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邊是達到富裕程度的恩格爾係數,一邊是“窮的”不敢結婚的年輕人,哪個纔是真的。報告顯示,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288倍,人均存款年底餘額從建國初期的1.5元增長到2018年的5萬多元,城鄉居民人均存款實現從1到萬的指數式增長。

年輕人爲啥不願結婚?

一個現象:年輕人都不願意結婚了

據國家統計局和民政部數據顯示,從全國範圍來看,2018年結婚率僅爲7.2‰,這個數字創下了近10年來新低。

從不同省份的差異來看,經濟越發達地區的結婚率越低,2018年全國結婚率最低的上海只有4.4‰,浙江5.9‰爲倒數第二,廣東、北京、天津等地的結婚率也偏低。

許多年輕人表示,不結婚是因爲“窮”。一個“窮”字帶着一種戲謔,但其背後卻蘊含着更爲複雜的社會因素。

圖 “窮'字網絡解說

一方面,有時過高的物質標準讓年輕人對婚姻望而卻步。相關調查顯示,結婚需要的越來越高物質條件,是導致晚婚或者不敢結婚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對於許多“單身貴族”來說,害怕“婚後復貧”、“失去自由”,是其選擇不進入婚姻關係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採訪中,不少女性表示不結婚的原因是女性獨立了,沒有必要依附於婚姻和男性而生存。

圖 不願結婚的評論

近日,國家統計局發佈《新中國成立70週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報告》(下稱“報告”)。

報告顯示,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288人均存款年底餘額從建國初期的1.5元增長到2018年的5萬多元,城鄉居民人均存款實現從1到萬的指數式增長。

與此同時,代表居民富裕程度的恩格爾係數也下降近40個百分點,在2018年達到28.4%,創下歷史新低。

一邊是達到富裕程度的恩格爾係數,一邊是“窮的”不敢結婚的年輕人,哪個纔是真的?

真富?假富?都是真的!

數據不會撒謊,國民經濟在發展,國民生產總值在上升,正值改革開放40週年之際,經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個人存款的數量在持續增加,這些都是真的。

但同時增加的還有物價水平行業生活成本,其中以醫療、養老、住房等問題尤爲突出。

圖 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288倍

網上流傳着的『六個錢包』、 『接力貸』等說法都是在從側面說明,恩格爾係數的降低也有可能是生活負擔加重所致,並不代表我國居民的生活進入到富裕水平。

智聯招聘發佈的《2018年白領滿意度指數調研報告》來看,只有17.67%白領的存款在5萬以上,而處於負債狀態的“窮忙族”白領則達到了21.89%,這充分說明大多數人的“富裕”都是被平均的。

圖 2018年白領存款餘額

國家從計劃經濟跨入到市場經濟,人們的消費理念也在持續發生改變。

除了日常消費,越來越多的人更願意“把錢花在刀刃上”,讓錢發揮更大、更長遠的價值。例如,爲買房、買車、結婚等需要大額開支的事情。

在擁有完善的社會保障(養老、醫療、教育以及住房等)前,如何合理規避、降低和抵抗個人風險等問題被推到每一個焦慮的年輕人面前,讓他們不得不做出選擇。

在快速發展的時代面前,只有擁有更多的財富才能獲得更大的選擇自由,於是最終,便落在一點,如何低風險的實現收益最大化?

注:轉載請註明來源四海衆投,素材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每日經濟新聞、新浪微博、智聯招聘、國家統計局以及相關公開數據和信息。

相關文章