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孩子到了两岁叛逆期,最喜欢说的一个字就是「不」。「比如孩子说要喝水,妈妈给他倒了一杯水,孩子突然开始大哭起来。

前几天有位微课学员跟我求助:

「我家孩子以前很乖的,最近跟变了个人似的,特别爱跟我唱反调,还动不动就大哭大闹,简直把全家人都整崩溃了!」

说着,妈妈开始罗列宝宝的「反常」: 夏天非要穿冬天那件印着赛车图案的羽绒服,不给穿就躺在地上打滚哭; 你跟他说「别捡地上的东西吃!」,啪叽,捡起来放嘴里吃了; 你说「别跑,小心摔倒」,他听了,撒丫子就开始跑; 你跟他说,「今天巧克力吃的够多了,不可以再吃了」,他一来气,顺手就把茶几上的水果推得满地都是……

等这位妈妈说完后,我问她:「你家孩子多大了?」 「刚到两岁。」 这就对了,不是孩子性情大变,是孩子进入「2岁叛逆期」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Terrible 2,全世界孩子到了2岁前后这个年龄段,都十分让人头疼。

朱丹前段时间也在微博分享,自家孩子还没到两岁呢,就提前进入叛逆期了,天天跟妈妈对着干。

看来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两岁的娃!

其实从儿童心理发展学角度来看,2岁是孩子的一个成长里程碑。

从这个阶段起,他们开始有了独立的意识,明白自己可以做很多事情、可以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开始试图用行动向父母证明自己的独立。

那么2岁的孩子,通常会怎么做呢?

-1-孩子到了2岁,画风大变

一、「不」字当头

孩子到了两岁叛逆期,最喜欢说的一个字就是「不」。

妈妈说吃个苹果,「不」!

咱们下楼玩小汽车吧,「不」!

今天穿蓝色这件衣服,「不」!

家长犯愁了,他到底想干嘛呢?其实在2岁孩子的世界里,所有的事情没有对或者错,只有别人说的和我说的。孩子为了证明我是对的,那么,我就要否认其它所有的话。

说「不」让孩子感受到语言的威力,所以他们会频繁对身边的人使用这个「武器」。

比如《妈妈是超人》里有一次,咘咘频繁拒绝贾静雯:说妈妈绑的头发难看,不要妈妈绑;说答应音乐老师唱一首自我介绍的歌,后来又说「不唱」;说妈妈在黑板上写的字很「呆呆」。

二、一言不合就哭闹

有位朋友吐槽说:

「孩子到了两岁以后,有话不好好说,全靠猜。只要你猜错,完蛋了,孩子能给你哭上半天。」

「比如孩子说要喝水,妈妈给他倒了一杯水,孩子突然开始大哭起来。原来他是想喝饮料。我这个老母亲容易吗?」

这个时期的孩子特别脆弱,还有点矫情。他们希望自己的心思被猜中,因为觉得这样自己才是被关注的。

三、我的事情我做主

2岁的孩子大脑还没发育成熟,很多事情没法自己完成,可是他们硬是要自己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然后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孩子为了自己穿上衣服,跟T恤抗争了半个多小时。

妈妈想去帮他,但是孩子坚持要自己穿。可是,一个领口,加上两个袖口,他怎么都没有办法把头套进正确的口子里。

看着满头大汗的孩子,妈妈在旁边也跟着着急。

最后,在数不清多少次的失败之后,孩子终于放弃了。对着一件T恤又撕又扯,把它扔在地上踩。

想做又做不好,这是2岁孩子特有的无奈。

从外面回家,他必须第一个到家; 到了家门口,必须得他拿钥匙开门,打不开门还哭;四、重度强迫症

睡前故事读得正好,突然非说妈妈翻书用错了手,必须重来一次……

2岁左右的孩子对自己和世界万物,都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稍不如意就情绪爆发,像一个不定时的炸弹。

-2-叛逆的背后是自我认知的发展

首先我们要知道,孩子种种行为,比如喜欢说「不」,本质上是一种自我表达的冲动。

因为这个时候,孩子特别急于在父母面前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想法,以获得父母的认同和肯定。

然而,无论是词汇量,认知能力,还有信息量都不足以支撑他们清晰地表达某个想法,所以他们情绪经常跌宕起伏,也开始频繁的推开父母的手,对父母大喊「 不」字。

另外,孩子很多看起来匪夷所思的行为,其实是一种对世界的探索欲。

比如我的小侄女,在这个时期特别喜欢把饭桌上的东西往地上扔。

什么湿哒哒的菜叶子、啃完的西瓜皮、一掉就满地黏糊糊的炖土豆……这背后的诉求,是她对物体下落的状态特别感兴趣。

明白这些背后的原因,我们就会知道,孩子其实不是「叛逆」了,而是「成长」了!

