电商领域之外,点点客的业务延伸将切入移动社交营销上下游的生态链整合以及一系列软硬件的布局。

2018是区块链技术元年,大量资本与人才进入该行业。18年初,点点客也宣布成立区块链技术实验室,重点研发区块链技术在移动电商、微电商行业交易和分享两大核心环节的应用和落地。

点点客区块链技术实验室的短期规划是,面向全渠道的微商、淘客、推客等移动社交电商中的“核心”客群,在佣金制的基础上,增加数字凭证作为附加价值,将分享、交易区块链化以整合市场。

在区块链的发展中,有一个词被一再提及,这就是“去中心化”,这也是区块链技术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社交电商的本质也是去中心化、以人和信任为中心,但现有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还只是传统中心化互联网的升级版本,区块链技术与社交电商去中心化、解决信任问题高度吻合。

但是,目前,单纯区块链只是分布式记账,这种初级的进步暂时还不能够直接触及消费,所以在刺激市场方面处于弱势;现阶段区块链技术,更多人的做法是将传统凭证数字化,以此来刺激社会效率,比如通过推特、微信等社交媒体,形成人人自媒体的网络等等。

点点客敢为人先掘金区块链,但目前技术尚不成熟,收效不佳。

2014年,点点客实现了营业收入同比17.02%的增长,净利润62.73%的增长,扣非后净利润101.22%的增长。这无疑加重了点点客的信心与野心。

2015年4月,点点客在2014年度报告中附上了《致投资者的一封信》,宣布2015年除了启动重大资产重组以更快的占领市场,还会推进新的战略投资布局,进入移动电商这一全新领域,开辟新的战场,并期待业绩能“增长,再增长”。

点点客2016年上半年业绩表现可圈可点,营收同比增长逾73%。公司加紧推进业务转型,新开拓移动广告业务,并在销售人员、技术研发、大数据中心建立、品牌推广等方面都做了大幅的投入,抢占移动社交电商的风口,前期的布局优势和投入产出将于下半年逐渐显现。

此后,点点客在实现营业收入几乎连年翻倍的同时,净利润却逐步滑向深渊。

点点客2016年销售收入36.99亿,同比增长102%,亏损5148万。2017年实现营收5.8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8.55%;但净利润则亏损1.11亿元,与上年同期亏损5622.68万元相比,亏损幅度加剧。

造成这种局面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点点客的盲目扩张。

资料显示,2016年点点客扩大了直销团队规模,人工成本增幅较大。在核心城市大力拓展直营销售团队,直营销售人员最高曾达到近2000人,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公司还拥有715位直营销售人员,主要覆盖上海、杭州、深圳、南京、苏州等核心城市。

巨大投入带来的营业收入增长速度是立竿见影的:2016年点点客全年营业收入4.2亿元,同比增长102%。2017年上半年也是类似,营业收入2.4亿元,同比增长91%。

不过对净利润的影响也“翻天覆地”:2016年全年亏损5100万元,2017年上半年亏损接近5500万元,创下亏损额最新记录。

“人海战术”带动销售额的增长,但并没有带动效率的提升,2016年12月单月实现月度人效18939元,人均单月销售不到2万。一年之内销售人员从最高峰的2000人降到715人,这明显是点点客“人海战术”失灵的体现。

这边的点点客还在用“烧钱换增长”,已到了命运的十字路口。那边同为SaaS模式的社交电商有赞和微盟则给出了不同的答卷。

2012年12月点点客已经进入新三板的创新层,而有赞的前身口袋通才刚刚在一个月前成立。微盟则更晚,成立于2013年7月。虽然起步晚,但却不妨碍这些后起之秀稳步前进的步伐。

2015年前后,从移动社交营销转型而来的点点客,在新三板上先后完成三次融资,募集资金超过2.6亿元,估值一度接近40亿元。

也是在2015年,为了推广自家的移动电商业务,有赞亏了超过7亿元,同期营收不到一千万元;同期微盟则拿到了海航的5亿元C轮融资,估值大约30亿元。

有赞在2015年10月开始向商家收取交易手续费。2016年5月,有赞微商城产品开始向新用户收取年费,有赞正式把商业模式转变为SaaS模式。

相比点点客,有赞拥有较为完整的业务体系,可以分为SaaS、增值服务、消费者服务和PaaS四大板块。2017年3月,港股上市公司中国创新支付拟以21亿港币收购有赞51%股份,有赞当时整体估值大约41亿港币。截至2018年6月30日,有赞已有超过10万活跃注册商家。

微盟通过直销团队和渠道伙伴销售自己的SaaS产品及服务,微盟从细分垂直行业入手,上线多个SaaS解决方案,产品分布在商业云、营销云、销售云等模块,来自SaaS产品的营收从2015年的1.14亿元上升至2017年的2.63亿元,复合增速51.8%。

2018年上半年,微盟SaaS产品付费商户数已达到56313名,覆盖了电商、餐饮、零售、服装、酒店等等多个行业领域的中小商家。2019年1月,微盟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总市值为58.93亿港元。

而2017年9月,点点客市值就已缩水只剩3.2亿元。屋漏偏逢连夜雨,在2018年5月出炉的新三板2018创新层名单中,点点客被移出创新层公司名单。6月26日,点点客收到上海市徐汇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具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公司网站曾出现“移动互联网第一股”、“是移动电商领域的领军企业”、“也是该领域唯一一家上市公司”等宣传语,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相关规定。

7月6日起,上海证券退出为点点客提供做市报价服务。此前,九州证券、中信证券、东吴证券、天风证券、兴业证券、光大证券等多家证券公司也相继退出。到2018年9月由于做市商不足两家,点点客股票还曾被暂停转让。

更令人忧心的是,2018年一季度,点点客再度出现亏损,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3452.98万元,与上年同期的亏损额基本持平。基本每股收益为-0.12元/股。

2018年8月31日点点客发布了2018半年报,业绩报告显示公司营业总收入191,673,967.36元,比去年同期(239,023,853.04)下降-19.81%。

早在2012年,起步最早的点点客符合新三板三套创新层标准,机构给予买入评级,被寄予厚望。根据中信证券对点点客的研报《借势移动互联红利,移动社交SaaS龙头渐现》,点点客有望深度受益于行业爆发,给予其买入评级,同时对其2016年估值38.5亿元。

点点客还凭借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出色的表现荣获2016新三板价值排行榜总榜第四、信息技术服务行业榜第一、以及2016年最具投资价值企业。

随着红利消散、竞争加剧,如今的点点客口碑不佳,迭代缓慢,市场份额正在逐年下降,经营持续亏损,融资也接连受阻无下文,日渐式微。昔日的辉煌早已不复存在,面对社交电商大道上的各路大军,点点客的未来更加不容乐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