-3-如何把「可怕两岁」变成「了不起的两岁」

一、接纳理解孩子,不要严厉斥责或说教

2岁的孩子像一个小刺猬,你越说他,他越会竖起满身的刺跟你掐架。

很多家长面对叛逆的孩子,喜欢跟孩子讲道理,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其实这个时候孩子不一定能听进去。

比如我曾在路上看到这样一幕,妈妈从幼儿园接孩子回家,孩子在路上踢了垃圾桶一脚,这位母亲就展开了一系列说教。 比如要做一个有教养的人,要爱护环境,要保护公物等等,而孩子面对这些大道理完全无法领会,只能一边走,一边将耳朵捂住。其实对于孩子的各种「闹」和「作」,父母首先需要做的是放平心态、接纳孩子的行为,你闹你的,我笑我的。等到孩子安静下来,再去给他一个拥抱。

当孩子感觉到自己被关注了,所有的情绪都被父母get到了,那么目的也就达到了。这个时候再跟孩子沟通,他会更容易听得进去。

二、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交流

很多父母习惯用大人的口吻和孩子交流,往往事倍功半,如果改换故事书或者动画片里的语言,孩子会更加容易接受。

比如孩子踢垃圾桶,妈妈代替垃圾桶说:「哦哦,你踢我,我好疼哦」。

孩子一来会被妈妈逗乐,二来也能明白任何物品都需要被尊重和爱护。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引导孩子学着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

比如孩子哭闹后,我们可以问问他,是不是「生气、难过」。再之后,我们就可以告诉孩子,这种情绪就是不开心,难过,下次你可以用语言告诉别人「我很生气」。

当双方都可以用恰当的语言进行沟通的时候,引导和教育的目的也就很容易达到了。

三、让孩子做选择题

让孩子在有限的范围内选择,既能让他们有一定的权力,又能把事情圈定在一个范围内。

比如:

「 你是看五分钟电视,还是十分钟?」

「 我们再讲一个故事,还是两个?」

「 你打算现在喝水,还是吃完饭后喝水?」

当然,有时候孩子会给出范围外的答案,这个时候,家长要很明确地说,这不是选择范围内的,然后很严肃地再重复一遍自己的命题。

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引导孩子,又能让他有一种自己有权选择的感觉。

四、转移注意力

有一次在朋友家,她的儿子闹着要看iPad,妈妈是这么处理的:

「你想看iPad,对吗?」

「嗯。」孩子一边点头,一边哭。

「哎呀,流鼻涕了!咱擦完鼻涕,再继续哭行吗?不然太难受了。」妈妈开始顾左右而言他。

「好,擦鼻涕。」小男孩马上不哭了,等着妈妈给擦鼻涕。

趁孩子不注意,妈妈把iPad藏在视线范围以外,然后开始转移话题:「咱们一会去就坐超级小飞侠的车出门好嘛?你最爱超级小飞侠了对不对?」 孩子果然开心地答应了。 然后妈妈一边带着孩子换衣服,一边愉快地哼着超级小飞侠的主题曲,还时不时提醒儿子:「别急哦,咱们马上就去坐超级小飞侠的车!」 孩子期待着出去玩,很快就忘了iPad的事情。 其实当孩子提出「想看iPad」这个要求的时候,背后的诉求可能是孩子希望能有好玩的。如果大人能成功让他对别的东西感兴趣,陪他玩玩具、读绘本,他真的会放下 iPad 的。

其实,孩子的2岁叛逆期并不是洪水猛兽,而是孩子成长的一个新阶段。 心理学家曾说,孩子的叛逆期是老天赐予父母的机会。

通过这个机会,父母能够更好地了解孩子的个性和特点,也能够进一步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从而帮助孩子实现成长和进步,开启人生的新篇章。

快用袋鼠想学的方法试试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